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在前往美國讀研究生之前,我和許多國人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但到這裡學了以後,才發現以前所認為的完全是扯淡,美國的學生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根本不能相比的。

01

日常作業成績歸入期末總成績

我在國內念本科時,不會的作業可以不做,大家只要努力了,做不出來沒關係,第二天老師會在課堂上講。我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第一週,看完書已經晚上十點多,第二天要上這門課,我本來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有問題問問就可以,不做完也沒關係。後來一想這是開學第一次作業,還是堅持把題做完了,這一寫,就到了半夜兩點半多。

我當時還很得意,覺得是自己給自己加壓。結果第二天上課,老師真的把作業收了,虧了我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在中國,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週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週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自己去問老師。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麼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老師不會因為你實在不會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業就會被扣分。每次作業老師都會記錄的,最後會一起給你算總成績。

02

美國研究生的科目成績是怎樣計算的

比如我修的“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佔20%,第二次期中考試佔20%,期末考試佔20%,平時作業佔40%。最後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0C,70以下不及格。碩士研究生畢業成績要求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就留校察看,再不行就被開除。也就是說,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

我選修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第一次作業熬到五點鐘,總算交上去了,得了16 分(滿分20分),看上去挺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只是剛剛及格而已。

03

美國的考試製度

在國內,大學本科以後,好像就很少期中考試(特別是文科)。期中成績大多是老師以出勤率來計算,而且只佔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

所以,來美國之前,我一直有“文科專業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僥倖心理。結果上了第一週課,我就傻了:所有三門課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只一次,有的課是兩次,有的課是三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

這考試頻率,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或者小測,不計入最後成績,因為最後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績。而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佔20%,作業佔20%,沒有輕重,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04

美國的上課時間

來美國之前,我認為我只選了三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鬆,週五到週日三天沒課,每週可以休息三天,生活應該很愜意。

可是一旦瞭解了上面所說美國大學教學制度後,就會發現每週都要寫作業。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可你為了作業,要把所有書都看了,再把所有題都做了。

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三四十頁書,這三四十頁的書是大書,比國內16開紙還大,英文小字密密麻麻,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五六個小時。而每週,我要讀三本這樣的書,然後做三門作業!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週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麼三門課一週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週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臺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三門課很驚訝,說他學兩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3門。開始我們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

05

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刻苦程度

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給誤導,電影上演得都是他們怎麼不學習,怎麼調皮搗蛋,以至於我們國家的學生也開始學習和模仿,估計是最先傳到港臺,然後港臺的電影開始影響大陸的。

我不知道美國導演是不是故意的,雖然我問了美國人,他們說他們拍那樣的電影只是表達了學生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而不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美國的大學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每個校園裡,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嬉皮打鬧,圖書館裡學生們都在很安靜的上自習,圖書館的機房,學生們都在用來寫作業,沒有一個幹閒事的。即便是等公車,也在看書。咖啡店裡,美國學生要麼在看書,要麼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譁。我本來還帶著掌上游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覺得我在國內本來是很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裡怎麼感覺自己成了“不思進取”的少年。

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我印象中,至少是我們省的高校校園,夜幕下都是一對對的情侶在共享好時光。有一次去這個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那些吧裡的人都在幹什麼,突然發現人們都在那裡拿著電腦學習。當時想了想國內酒吧裡無數男女青年在裡面“群魔亂舞”,不禁感慨萬千。

美國真實校園生活,整個就是一箇中國理想中的“學霸”的聚集地,美國學生學習這樣的場景,只有在中國電影裡才能看見,而我國的學生,卻在現實生活裡只會模仿美國電影裡的東西。

06

美國教授都是博士

“博士”這個詞在國內,反正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考上了,就都能畢業。而在美國,“博士”這個詞是很有影響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學校人們一般不會稱呼他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銜,這些教授或者當官的,更喜歡人們叫他們某某博士,因為這個代表了榮譽。

我們微觀經濟學的助教就是個博士研究生,結果他上學期考試有C,被勸退了,現在正在我們城裡的一個商場賣東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個博士研究生中途被開除,然後就只能去商場賣東西去了。也許我光經歷美國的研究生教育,而沒有經歷國內研究生教育,就對後者橫加指責,這過於武斷了。我相信我前面說的學的內容,國內這個專業的研究生肯定也學,但是我敢肯定沒有幾個能像美國學校出來學這麼紮實的。

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07

美國教育的成果

如果說美國這種殘酷的高等教育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學習。我們學經濟學,學得都是方程組組成的模型,然後用模型計算出結論。計量經濟學靠統計量來估計模型的係數。這個如果在中國多數企業中你要用這個,估計會被人嘲笑,罵成書呆子。我當時就想看看美國的真實生活中,到底用不用這麼理論化的東西。

我因此專門問了美國學生,他們的回答令我們很吃驚。美國人幾乎幹什麼都會用數學計算,比如你要開個超市或者快餐店,老闆會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後按照模型去經營,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是最科學的,最優化的。

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我問,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呢?美國學生說那基本上肯定是會破產的,因為感覺的東西靠不住,永遠也不如數學計算的精確。而且他還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用模型會破產,用錯了模型,也會破產的。

這位美國同學說,日常生活裡,他也會用模型來處理。比如買汽車,他要根據當時的利率,油價,汽車的價錢和時間建立一套模型,算出當利率和油價多少時,他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以達到最優選擇(他還不是學經濟學的,是學森林學和地理學的)。當時我們聽了都目瞪口呆,感覺美國人太強了。原來我們都以為美國人個個都是數學白痴,只有中國人數學最強,看來我們中國是隻會計算不會運用的。

08

美國的學習生活使我感到,我國的高等教育仍需要作出很大的改進,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學校學習,但是學到的東西卻是實打實的。我在國內本科的學校,也算是省內最好的大學,但是從中卻是什麼也沒有學到,你讓我們講講什麼經濟規律,或者讓我們的工科同學講講芯片怎麼回事,基本都講不出來。

美國學生究竟有多勤奮,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我們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監督鞭策和激勵機制,而且對於學習的東西也並沒有從難從嚴要求學生,導致反而沒有中學階段學生們學的好。所以基礎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現問題,我們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經濟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層次的。

每年諾貝爾獎評選結束之後,我看網上有很多中國網友,都在憤憤不平,說就是因為美國的軍事政治強大,所以評選委員會迫於壓力會給他們評上很多,而我們國家人很聰明,卻總是離諾貝爾獎很遠,太不公平了。還說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了,卻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國經濟這幾年發展這麼快,卻得不了經濟學獎,太不公平了。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人民勤勞勇敢以外,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智慧勤勞勇敢。

如果說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呼籲中國要睜眼看世界,那麼現在我們國人仍需要透過迷霧看世界,不要被外國的種種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樣低估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