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遊受捧 66.3%受訪者提醒不做超承受力的極限運動

体育旅游受捧 66.3%受访者提醒不做超承受力的极限运动

体育旅游受捧 66.3%受访者提醒不做超承受力的极限运动

近幾年,體育運動項目和旅遊活動相結合的體育旅遊,受到人們的歡迎。體育旅遊的發展提升了人們的旅遊體驗,但是對於體育旅遊的參與者來說,在旅途和體育活動中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上週,青年調查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2%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受歡迎是因為它可以讓人既運動又親近自然,55.4%的受訪者認為這項活動充滿活力,54.5%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新鮮刺激。66.3%的受訪者建議參與體育旅遊要量力而行,不做超出身體承受力的極限運動,57.4%的受訪者建議想體驗體育旅遊的人加強日常鍛鍊,掌握相關運動要領和技能。

受訪者中,男性佔49.9%,女性佔50.1%。

61.2%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可以讓人既運動又親近自然

在廣州讀大學的裴夢(化名)覺得,體育運動和旅遊相結合,讓人既可以欣賞風景又可以鍛鍊身體,“邊運動邊旅遊和僅僅欣賞美景時的心情不一樣。徒步到達終點時,覺得特別開心,很有成就感”。

在瀋陽上學的趙琳(化名)喜歡登山。“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登山旅遊就是去黃山,一步一個臺階爬上來,在山上過了一夜,第二天看了日出。路上看著身邊挑山工的勞作,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一步一個腳印。”趙琳覺得,把登山這項運動當作旅行,可以放鬆減壓,“爬山出出汗,神清氣爽,很舒服”。

體育旅遊為何受到歡迎?調查顯示,61.2%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體育旅遊可以讓人既運動又親近自然,55.4%的受訪者認為這項活動充滿活力,54.5%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新鮮刺激,46.5%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能幫助人們減壓放鬆,43.1%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可以讓人強身健體,28.8%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給人挑戰自我的機會,14.2%的受訪者認為到一個城市去看比賽可以在觀賞賽事之餘遊覽城市,11.4%的受訪者認為體育旅遊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盧長寶分析,體育旅遊、尤其是刺激類體育旅遊產品包含了特定的風險,而年輕人通常樂於嘗試刺激或冒險。同時,體育旅遊具有的個性化體驗,往往帶給參與者的除了健康和樂趣,還有一種榮譽感,因此也會吸引人參與。

体育旅游受捧 66.3%受访者提醒不做超承受力的极限运动

66.3%受訪者提醒進行體育旅遊不要做超出承受力的極限運動

裴夢告訴記者,她參加徒步旅行活動通常都跟團,這樣更有保障。“體育旅行最重要的是確保自身安全,千萬不要去挑戰一些自己做不到的項目。

此外,參與體育旅遊還需要做好防曬,注意防蚊蟲。如果去過於炎熱的地方,需要做好防暑工作,隨身帶一些噴霧和清涼油。如果參與難度係數比較高的體育旅遊項目,要選擇專業的揹包、衣服和鞋子等裝備”。

趙琳認為,想體驗體育旅遊的人,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前瞭解目的地的天氣情況。

進行體育旅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調查中,66.3%的受訪者認為參與者要量力而行,不做超出身體承受範圍的極限運動;57.4%的受訪者建議加強日常鍛鍊,掌握相關運動要領和技能;54.8%的受訪者提醒要做身體檢查,理性評估自身健康狀況;42.0%的受訪者建議提前查閱資料,瞭解目的地情況。

其他建議還有:避免在偏僻不安全的地方開展體育旅行(34.4%),選擇有資質的機構或教練(30.5%),準備好應急藥品(23.5%)和購買意外保險(22.5%)等。

盧長寶告訴記者,不同體育旅遊項目中體育和旅遊的要素比例不同,有些體育旅遊內容以體育為主,有些則以旅遊為主,以體育為主的體育旅遊對參與者的身體運動能力與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些項目對技能要求高、風險高,就不適合青少年群體參與。

“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高的人可適當參與技能要求高、風險較低的體育旅遊項目。身體素質較弱、體育學習能力較低的人則適合參加以旅遊為主的體育旅遊項目。”

盧長寶建議,想體驗體育旅遊的人需要首先了解其中的風險再決定是否參加,同時體育旅遊相關企業也應提供全面的風險信息。

体育旅游受捧 66.3%受访者提醒不做超承受力的极限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