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

張大千是近現代書畫市場的領頭羊,但我們是否知道他曾購藏他學生的作品,並盛讚此人功力深、畫路寬、有新意呢?這個人就是梁樹年,大風堂的得意門生。作為李可染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同事,梁樹年的筆墨功力也得到了李可染的高度讚揚。

那麼,梁樹年的作品在市場上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哪些類型的作品值得我們收藏呢?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松山高士》

投石問路——梁樹年書畫價格解析

為了能夠更清晰地瞭解梁樹年作品如今的市場價位,本刊記者專訪了資深書畫收藏家謝炎,請他具體談了梁樹年以及與之相關的諸多問題。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 落日餘輝》

對於梁樹年的市場和學術定位,謝炎給了明確的回答:“梁樹年其實是一個功力很深的人,他很全面,而且很多當代大畫家都是他的學生,比如王鏞、龍瑞等等,只是梁樹年不及李可染名氣大,他當時應該算研究生的副導師吧。這位老先生太過低調,幾乎是完全默默無聞的狀態,而且總是一襲長袍,有一點學究的感覺。包括李可染先生對他也是很敬佩的,無論是人品、學問還是藝術水平。李可染強調對景寫生,而梁樹年更強調以傳統的遊走記憶的方式來完成作品,這一點他們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梁樹年屬於比較標準的傳統文人類型,這樣的畫家在現在的商品經濟時代不是很吃香,所以作品價格一直處於偏低的狀態”。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 《 大寨之路》

“正如劉尚勇先生在微信圈裡談的那樣,藝術家作品的市場情況是很複雜的,既要有學術價值,又要有市場價值,同時還要有社會價值,劉先生稱其為‘不等邊三角形理論’,也就是這三個方面並不完全平衡,可能某一方面佔主導,但市場上表現好的畫家,這三個方面絕不可能很差。也就是你要畫得好,還要有身份,作品在市場上還要流通起來,有一定量作保證,並且是有穩定的成交量,不一定非要拍出天價,至少是要實實在在的成交,還有每年有一個穩定的價格提升,當然這些解讀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 玉屏雲起》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撥雲登古道》

劉尚勇先生這個‘不等邊三角形’理論還是很經典的,我們可以用他這個理論去衡量一下樑樹年。按學術水準來看,他是一流的,至少也是準一流的。從社會地位來看,他是中央美術學院的老教授,在當時書畫界就算沒有什麼話語權,但也還說得過去,總比地方上靠賣畫為生的不知名畫家強太多了。社會地位不高就限制了畫家成為一線大家的可能性。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這都是國際名人,知名度太大了,我們不談他們。近代山水畫的開拓者有三個人,李可染、傅抱石、陸儼少,南北中各一個。當然在他們之上還有個黃賓虹,但他完全是特例,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彪炳萬世,近現代估計除了黃賓虹不會再有第二個了。林風眠是國立杭州藝專的校長,黃胄是中國第一所畫院——北京畫院的主要創辦者,除了水平高超,這些人也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所以梁樹年這一比就進不了一線了,加上他在市場上作品的數量和整體認可度,基本就可以鎖定在三線左右的水平了。”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白雪石 《 山水立軸》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蒼崖飛瀑圖》

對於與梁樹年類似的畫家及其作品的市場價位目前處於什麼水平等問題,謝先生也給了進一步的回答:“其實近現代像梁樹年這樣的畫家還有不少,像周懷民、應野平、秦嶺雲、秦仲文、郭味渠等等。比如郭味渠,我上次在一家拍賣上看到他的一套冊頁,水平完全不輸給王雪濤,但是從市場價位上來說,兩個人應該‘差一個零’吧。如果你熟悉拍賣市場,就應該知道,近現代的東西征集起來是越來越費勁,當然我指的是那些流傳有序的真東西,特別是已經在藏家朋友圈內流通的熟貨。很多搞近現代和古代的朋友已經改做當代了,主要是東西少,價又貴,玩不動了。其實,他們基本上還是為了增值,而不是欣賞。如果從欣賞的角度來說,像梁樹年這樣的畫家還是很值得投資的,就是升值的週期有點長。這就像買房子,大家的目光還都在三環裡,為什麼不能考慮考慮五環外呢?雖然不像二三環漲得那麼快,拋開物價上漲的問題,我們看五環的房子基本也都在2-3萬元每平米了,要說七八年前,這些地方才七八千塊,好地段甚至是一天一個價。所以很多人說玩近現代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我覺得如果是為欣賞而搞收藏,近現代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於剛入行的朋友,沒多少錢,還要玩近現代,像梁樹年就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人選。當然,很多人買那些流傳有序的東西不一定是真喜歡,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看不好真假,只能通過這些著錄來判定真假。那些不知名的畫家著錄很少,這就需要請有眼力的朋友幫忙了。風險不是沒有,但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風險,就是我們在家門口賣個包子都不一定能賺錢,更別說像書畫這樣的暴利行業了。”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黃山晴雲》

對於梁樹年哪一類作品更具投資潛力,謝炎也提供了自己的建議:“梁樹年的畫我們基本比較認可他畫的松樹,還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他的樹蒼茫老辣,又不膩,特別是晚年的作品很好。因為他是張大千的學生,所以他的畫裡有一點張大千的影子,但很少,不像何海霞那麼明顯,這一類作品的價值不是很大;另外還有他早年精研傳統的,就是我們說的仿古題材,風格比較細膩,也沒有十分突出的面貌,雖然水平不錯,但市場上不一定很買賬,這樣的作品都在十萬元以下。還有就是他從寫生中來的作品,氣勢很大,用筆也厚重,還很鮮活,這樣的作品好的應該可以超過30萬元,但是10萬到30萬基本可以鎖定梁樹年多數作品。我個人不太喜歡用‘平尺’這個概念,這是玩當代書畫的人經常使用的詞,而近現代是一張作品一個價,如果非要用平尺來判定的話,基本上樑樹年的精品畫在3-5萬元每平尺左右,其實還是很便宜的。你現在可以去中央美術學院問問那些教授都賣多少錢,可能3萬塊都不夠他們在一級市場上價格的零頭。”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青山紅葉圖》

搶手題材一——80年代的“名山大川”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政治環境的變化和需要,倡導表現新生活和新面貌,畫家們紛紛從傳統題材轉向反映新時代,特別是深入到大山中、深入到基層,表現真山真水。具有深厚傳統功力的梁樹年,完成這一轉變自然得心應手,只是相對於李可染、羅銘、張仃等人,梁氏的變法由於種種原因,稍晚了一些,但成就頗為可喜。

梁樹年作品在市場上最被藏家追捧的,是他的寫生系列,或者說“為祖國河山立傳”一類的作品。這類作品一方面浸透了畫家對寫生孜孜以求的探索,另一方面,“論畫與形似,見與兒童鄰”,雖然強調畫家的作品不必忠誠於眼中的物象,要遵從於畫家內心的呼喚,繪畫單純追求形似,在畫家看來是繪畫的初級層面,然而,這種對形似的判定是很多藏家喜好的標準,在山水畫中也就是要滿足藏家對名山識別度高的普遍認同。因此,梁樹年這種取自寫生的作品獲得市場的青睞也是合情合理的,比如表現黃山、泰山等名山的作品。

1972年梁樹年第一次親登黃山,特別是應國務院辦公廳等重要機構的要求作畫,讓畫家真正開始了從寫生中萃取營養的道路,並一發不可收拾。到了1980年代,此類作品已經爐火純青,以目前拍賣市場的價格情況來看,前幾位的作品幾乎多出自1980年代,特別是1981、1982年的作品很多都拍出了高價:2012年上海榮寶齋秋拍上,一幅1982年的《撥雲登古道》以115萬的高價拍出,這件作品既有取自黃山的意境,又是畫家晚年的作品,可以說滿足了上述論述中提到的兩個高價的必要條件;另一件畫家同樣創作於1982年的同樣以黃山為題材的《黃山雲霧》在2013年北京捨得春拍上以79.1萬元成交;值得一提的是,畫家同樣創作於1982年的《泰山十八盤》於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以38萬元成交,此件作品在2013年銀座國際上再次出現時以57.5萬元交割,這件極具泰山特色的作品非常鮮明地抓住了泰山松和十八盤的特色,在保持梁樹年深厚傳統功力的前提下,更具有濃厚的寫生氣息,整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還有一件畫家完成於1981年的《玉屏雲起圖》在2013年北京亨申春拍上以34.5萬元成交。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泰山十八盤》

這些畫作是梁樹年作品在拍場上價位的前五位,如上文所述,都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並具有濃厚的寫生氣息,也就是在對真山真水或名山大川的寫生基礎上的整理和昇華。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夏山觀瀑》

搶手題材二——黃山松

黃山松幾乎已經成為梁樹年作品的重要象徵和符號,因此,畫面中出現黃山松的作品普遍價位較高,並且這種以黃山松為題材的作品,松樹在畫面中處於主體或支配地位,也就是整個畫面是圍繞著黃山松展開的。

那麼,梁樹年筆下的黃山松與泰山松又有著怎樣的區別呢?藏家朋友如何分辨黃山松呢?

從造型上看,黃山松多呈橫向走勢,枝幹舒展如虯龍。這是由於黃山的山體呈駝形,松樹幾乎是裸露地生長在岩石上,特別是黃山上松樹無遮無攔,風力等自然因素造成了松樹的各種姿態,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構;而泰山松的土地相對土層豐厚,並且松樹都是成組生長來抵禦自然界的惡劣天氣,枝繁葉茂,因此造型更為平穩,多呈三角形的穩定性,整個枝葉組合成團形的風貌。

從結構上看,黃山松的中枝與主幹的穿插關係更為複雜,畫家特別重視對樹皮的表現,更蒼茫;而泰山松更強調枝幹的粗大,畫家將松樹整體的造型和一組松樹的組合關係作為表現的重點,因此單棵松樹的結構變化會進行相應的簡化。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巔巖聽泉圖》

從筆墨上看,因為往往以一兩棵松樹作為刻畫的對象,黃山松用筆更為靈動,筆墨的濃淡乾溼的跳躍性比較大,對樹幹的枝幹刻畫比較細膩,對松針的描繪也比較有層次感;而泰山松用筆更為沉實,用筆較為粗放,用墨也較濃。

2011年北京康泰春拍上,一幅以黃山松為主體的《巔巖聽泉圖》以33.6萬元成交,畫面中的松樹如舞動的飛龍,枝幹盤曲交錯,層次分明的松樹叢茂密厚重,如一朵祥雲將岩石上攀談的點景人物擁入雲海間。另一幅畫家完成於1979年的黃山《迎客松》以31.3萬元成交,這件作品創作於河南新鄉的友誼賓館,將迎客松挺立於山間的傲骨和待客時的百媚千嬌描繪得極為傳神。還有一件《雪松》於2005年的太平洋拍賣和2007年的中博國際拍賣上分別以20.9萬元和28.6萬元成交,作品略去了枝繁葉茂,而是將松樹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仍卓然挺立的風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2011年中貿聖佳春拍上,一件畫家創作於1981年的《松古攀青蓋》以14.5萬元成交;2013年北京捨得春拍上,一幅名為《松風閣》的畫作以18萬元成交,這件作品不同於前面幾件作品,不僅從自然中來,而且還帶有很濃的傳統意味,可見市場對梁樹年的松樹無論是寫生還是傳統都有一定的認可度,只是從寫生中提煉而來的作品更容易獲得高價。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松風閣》

綜上所述,梁樹年作為近現代知名的畫家、教育家,其作品的價位還處於十分低廉的水平,有興趣投資近現代的藏家朋友可以給予適當關注。對於近現代的多數畫家,我們可以從“普品”做起,再逐步過渡到精品,而對於那些精品在三十萬元以下的畫家,如梁樹年等人,就應該直奔精品而去。(《收藏投資導刊》文/楊豔麗)

畫松妙手,張大千得意門生——梁樹年國畫欣賞與市場分析

梁樹年《松風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