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干羣齊心破解拆遷難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錢輝

10天完成693畝徵地,20天完成133戶簽約,90天完成總規、控規設計和修改並報批……在常寧市洋泉鎮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快速推進的過程中,該項目服務組以及洋泉鎮以拔難攻堅、只爭朝夕之勢刷新了一項項徵遷速度。該建設項目作為常寧市重點項目建設之一,於今年3月份啟動,項目總徵地833畝,總拆遷600戶,預計總投資6.66億元。

日前,記者走入常寧市洋泉鎮美麗鄉村(旅遊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現場,感受那裡的“洋泉速度”。

思想宣傳走在前 拆遷工作並不難

徵地拆遷,如何真正贏得群眾支持?思想認識是關鍵,抓住這個“牛鼻子”,各種難題才能找準突破口,最終迎刃而解。

工作伊始,為了讓幹部掌握政策到位,讓老百姓心裡明白,轉變固有的思想觀念,配合拆遷,項目服務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就上了一堂很好的“課”:“徵地拆遷難,難就難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做拆遷工作說到底就是做被拆遷人的思想工作,這是基礎的基礎,基礎不牢,拆遷不了,要不厭其煩,不懼冷眼去做工作,只有群眾思想通了,才能水到渠成。”

通過各級大會進行動員,進村入戶開展政策法規、規劃藍圖、村鎮前景,把政策宣傳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讓拆遷群眾明白“為什麼要拆遷,怎樣進行拆遷,拆遷後怎麼辦”,引導拆遷群眾將思想認識統一到謀發展、求進步、奔小康上來,從而變“要我拆遷”為“我要拆遷”。這是該項目做好拆遷工作的生動寫照。

“政府要在這裡搞個大項目,大項目能帶來大發展,這樣的拆遷我們老百姓要支持!”作為徵地拆遷簽約第一戶,今年72歲的洋泉鎮洋泉社區第四居民小組組長彭友良高興地說。

“當初,項目組組織鎮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去了周邊縣市及外省參觀考察,我就深有感觸,只有不斷地去創新,去改變,才能為我們洋泉鎮帶來更好的發展。另外,政府政策好,給了我們很好的保障,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彭友良說道。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彭友良帶動下,第四居民小組其餘24戶拆遷戶都積極配合和支持徵地拆遷工作。

“不敢想象,實實在在,很受衝擊,倍感壓力。”作為常寧市棚改投常駐洋泉項目服務組代表歐三成很受震撼,他沒想到徵拆會如此的快速、順利。

三級幹部“扎”一線 奮力拼搏重實幹

拆遷工作最能考驗幹部作風,檢驗幹部能力。

在各村、社區拆遷現場,項目服務組參與拆遷工作的市、鄉(鎮)、村幹部堅持“一個執行標準,一把丈量尺子,一個宣傳聲音”,執著盡責,紮紮實實“下”到各家各戶,將觸角直插一線,對工作一天一小結,一週一總結,一線解決出現的問題,堅持處理問題不過夜,詮釋了強烈的使命意識、事業心和擔當情懷。

段滿福,作為常寧市洋泉鎮人大主席兼項目組工作人員,全然沒有時間的概念,一週七天連著轉,全天候處於 “拆遷時間”,全身心投入拆遷。

“看著都讓人心疼!”該項目服務組辦公室鄧雅悠說,在徵地拆遷的這二十幾天裡,每天都會見到他們(服務組、鄉鎮、村幹部)在村裡跑,一家一戶走訪。“三十七八攝氏度的高溫天氣,他們曬得連臉都看不清了!”

就在我們採訪準備結束回程的時候,在項目服務組碰到回來報告工作的段滿福。當聽說我們要對他進行採訪的時候,段滿福婉言拒絕了,原來今天的簽約工作不是很“漂亮”,並且還被一拆遷戶家的狗咬傷了。“太難了!又太值了!”段滿福笑笑地說。說完,他又馬不停蹄地走了。

在過去的20天時間裡,常寧市人大主要領導多次到項目現場指導、督查,與工作組成員一起帶頭深入群眾家中瞭解情況,反覆走訪群眾代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瞭解群眾的想法,切實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領導的重視使工作組的同志得到了極大的精神鼓舞。各工作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紮紮實實地推進工作。在工作中充分發揚“5+2、白加黑”精神,加班加點,日徵夜戰,挨家挨戶地做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

在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下,自6月8日召開動員會,6月11日啟動拆遷以來,截至7月1日,洋泉鎮旅遊特色小鎮拆遷工作已簽訂協議133戶,佔2018年總任務200戶的66.5%;預計7月中旬啟動拆除工作,8月份開始動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