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踩!這11大雷區很容易導致考研失敗

經過考研很多前輩們的總結,反覆的實踐,有些雷區是很容易導致考研失敗的。

下面講講這11個雷區,希望誤入其中的警醒,沒有的時刻注意啊

不要踩!這11大雷區很容易導致考研失敗

01、專碩比學碩容易

好多考研生都會問:專碩是不是比學碩容易的多啊?專碩是不是不如考學碩啊?

對於這個問題,英語的考試上,專碩英語二確實比英語一簡單些,但是專業課卻是難易各有側重。

比如:一些文學專碩考題裡,實務類題型佔很大比重,但是要一名精通理論的學碩考生去做,並不一定如魚得水,當然,如果讓他全心全意準備一年,好像還真是……

02、專業課/公共課不重要

考研大軍中不乏很多偏科的同學,有人專業課門門第一,可是英語、數學怎麼都上不去,最後花費大力氣勉強及格。

在考研中,各科的時間和精力分配是很重要的,不要顧此失彼,給未來留下隱患,一定要合理安排時間,每科分數高了,總分自然高。

除了總分線,還有要求單科分數線,所以大家要照顧自己的弱勢科目,重點複習,均衡發展。

03、擔心被歧視

很多同學會問:我是普本學生,甚至專科學生,想要考985名校,學校會不會歧視我呀。

這種現象很是普遍,對於自身條件的自卑感,導致一些考生報考就低擇校,報考名校希望渺茫,還不如找個成功幾率大的院校呢。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首先要自我肯定,考研不是考你是來自哪裡,而是考你有多少本事。

如果你努力、勤奮、堅持自己的願望,改變自己,考研是難不倒你們的,即使報考清華北大等名校。

04、複習時間越長越好/三個月就考得上

複習是不是越長時間越好?

每天看10個小時的書,夠不夠?

我用3個月時間,來得及嗎?

這種問題很多,其實,時間多少都是無所謂,真正至關重要的是你學習的效率。

用多少時間沒有意義,即使每天覆習2小時,但是效率卻是別人複習8個小時的,所以效率重要。

不要踩!這11大雷區很容易導致考研失敗

05、只看課本和輔導書,不按照大綱複習

千萬不要這麼做,你會屎得很慘。

大綱,每個院校都會給大綱的,這才是考試要考的部分,一定按照大綱複習,而不是以課本和輔導書為依據。

可能出現個別的超綱題目,那也是一道兩道的,不多,所以,大綱為主依據,課本、輔導書視頻等為輔,在框框內複習,不要浪費精力複習沒用的。

06、導師決定論

有些考生很是操心導師問題,反而複習學習成了次要的。很多同學學習某個導師研究的東東,瞭解這個導師的脾氣等。

你要想清楚,導師並不是你考上的決定因素,分數,你的分數,抓緊時間進行復試複習才是真的王道。

還有一點就是:初試階段不必過於擔心複試階段的問題

07、成功者的經驗都可以複製

網上的經驗多不勝數,很多,很多,甚至都能找到考同專業同院校的經驗。

小編要說的是,經驗可以借鑑,不可照搬,每個人和每個人的學習節奏、智力因素、時間管理等等都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在收錄經驗貼的時候,也要選取自己可以模仿、適用的方法,最好能取各家之言,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走最適合自己的考研路!總之就是,不要看著他們做成了什麼,要知道他們怎麼把這件事做成的。

08、做筆記就是抄書

做筆記並非抄書、抄答案,這一誤區多是文史哲考生中流出的,對於理科生來說,把數學錯題本做成錯題集僅僅是把答案抄一遍,沒意義。

關於做筆記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小夥伴們還停留在抄書階段,你也許會覺得這樣漫漫無盡頭,但是卻會在後來的理解和背誦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無論你採取何種辦法啊,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記憶,為了流暢的答題。提高寫字速度和保證寫字不歪是兩大要義。

不要踩!這11大雷區很容易導致考研失敗

09、真題不會再考

真題,真題永遠是最珍貴的複習資料,第一手的資料。

不要再問真題有什麼用了,不要再問真題考過還會考嗎?真題的作用就是讓你瞭解命題規律、複習重點,所以不管是專業課還是公共課,真題非常重要。

10、只做簡單題,不做綜合題

在英語上,很多人刷完閱讀後往往會放鬆對翻譯以及完型的重視程度,尤其是作文的“去模板化”的改編練習,是在英語中考試習慣性的對“綜合題”忽略

專業課中,考研試題都是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由於要求一套試題覆蓋80%的知識點,所以要求每道試題考查2到3個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在複習的時候要適當的做綜合題。

當然這個問題在政治領域確實是不是問題,政治到後期確實應該加大選擇題的練習量,但注意,考前至少寫一遍綜合題!不然腦子裡空有一堆背下的內容,卻無法在考場上組織出內容來。

11、急於求成

很多考生會遇到:單詞背了忘,忘了背,總是記不住;一道題換個形式就又不會了;看了一遍政治和沒看一樣還浪費很多時間……

遇到這些不要急躁,饅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急於求成反而誤了大事。

靜下心來,找出問題關鍵,找出解決辦法,凡是難事總有解決之法,慢慢來,不急不躁。

(免責及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整理自網絡,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