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渺而無處不在的完美伊人

清舟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1 蒹(jiān):沒有結穗的荻(dí)。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莖可以編席。

2 葭(jiā):初生的蘆葦,沒有長穗的蘆葦。

3 蒼蒼:深青色、深綠色。在此形容蘆葦生長旺盛。

4 為(wéi):成為,在此當理解為凝結。

5 所謂:所說的。

6 伊人:那個人。此處特指心中思念的那個人。

7 一方:另一邊。

8 溯(sù)洄(huí):順著逆向水流向上。洄:逆向的水流。

9 從:追尋、追隨。

10 遊:順流的水。

11 宛(wǎn):似乎、彷彿。

12 萋(qī)萋:濃密的樣子。

13 晞(xī):幹,此處指露水還沒有蒸發完。

14 湄(méi):水與岸邊草地相接的地方,類似於今天所說的灘塗溼地。

15 躋(jī):登、登上,此處用作形容詞,需要攀登的,可理解為“高”。

16 坻(chí):水中的小塊高地。

17 采采:生長旺盛。

18 已:結束,此處指露水還沒有完全乾。

19 涘(sì):水的邊緣。

20 右:迂迴彎曲。

21 沚(zhǐ):水中沙洲。

飄渺而無處不在的完美伊人

【賞析】

這首詩出於《詩經》中的“秦風”。但卻與秦人強悍尚武的風格迥然不同。如果不看題目,還真以為這是一首出自於水鄉的作品。詩作開篇,用蒼翠的蘆葦類植物,將一片寥廓的天地與蒼茫的景物展開在讀者眼前,緊接著一句“白露為霜”,在這樣的寥廓與蒼茫的背景上,罩上了一片悽清孤寂的氛圍。同時也點明瞭時間是在早晨。僅此兩句,就足以讓讀者在眼前浮現出一幅深秋早晨的圖景,感受到一種蒼茫曠遠、清冷落寂的意境。

天地蒼茫曠遠,主人公悽清落寂。身處此情此境,想到心中的那個人,仍就遠在可望而不可及的水的那一邊。心境與環境相互映襯,相互疊加、相互呼應。更加讓抒情主人公深陷悽清落寂之中。

飄渺而無處不在的完美伊人

然而面對此情此景,主人公內心的執著卻絲毫未減,反而更加強烈。他在做著各種各樣的設想和謀劃:順著水流向下去追尋、順著逆流向上去追尋、要不還是向下追尋、要不還是向上追尋吧……但設想之後隨即又否定了剛剛生出的念頭。這種反覆設想謀劃,又反覆否定的心態描寫,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主人公的矛盾與糾結。同時也暗示著心中的渴望與嚴峻現實之間的矛盾。

全詩雖未正面寫“伊人”是什麼樣子,但詩中三處“宛在”引出三個處所。完美地營造出了一種似真還幻、似遠還近、飄渺倏忽的意境。在這樣的意境氛圍中,“伊人”不僅在主人公心目中“完美”了,而且在讀者心目中也有著可以無限遐想的“完美”。由於這種飄忽,天地雖然蒼茫邈遠,處境雖然悽清寂寥,那個人雖遠在可望而不可及。但那個人又似乎無處不在。之所以“無處不在”,是因為主人公心中無時無處不想。正所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