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爲什麼總不準時?它是被這4個因素影響了

女生們肯定都有被大姨媽“折磨”的經歷,你想讓她來,她不來,你不想讓她來,她偏偏就來了;有時候一個月大姨媽來兩次,有時候兩個月都不來,這些情況讓大家都防不勝防。

“大姨媽”為什麼總不準時?它是被這4個因素影響了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先從正常的月經週期說起。

正常的月經週期是怎麼形成的?

月經是女孩子們成為媽媽的標誌,每個月子宮都在為生育做準備。在子宮內膜中有一個功能層,每個月在卵巢雌激素的影響下開始生長。等它達到一定的厚度,子宮就會為可能到來的受精卵做準備,到了後半期,卵巢開始分泌孕激素,供到來的受精卵發育,但是如果沒有受精的話,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形成月經。

由此可見,月經週期與雌激素和孕激素有關。在排卵前期,雌激素會影響子宮內膜的生長,排卵後,如果沒有胚胎,孕激素會促進子宮內膜的脫落。

那誰來影響卵巢激素的分泌呢?答案是下丘腦。

下丘腦是大腦中樞,它通過控制垂體週期性分泌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黃體生成素),對卵巢“發佈施令”,讓它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簡單來說,

月經週期就是由“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內膜”這個軸控制的。如果這個軸可以正常運行的話,那月經週期也是正常的,但是這個軸一旦出現“意外”,那麼月經的正常週期就會被打亂。

“大姨媽”為什麼總不準時?它是被這4個因素影響了

哪些情況能影響“月經軸”的運行呢?

以前大家都以為月經不正常只是子宮有點毛病,但人體的構造顯然要複雜得多,看上去毫無關聯的情況但是卻能輕而易舉的影響“月經軸”。我們總結了一下:

天太冷:雖然天氣和月經週期無直接關聯,但天氣冷的確會間接導致月經推遲。正常的經期是28-30天,偶爾出現經期延後7天以內,都是正常的,如果月經推遲超過7天,即為月經推遲。天氣冷時,女生很容易著涼受寒,影響體內的血液循環,繼而影響月經的到來。

焦慮不安:前面我們提到,月經週期由下丘腦調節,而下丘腦又與中樞神經系統緊密聯繫,外在一些不良刺激,如情緒的變化,也會影響月經週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情緒不穩定的女生月經更容易不規律。

“大姨媽”為什麼總不準時?它是被這4個因素影響了

過度節食:很多女生因為追求美感而過度節食,影響了卵巢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時營養不良會導致女生的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月經紊亂。有研究顯示,女孩通常需達到47.8 kg這一臨界體重才出現初潮,體脂百分比需達到16.0%~23.5%才開始出現月經週期,而要維持正常排卵週期的體脂百分比應為22%~24%,嗯,不胖不瘦剛剛好。

藥物:治療時會影響月經,而影響月經的藥物主要有性激素類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精神病藥物、抗癌藥物。如果女生們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出現了月經不調等現象,應該及時停止藥物,到醫院檢查。

除此之外,身體裡的其它疾病,影響了“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內膜”這個軸的運行,也會改變月經週期。

月經不正常了就得吃藥?

這可不一定,如果是上述原因引起的話,這種影響是短暫的,在除去上述外界因素或者治療病因後,月經都會恢復其規律性,不用太緊張,若是超過3個月不來月經,這就要考慮用藥物治療了。

如果這個軸的運行長期沒有規律的話,月經就會紊亂。表現為月經週期長或者持續的時間長,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長此以往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症的風險,所以若是有長期的紊亂,需要通過藥物來治療,對於女性來說(尤其是生育期)。治療月經紊亂,重在調整月經的規律性,若有生育要求,可使用藥物來促進排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