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 豬熱應激的防控措施

豬熱應激是指處於高溫環境中的動物機體對熱環境所做的非特異性生理反應的總和。夏季高溫高溼,豬熱應激可導致母豬繁殖力下降,仔豬成活率低、生長緩慢甚至停滯,嚴重的可發生中暑甚至死亡,影響養殖生產效益。筆者介紹一組豬熱應激的防治措施,供養殖戶參考。

仔豬應激

母豬夏季產仔經常會發生仔豬在產道內停留時間過久而窒息死亡,應在預產期前2~3天清晨給每頭母豬注射氯前列烯醇0.2毫克,可誘使母豬在24~28小時後分娩,並在母豬產下4~5頭仔豬後為其注射縮宮素3~5毫升,縮短分娩時間。

產房最重要的應激源是溫度,因此,產房要注意調控溫度,大豬怕熱,小豬怕冷,溫度過高(超過30℃)造成母豬食慾下降,導致母豬奶水不好,最終導致仔豬生長髮育遲緩,嚴重的可導致下痢。

最好的方式是兩者兼顧,給仔豬單獨的保溫措施,如保溫墊、紅外線燈、保溫箱或普通加熱燈等,使局部造成高溫環境,尤其是在產仔一週以內更應該注意仔豬溫度的調節,仔豬最好處於高於30℃的環境中。舍內的溫度也要降低,以利於母豬生產性能的發揮,溫度降到26℃以下為佳。

夏季由於氣溫高,要注意每次的飼餵量,料槽中儘量不要剩料,如果剩料,飼料很容易發黴變質,母豬食用了發黴變質的飼料,很容易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生,造成母、仔豬同時下痢,使應激加劇。

母豬應激

豬熱應激使母豬體重損失嚴重,斷奶至再發情的間隔延長,排卵數減少,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窩產仔數減少,母豬不發情,甚至有可能縮短母豬的利用年限。此外,哺乳母豬熱應激期間採食量低下,會使泌乳量不足,從而影響仔豬的生長和斷奶前的存活率。

加強日常管理。對母豬進行頸部滴水和用水澆鼻等措施,降低母豬熱應激,提高母豬食慾。改變母豬喂料的時間,儘量利用早晚涼爽時間飼餵母豬,並增加飼餵頻率,在早晚涼爽時可多喂一些。

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哺乳。母豬飼糧中的蛋白質和賴氨酸是影響其繁殖性能的關鍵因素。哺乳期飼糧蛋白質低,會使母豬斷奶到再發情的間隔延長。熱應激狀態下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但粗蛋白質過高又會增加母豬的體熱,使母豬感覺更熱。所以天氣炎熱時,給哺乳母豬提供優質的蛋白質並補充必需氨基酸,可有效滿足其需要,減少體重損失。

哺乳母豬每天賴氨酸需要量應超過60克,可根據實際的母豬採食量來計算相應的飼料賴氨酸含量。因此,對於採食量低、體重損失大的母豬而言,蘇氨酸是潛在的具有關鍵作用的限制性氨基酸。

在21天哺乳期內,對體重損失在75~80公斤的母豬,飼料中蘇氨酸與賴氨酸的比例應提高到75%;對體重損失最小(0~8公斤)的母豬,飼料中蘇氨酸與賴氨酸的比例可減至60%;對於採食典型的“玉米+豆粕”型飼糧的母豬,當體重損失最大(75~85公斤)時,蘇氨酸也許會成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在其他體重損失情況下,賴氨酸可仍然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當體重損失最小時,可能纈氨酸成為繼賴氨酸之後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提高泌乳期飼糧能量濃度。當提高母豬飼糧能量濃度時,母豬採食量降低,能量的攝入量相近。當使用高脂肪飼糧時,母豬能量攝入量一般能提高。通過在飼糧中添加脂肪來提高能量濃度對熱應激的哺乳母豬更有利,給熱應激的母豬飼餵高脂肪飼糧,可縮短母豬從斷奶到再發情的間隔。

防控措施

預防措施:消除應激原,改善飼養管理方式,注意合理組群且不任意混群。豬舍要保持安靜,通風良好,防止擁擠、忽冷忽熱、停止噪音和騷擾。注意防暑降溫,保持舍內溫度均衡,防止驟升驟降。出欄前12~24小時內減食或不飼餵,飲用口服補液鹽水,可有效避免出欄過程中發生應激現象。

挑選抗應激豬種:購買、引進苗豬時,應注意挑選抗應激性能強的品種,如大約克、杜洛克等,我國的地方豬種都有良好的抗應激能力。在自繁自育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淘汰應激敏感的種豬個體,使豬應激基因頻率下降。

改善環境條件:豬舍建築結構要科學合理,防止各種環境汙染,同時要避免環境因子驟變,如防止出現寒冷、高溫、噪聲過大和光照過強等。此外,還要及時合理地調整豬舍飼養密度避免擁擠。

改善運輸條件:在調運豬隻過程中,要避免高溫、擁擠、疲勞和野蠻裝卸,送宰的生豬嚴禁飽食,同時注意不要任意混群。

提供充足營養:保證供給全價飼料,不僅有足夠的蛋白質和能量,還要有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根據豬的不同生育期,科學配給日糧,保證飼料的營養全面和充足,尤其要注意在飼料中添加礦物質和維生素。另外,還要注意不要突然改變飼料成分,保證豬有足夠的清潔飲水。

使用藥物預防應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對應激敏感型豬,可用氯丙嗪進行預防注射,或應用抗應激藥物和抗應激添加劑,以防止發生應激現象;對已受到應激原刺激的豬,應立即進行治療,輕者可讓其休息令其自愈。病豬開始肌肉僵硬時,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來降低酸中毒,也可注射安定、靜松靈等藥物。給生豬經常飼餵中草藥刺五加,可減少豬應激反應,保持正常狀態,如已出現應激也可逐漸緩解。在調運豬隻前,每公斤體重應肌肉注射1~2毫克氯丙嗪,可預防、減緩運輸應激。

保健治療:制定科學的藥物保健方案,有效防控豬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條件性疾病的發生。用清開靈顆粒(每袋500克,主要成分為板藍根、大青葉、黃芪、淫羊藿、甘草、山楂、石膏等)500克、恆福星(每袋100克,主要成分為20%替米考星微囊)500克、恆炎康(每袋100克,主要成分為20%阿莫西林微囊、棒酸)500克,混合拌料,連用7~10天。

添加抗熱應激藥物:一般豬場多選用優質多維(主要是維生素E、維生素C等)、小蘇打及中草藥拌料形式飼餵,但熱應激會使豬採食量下降,豬攝入量不足而效果不明顯,故推薦使用豬用維多利(主要成分為植物血凝素、雙歧因子、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K、B族維生素等)加維生素C,連飲一週,可有效緩解熱應激,補充營養,增加採食量,提高抵抗力。

科學屠宰:生豬發生應激反應的動物,屠宰後的肌肉中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因此,宰殺過程一定要迅速,以免豬產生應激反應而導致肉質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