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職做好自己就是孝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註釋】

1 親:父母;

2 惡(wù):憎惡、厭惡。

3 敬:尊敬,敬重。

4 慢:怠慢、傲慢。

5 盡:完全、完美。

從字形上來看,“盡”的意思就是器皿中空,毫無剩餘,具體到《孝經》我們應該把它理解為毫無保留。說到毫無保留,很容易讓人想起莎士比亞的名劇《李爾王》中那句著名的臺詞:“我愛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甚至有人會得出結論,還是外國人更開明,中國的孝道太專制、太自私了。可是說這話的人就沒想想,有誰家的父母會自私到要求兒女為了自己而拋棄一切。事實恰恰相反,父母們往往是為了兒女犧牲自己。只盼著兒女事業成功、家庭和睦、健康快樂。至少我們中國的父母是這樣的。要求天子將愛敬無保留地奉獻給父母,其中本就包括為了父母而讓天下太平、家國強盛的內容。否則便不是真正的愛敬。這在第一章中我們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所謂的“愚孝”行為,其實也是沒有真正體會父母的心意而造成的。試問:天下有哪個父母會犧牲自己的孫子來保全自己?又有哪個父母會忍心自己的兒女割自己的身體來供養自己?天子的名分就規定了他的孝不是天天守在父母身邊,為了供養父母而不顧一切後果。

盡職做好自己就是孝

6 德教:道德教化。

7 加:施加,推行。

盡職做好自己就是孝

8 刑:規範、示範。

請大家注意這個刑字,本意是刑罰,其字形表示在井邊殺人或用刀進行刑罰。在這裡通假於“型”,也就是規範、示範、塑造等意思。但卻用了刑罰的“刑”字。從《孝經》後文可以知道。如果不遵行孝道,確實是要被刑罰的。這就耐人尋味了。這裡是否含有接受天子的示範行孝則罷,給了示範、進行了教育,還不遵行孝道,就要以刑罰手段來規範的意思呢?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吧。

盡職做好自己就是孝

9 四海:四海之內,代指全天下。

10 蓋:表示總結,可理解為“這都是”。

11 《甫刑》:《尚書·呂刑》篇的別名。

12 一人:天子。

13 兆民:眾民,兆是比萬和億更大的數量單位。

14 賴:依靠,依賴。

不論叫天子也罷,叫皇帝也罷。用今天的話說,他們都是老百姓的“首領”,至少古代是這樣的。既然是首領,那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至少儒家的理想是這樣的。想讓天下做什麼,自己就帶頭做什麼。自己不喜歡老百姓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帶這個頭。否則是讓老百姓不跟著自己做,而最終拋棄自己這個首領呢?還是放任老百姓也和自己一樣做呢?無論採取哪種態度,最終的結果都只能是國家大亂,自己身敗名裂。如果是這樣了,曾經是天子的那個人,還有何面目去見自己的父母和祖宗呢?所以在《孝經》的作者看來,天子真正的孝,就是以身作則,帶領好天下,保持國家的強盛和百姓的福祉。本章最後引用《尚書》裡的那句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