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飛:行爲經濟學(二)|減肥的妙計和健身房定價的詭計

陳達飛:行為經濟學(二)|減肥的妙計和健身房定價的詭計

圖片來自網絡

引言

自從理查德·泰勒(聽幾位老師說,認識Thaler的都喊“泰勒”,可能比翻譯成“塞勒”更恰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各種帖子撲面而來,還有看到就行為經濟學出音頻課程的。我想這應該是史上最熱鬧的一次了吧。But Why?我覺得應該是泰勒的研究很接地氣,讓人們覺得經濟學家的研究還是有點用的,例如他設計的“為明天儲蓄更多”計劃切切實實的提高了人們的儲蓄率,還通過“認定同意”機制的設計提高了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器官捐贈比例。從這些案例中,我們確實能夠看到經濟學沒那麼糟糕,謝謝泰勒為經濟學家們挽回了點面子,因為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學學家的名聲實在不咋地。

筆者看了許多帖子,發現前兩天的許多帖子其實大同小異,簡直是浪費了點擊量,後面幾天開始有一些真正的領域內的老師寫一些有營養的文章了,但這又有一個問題。行為經濟學與博弈論的內容雖然很有趣,但是理論表述就像繞口令一樣:如果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那麼……,所以筆者身邊有些朋友就建議我寫點小白們能看懂的,

特別強調用人說說。筆者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博弈論的文章和案例還是看了一些的,幾位博弈論與行為經濟學大師的書也看過一些,那就撿一些筆者能夠拿捏得住的知識點給大家普及一下。希望大家在讀完之後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並且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人類缺乏自控力

如果大家看了關於泰勒的學術貢獻的介紹,其中有一點叫做:人類缺乏控制力。大家肯定會覺得:經濟學家們真無趣,都研究些人盡皆知的東西。稍微等等。行為經濟學家們就是從人們的現實行為特徵著手的,指出“人類缺乏自控力”相對於原有的“理性”假設已經是一大進步,因為“理性”實際上要求人們有足夠的控制力去實現那些原定的計劃,並且已經假定人們擁有這樣的控制力。但是實際上人們往往太過於樂觀,總是會給自己找各種藉口說服自己此刻幹什麼是合理的。這樣的例子是在太多了:股市上,我們給自己設置止損線,告訴自己虧10%就割肉,但我們總是會說服自己,現在已經觸底了,明天或許就會反彈了,同樣,賺10%就跑也是自欺欺人;

癮君子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也無數次在獲得滿足後痛定決心,這是最後一次了,然而某天股市賺了點,用根菸獎勵一下吧;身邊無數人將頭像換成“不瘦10斤不換頭像”,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還是沒見頭像換回來。……

健身房老闆的“詭計”:無形的損失

例子太多了,有些無關痛癢,但關鍵是很多選擇非常燒錢。例如兩位諾獎得主阿克洛夫席勒合寫了一本書——《釣愚》,他們就講了一個健身房的案例,告訴我們健身房都是怎麼“欺騙”並“利用”消費者的弱點的。健身房一般提供了幾種收費方案:第一,按次計費;第二,按月計費;第三,年度會員;當然,還有全市通用,全國通用等等服務。哈佛大學的兩位研究生研究了波士頓地區的7500家健身房的客戶信息發現,當客戶第一次加入健身房時,多少都打了點雞血,他們都高估自己對

健身計劃的執行力,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月度或者年度會員,很少選擇按次計費的。但實際上損失就這樣無形中發生了,他們平均每年的健身費用平均為1400美元,如果按照次支付的話,可以省下600美元,而且大家要知道,按次收費的單次費用是最高的。還有一個詭計,他們對月度會員開通了自動續費條款,如果要取消,得本人到店親自取消。在83個樣本里,只有7家接受電話取消。這兒就是增加了取消的“交易成本”。他們肯定不會設定為“自動取消”條款的,就像我們經常接到移動通信公司或者是銀行的電話,免費提供我們試用某項增值業務,默認一個月後續用,但就需要收費了,如果需要取消,得自己手動取消。但是My God,誰在意呢?誰又記得這茬?類似的機制中,還有法律上的“無罪推定”“有罪推定”。“無罪推定”是指在最終判定有罪之前,視為無罪,那麼原告就需要蒐集證據證明被告有罪;相反,辯護方就需要蒐集證據證明被告無罪。這兩種方案對於最終結果以及犯錯誤的概率都有較大的影響,這個可以從統計學基本知識得到解釋。

以上思路實際上跟泰勒給設計“器官捐助”計劃時相似。一開始採取的是“明確同意原則”,也就是默認大家是不同意的,得經過親屬簽字才可以。泰勒“偷樑換柱”,換成“認定同意”原則,變成了默認同意。“認定同意”,即潛在的假定是大家都同意捐贈器官,除非通過登記,明確註明了不願意捐贈器官,而且這種選擇的執行成本是足夠低的,可以看作是自由選擇。可以想象,前者的兩種選擇是捐贈是一種善行,但不捐贈也無可厚非;但後者是捐贈視為常態,不捐贈反倒成了一種“惡”。人們的心理狀態明顯不一樣了。正是這種選擇機制上的轉變扭轉了器官供不應求的狀況,2006年伊利諾伊州通過第一個同意登記法,此法規吸引了230多萬人登記器官捐贈。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思維進入了誤區才使得某件任務很棘手,“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殊不知認知進入了死衚衕,退一步海闊天空,換個思路就柳暗花明了。

諾獎得主謝林:冷戰的功臣

泰勒並不是第一位因行為經濟學和博弈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在他之前還有很多,其中

托馬斯·謝林早在2005年就獲得了該獎。讓我們先從美蘇的冷戰說起。

謝林跟博弈論的創始人·諾依曼曾就美過該不該對蘇聯進行核打擊有過爭執,馮·諾依曼是個數學天才,他的算力甚至比當時的計算機還快,所以他在人們心中是半人半神一樣的存在。柏林危機與古巴危機讓美蘇冷戰升級並陷入困境,如果按照馮·諾依曼主張(早在40年代就主張核打擊,那時候蘇聯還沒有核武器),充分發揮美國的核優勢,對蘇聯發動熱戰,進行核打擊。但謝林卻堅定的反對,說服肯尼迪總統放棄使用核武器,準備迎接一場“勇氣之戰、說理之戰、外交之戰、而不是一場以毀滅為目標的軍事之戰”。

信息在博弈論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謝林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比馮諾依曼更深刻的一點是,他還認識到了很多信息無法用數學公式表示

。在美蘇對峙期間,任何一種信號的錯誤都有可能引發核戰爭,所以他建議安裝一部電話,這樣每日都可以跟蘇聯進行溝通。謝林認識到核戰爭一爆發就不不可收拾。他幽默的說道,就像不能輕微懷孕一樣。所以他提出了一條“明確的界限”:不能使用核武器。這一點尤其重要,就像酒鬼口裡的“就一口”,吃貨嘴裡的“一丁點”,這種現象叫做“滑坡效應”。謝林如此深刻的“痛的領悟”,跟自己戒菸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謝林如何戒菸的:明確的界限,堅定的執行

1980年,“癮君子”謝林寫了一篇痛定思痛的文章——“自制在個人內心的鬥爭”(The IntimateContest for Self Command),文中說道,“我們所有人都認識他,我們中的一部分就是他,他討厭他自己,他在菸灰缸裡碾碎自己所有的香菸,他發誓這次是認真的,他再不會讓自己承擔患肺癌的風險,不讓孩子們承擔失去父親的可能……,可是3小時之後,他又跑到街上,到處尋找仍在營業中的商店——為了買菸”。

吸菸者理性嗎?大多說人覺得吸菸是不理性的,但是暢銷書《臥底經濟學》的作者哈福德覺得“癮君子”是理性的,在他們選擇抽菸之前,他們就知道這一切,但在他們的效用函數中,吸菸時的快樂權重更高。但還有一類人,他們對自己的自控力有過高的評估,覺得有這麼難嗎?所以他們拿自己當試驗品,而後就轉變成了犧牲品。這類人理性嗎?在經濟學家凱文·墨菲加里·貝克爾(諾獎得主)看來,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也是理性的。但是在謝林看來,答案並不絕對,兼有理性與不理性的成分,所以,就像泰勒說的——“有限理性”

“認清自己”對戒菸或者減肥很重要。靠外力施加約束為什麼比自我約束有效?因為外力會自動履約

。但是如果沒有外力約束呢?如一個人在城市裡打拼的新青年,一切還得靠自己,跟自己作鬥爭。自我鬥爭是人體內的兩個力量的較量:一個是多巴胺系統,另一個是認知系統抵抗力差的人表現為多巴胺系統比較活躍,而抵抗力好的就表現為認知系統好使。前者注重短期體驗,後者注重長期受益。有個實驗,如果給你水果和巧克力,讓你立即選的話,大多數人會選擇巧克力,但是如果是為明天選的話,結果恰好相反。同樣,如果讓你在《肥媽先生》和《辛德勒名單》中選一個,立即選的話,前者當選,如果是為週末選的話,《辛德勒名單》的比例會上升。沒辦法,我們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在戒菸或者減肥之前,首先要對著鏡子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

意志堅強者是不會有這個問題的,這是無可非議的。謝林也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他覺得自己不具備戒菸所需要的意志力。他曾給自己許下承諾:以後少抽點。這實際上就是安慰劑,毫無療效。他改變了策略——只能晚飯後抽菸。而後,謝林總是能夠在下午五點半就找來三明治吃,吃完之後就可以抽菸了,這樣既可以履行諾言,又可以滿足煙癮。這些“承諾”有什麼問題嗎?

前一個承諾不明確,後一個承諾太有彈性,也是不明確的表現。所以,還要一條更明確的“命令”,如週一不能抽菸、週一和週二不能抽菸……或者直接一步到位——不準抽菸(很難做到)。如果你太貪吃,管不住自己的手,每次逛超市都經不住誘惑,買許多“垃圾食品”,那麼你可以規定只能在飽餐一頓之後才去逛超市,最好把自己吃撐,看到那些食品就不爽。

明確的界線不給自己留任何說服自己的空間,這是完成目標的第一步,而後就是堅定的執行了,這一步更加重要。對於認知系統經常罷工的意志力薄弱者來說,最好還是給自己施加明確的外部約束。泰勒的計劃——“為明天儲蓄更多”就是一個成功的外部約束的案例。

所以,充分認識到自己缺乏控制力,對於“上癮者”,無論是網癮、煙癮、還是毒癮,這是實質性的進步。第二步是制定明確的執行方案,而不是模糊的;第三步是選擇自我執行,還是外部約束,當然更保險的方法是內外雙管齊下。

謝林經過了15年的精神內戰,最終成功了。筆者在這兒總結給大家,希望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了,一切都沒那麼容易。但認識到“沒那麼容易”,也算是一點進步了,它可能需要更強的“冷擊式”的計劃,這就是說一步到位可能比拖拖拉拉更有效。總之,祝你成功!


更多好玩兒的經濟學課,來收聽復旦名師團的經濟學課吧。由復旦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家邵宇(復旦金融學博士)和復旦經濟學博士陳達飛聯袂主講。

陳達飛:行為經濟學(二)|減肥的妙計和健身房定價的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