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數量顯不足,天津未來需要做什麼,讓創業環境優起來

人在職場總是特別關注行業和區域職業環境發展,今天看到對於之前關於2017獨角獸指數解讀的文章,又引發了一些思考,不想再扯天津、杭州、重慶的問題。

只希望未來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天津能夠飛快的跑起來,孵化出更多的獨角獸企業,讓北方的職場人有更多選擇,不必再蜂擁到北京。

什麼是獨角獸企業,代表了什麼

在文章中看到關於獨角獸企業的定義,還是非常贊同的,主要是指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就是說成立時間不到十年)。

從這樣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獨角獸企業發展迅速,並且是在創業浪潮中快速的發展起來。獨角獸企業所在的行業往往都是新興的熱點,是藍海,只有這樣才會比較容易被認可,被投資,有業績。

所以,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推理,獨角獸企業多的城市,在未來的競爭中會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和城市分佈

指數榜單中非常容易的可以看到,多數企業分佈在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服務、大數據等行業,相信即使各位職場中的朋友沒有在這些行業中從業,但也一定對這些名字耳熟能詳,未來的行業潛力毋庸置疑。

而在企業的分佈區域,雖然不能代表現在區域的實力,但卻能反映未來發展的潛力。

北京是全國的中心,“獨角獸”企業最多,54家企業上榜,佔總數的45%;上海和杭州,長三角的排頭兵,分列二、三位;深圳,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以10家“獨角獸”企業位列第四;而天津是兩家,優勢不明顯。

這裡之所以說不明顯,因為還有很多城市一家沒有,或只有一家,甚至同為直轄市的重慶也不多;但天津應該有更高的目標,畢竟有濱海新區在那裡,畢竟是老大哥城市。

培育獨角獸,至少還需要做些什麼

從一名普通職場人的角度來看,沒有高大上,只說些實在的東西,至少需要以下三點:

1.管理人員的創新精神。獨角獸企業幾乎只能出現在新興行業,所以作為規劃者的管理人員必須有創新精神,每天只想著賺“快錢”,顯然是不成的。

2.留住人才,給人才以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激勵政策,生活環境,有很多地方可以下功夫,先留住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這些本土高校的畢業生,爭取別讓他們都跑北京,然後從住房等方面給予支持,最好能從北京搶些人回來。像空港經濟區那樣,一個小區幾年交不了房,顯然是隻能讓人外流的。

3.有服務精神,讓事情好辦,用規則說話。讓企業、市民服務真正的做起來,有服務精神,態度好,效率高,在辦事窗口能讓企業和個人都有尊嚴,少跑路。讓更多的人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創新和努力工作上來,才有更多可能。

說了這麼多,只是個人的一些想法,相信未來京津冀會越來越好,天津也會有更多獨角獸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