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仲梓在淮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專題調研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淮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专题调研

6月13日至14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仲梓帶領調研組,在淮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專題調研。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周琪參加調研,市領導姚曉東、周毅、葛平、肖進方等陪同調研或參加座談。

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清口水利樞紐、總督漕運公署遺址等世界文化遺產點保護現狀,裡運河文化長廊建設和水上立交樞紐運行情況,並且赴淮陰師範學院聽取專家學者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地方立法和遺產保護等方面的建議。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淮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专题调研

在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毅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專題彙報,在淮部分省人大代表、有關部門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從遺產保護、文化挖掘、環境提升、開發利用和航運建設等角度與調研組進行了深入交流。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淮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专题调研

許仲梓對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一是在遺蹟保護方面,成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領導小組,市人大常委會按照“421”總體佈局,通過《淮安市文物保護條例》進一步規範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保護,有效構建起運河遺產保護機制。

二是在文化傳承方面,緊扣運河文化,突出“以文化人”,大力弘揚由運河文化衍生的淮揚菜文化、西遊記文化、戲曲文化、漕運河工文化等,運河文化成為淮安的鮮明標識。

三是在資源利用方面,注重拓展大運河“黃金水道”功能,實施運河環境整治提升城市品位,依託運河生態文化資源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健康養生等綠色產業,打造出了富有活力的淮安運河文化帶。

就如何堅持系統思維,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許仲梓指出:

一要加快編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結合大運河目前承擔的主要功能和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統籌考慮文物保護、文化傳承、旅遊開發等各項工作,做到在保護中加強利用,在利用中促進保護。

二要深入分析運河文化遺產豐富內涵,結合淮安地域特點有序建設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有機聯繫、相得益彰的運河文化長廊,真正起到保護遺址、傳承文明、造福百姓、創造未來的作用。

三要充分重視運河文化遺產修復和保護,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展的關係,運用現代化手段對遺址歷史價值和人文特質進行詮釋和宣傳,讓人們在大運河文化展示中,接受文明滋養,增強文化自信。

四要著力加強省市人大地方立法合作,省人大常委會即將制定法規性質的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的決定,希望省市兩級人大常委會加強配合,依託淮安豐富的大運河文化資源,深入研究、積極探索,為推進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淮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葛平作了重點發言,對省人大常委會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表示歡迎,並提出三點感受:

第一點感受是省委有部署,人大有步驟,省委上週召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本週許仲梓副主任就帶隊來淮調研,完全體現了省人大常委會服務中心圍繞大局的高度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第二點感受是運河興則淮安興,大運河的開通結束了南北分離的局面,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融,既孕育了淮安獨特的運河文化,更造就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淮安精神,淮安人民對大運河感情至深。

第三點感受是立法調研適逢其時,省委書記婁勤儉指示要求創造性、高質量地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為江蘇文化建設高質量的鮮明標誌和閃亮名片,我們有充足的文化底蘊、物質條件、工作基礎和現實需求,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就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立法,葛平建議要處理好大運河文化遺存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弘揚大運河文化與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態文明建設,運河沿線城市與城市、產業與產業之間一系列重大關係。這些都需要在實際立法工作中作出界定、予以明確、給出回答。

圖文: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 唐川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淮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专题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