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爲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云何堂以禪文化為主題,其中可食可宿,但並非佛堂,肉食者不必“望望然去之”;不過也不是星級酒店,一應設施難稱奢華。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除了房間,其他區域的佈置也多見用心。裝飾完全就著老房子的架構,每個局部都力求體現創意,滿足審美需求。比如在淋浴花灑旁開一長方形窗,一邊洗澡一邊可以遠眺遠山近水和籬笆牆。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安靜是一種哲學。

把心放在山水之間去尋找安靜,是非常正確的選擇,田園次之。

車過婺源清華鎮不遠,就到云何堂了。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住進云何堂,便在梅澤村裡有了一個臨時的家,有點陶淵明辭官掛印歸去來兮的味道了。

老天井旁邊擺著一把古琴,可以彈的。可惜我們一行沒有琴師,否則一曲【雲水禪心】足可繞樑三日。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最喜歡屋簷下的圍棋殘局,昭示著陰陽歲月,演繹著黑白人生。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云何堂的設計是費了很多心思的,天井是一個重點。依著傳統的做法,是一口大缸,既聚歸堂四水,以聚氣生財,又可兼做消防用水,也是一景緻。

此處必須要有水,但既是禪意的氛圍,便可以考慮一些不一樣的佈置。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水池的池壁用黑石砌築,光潔可鑑,不深,池底用六塊黑石板橫向鋪開,由西到東,西廂房是半圈座位,東廂房是一套琴桌椅,上懸一滿月燈。池中有三塊石頭,第一塊玲瓏通透,卓然樹立,第二塊規整厚重,如牛橫臥,第三塊光滑圓潤,緻密青幽。此池取名為鑑月池。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云何堂後院的荷山壁是第二個兩點,偶然看到唐銳兄的一件作品,五六幅靛藍染就的輕紗,深淺不一,間隔排成一列,從一端望去,則層巒疊嶂,若居高處觀遠山。微風拂過,輕紗曼妙,山影又是不同。直指心扉!這便是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美,更是一種絕妙處,活潑潑讓人悟得“因果”和“無常”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食宿之外主要是希望為有緣者提供一個禪修的體驗場所,在婺源這個山清水秀的清靜之地,親近自然,修身,養心。上下三層,八間客房。房名取自禪宗公案:指月、目鴻、賜棒……一展開都是一段段故事。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蓮花,在佛教中寓意自性的清淨,在這無常與非相之中,什麼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呢?便是本性具足的自性清淨。在兩層布染間,設置了一朵荷花,五片蓮葉。透過夢幻的“美”,可見朦朧的“淨”,但終歸有些霧裡看花的感覺。唯有揭開布染,才能無遮無礙,一覽無餘,所謂“明心見性”也。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房間佈置,除了床與洗漱間,每房皆有一榻,可坐可臥,能對飲,宜品茗,便閒談。而且,有些裡面還暗藏機關,上下無礙。房名有拈花,一個個房間就宛如朵朵花苞尚未綻放,等待有緣之人共春風同來,春風化雨,滋潤出片片花團錦簇。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第三個兩點是後院的亭子,我們取名為停雲榭。

這個亭子的主要功能是喝茶,也可閒坐閒臥,看雲出雲歸。

“停雲”這個名字其實是借了老朋友邱昕的停雲文化公司名,事先還特意和他打了個招呼,我說“拿來”,他說“拿去”!

不過意思有些不同。亭名“停雲”,實際上是和堂名“云何”對應的。

這座老宅,初入大門,便是正堂的“云何”。修行上要登堂入室,首要便是發疑,故思“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而在修行過程中,“思”與“問”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體驗和覺知,無話可說,無話須說。

不說話,那麼做什麼呢?便是內觀了,不假外求而深自內省。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云何堂是被吳志軒們租下來又重新裝飾過的老宅子,專供那些真正喜歡田園生活的自在客們享用。眼下被村裡新蓋起來那些莫名其妙的房子簇擁著。

上下三層,八間客房。房名取自禪宗公案,故每一房名展開都有故事。房間佈置匠心獨運,除了床與洗漱間,每房皆有一榻,可坐可臥,能對飲,宜品茗,方便發呆。

婺源這個山清水秀清靜之地,藏著一個以禪文化為主題民宿丨云何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