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高額補貼搞夏季戰役?外賣行業該告別簡單粗暴時代了

餓了麼高額補貼搞夏季戰役?外賣行業該告別簡單粗暴時代了

7月3日,一則餓了麼的消息刷屏了。餓了麼CEO王磊宣佈,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裡,餓了麼將投入數十億元開啟“夏季戰役”。這也意味著,又一次“薅平臺羊毛”的機會來了,用戶和商家都將能成為受益者,拿到對應的卡券或利益。有錢任性也就罷了,但餓了麼這次這麼高調地打響“夏季戰役”,以運動式、口號式的方式亮相,這種競爭方式,就有些讓人看不懂了。在國內互聯網行業價格戰早已偃旗息鼓的今天,這種粗暴、野蠻的打法頗有些不合時宜。而對於餓了麼燒錢補貼的做法,業界也多是不看好的,因為一下子燒掉數十億元,最終到底能獲得什麼價值呢?至少存在諸多的疑問。

錢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在這個時代

近幾年來,互聯網行業裡的競爭越來越變得有些畸形,短期上不再比拼產品和體驗,反而頻頻用“錢”來說話。共享單車領域裡小藍單車賤賣,專車市場裡易到用車的落魄和式微,皆如此。究其原因,問題並沒有出在產品本身上,甚至某種程度上講,這些中途被擠出賽道的企業在產品和口碑上反而有可圈可點之處,但結果依然無可奈何花落去。這表明,在一個惡性競爭的環境裡,資金已經是互聯網行業競爭的關鍵籌碼。

但有錢、燒錢一定是萬能的嗎?可能就未必了,原因有三:

一是,短期的砸錢行為,只會改變市場的風向,帶來用戶的投機性流動,但換不來行業競爭壁壘,更不是用戶體驗上的加分項。通常來說,所有用戶都是逐利的,只要有便宜可佔,用戶就會趨之若鶩,一旦補貼結束,用戶就快速流失掉,留存率並不高。這是互聯網行業裡公開的秘密,更是互聯網企業短期獲客的暴力手段,但也確實是一個“陷阱”。

雖然補貼方很清楚用戶的心理,但依然會有不少平臺以此來衝高業績,只不過結局都是一地雞毛。這樣的例子有很多,2011年的千團大戰中,拉手網手握重金,C輪融資高達1.1億美元,在團購網站中融資額度最大,隨後開展了全國砸廣告的運動,地鐵海報、戶外、分眾傳媒的框架和液晶屏,幾乎是無處不在,但結果想必都知道了吧,還是沒避免被淘汰出局的結果。再者,當年的奢侈品電商大賽也是如此,走秀網拿到了比京東還要多的融資,但喊了兩三年口號後,最後依然是黯然退去。這表明,純粹的砸錢玩法,砸不出未來。

二是,餓了麼燒錢的時間窗口選擇的不對。砸錢模式雖說建立不了競爭壁壘,但特別適用於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因為存在增量用戶的紅利,獲客成本還算划算,你搶晚了,就會被別人拿走,所以各家都會用砸錢的方式來換市場空間,避免落個老二、老三的難受位置。但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早已經結束了,並進入了下半場,反而應該在精細化運營、提升效率上下功夫。如此看,餓了麼這一招棋有點不上道了。

三是,燒錢的模式還會滋生一些“副產品”,讓企業染上後遺症。比如當年滴滴、Uber大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刷單行為,尤其是在司機端,為了拿到更多的補貼,不少司機採取作弊、刷單等手段套取平臺的訂單補貼,結果看起來訂單量巨大,實際上很多錢都被莫名其妙地“提”走了。

這一現象在近年來的互聯網競爭中頻頻出現,只要有利益存在,就會產生這樣的“欺詐”行為。比如,電影票房市場裡的注水,二手車電商領域的“刷數據”,所以難保餓了麼把錢撒出去了,不會引來類似的結果。

不缺錢,但缺創業精神可能更可怕

實際上,當前的資本市場上並不缺錢,看看投資機構們在大把大把地甩錢,融資的額度更是節節攀高。但恰恰在融資成本降低時,缺錢不缺錢,對於一家高速成長期的創業公司來說,已經不是關鍵的因子。反而是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內外部環境下,能否敢於亮劍,並時刻保持創業的韌性、鬥志和精神,有沒有清晰的格局觀和視野,不慌不亂,這才是關鍵所在。

缺了這幾點的話,可能比缺錢更可怕,餓了麼其實也要防範這樣的隱憂。

首先,對餓了麼來說,雖然已經委身大佬,背靠大樹,不擔心生存問題,但這可能才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對於一家尚處於創業階段、還在戰鬥中的企業來說,懈怠下來是最容易掉隊的。而之所以鬆懈下來,在於公司被收購後,創始團隊的積極性降低了。當然,創始團隊如果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股份,或者與收購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可能還稍微有一些約束力。

行業裡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土豆網被優酷收購後,用戶和收入規模便直線下降,創始人王微很快就離開了,最後連土豆網的品牌都被邊緣化了。而優酷被收購以後,古永鏘在輾轉一番後也掛冠而去。試想如果排名第一的優酷保持獨立發展的話,可能也不會被騰訊視頻、愛奇藝踩到頭上。再看看那些有大佬站臺的企業,大都在後期發展的速度變慢了。創業公司被融入到了大平臺巨大的體系內後,往往容易喪失狼性和戰鬥力。不巧的是,餓了麼就是被以95億美元的價碼全資收購的,有這樣的擔憂合情合理。

其次,對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可能首要的是要活下去,但進入成熟增長期的企業,方向、節奏及格局觀就變得異常重要,往往一招錯成千古恨,結果更是大相徑庭。

餓了麼砸錢、燒錢的“夏季戰役”,其實影響的只是短期市場的走向和份額上的波動,除非你直接把人給拍死了,但看看餓了麼的對手,這種情況也基本不會發生。比砸錢更重要的其實是格局和視野,尤其是對於餓了麼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面臨的往往是“向左走,向右走”的選擇,一旦方向錯了,再努力的話,也容易被甩開距離。

在外賣領域,用戶已然被搶食差不多了,接下來應該是商戶後端基礎設施的升級,也就是商戶業務的數字化提升。這就考量企業的格局和預判了。餓了麼在蜂鳥即時配送網絡建設上的押寶是對的,未來會給其帶來巨大的收穫,但僅僅有這點是不夠的。

最後一點是文化、團隊融合能力。從歷史上的多個案例來考量,一家企業被收購後,能夠成功融合在一起,在文化、價值觀和業務層面不出現衝突,實現互補效應,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寥寥無幾。比如去哪兒曾經攻城略地,極具戰鬥精神,在酒店、機票等領域給攜程帶去了巨大的威脅。但隨著去哪兒被攜程收購併整合之後,就喪失了攻擊力,甚至被雪藏了起來。餓了麼如果不在整合上下功夫,一味地比拼價格,又大張旗鼓地拋出“夏季戰役”的口號,最終會不會形成掣肘,也是存在變數的。

說到底,還是要用產品和技術建立護城河

就像上述提及的觀點,短期砸錢是永遠砸不出用戶體驗和行業壁壘來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與其把錢粗暴地砸給商戶和用戶,為什麼不好好思索一下,用產品和體驗將他們圈在自家地盤裡,這才是更穩妥、更紮實的打法。

前車之鑑猶在。當年滴滴與UBER大戰,較量了一年時間,補貼高達上百億元,結果用戶和司機在兩個平臺間“揩油”,根本談不上用戶的忠誠度,結果直到今天,滴滴雖然訂單體量和用戶規模龐大,但用戶體驗上仍然遭遇用戶的吐槽。餓了麼簡單粗暴的砸錢,是不是會重複同樣的戲碼?雖然不能蓋棺論定,但僅圖一個痛快,得到的結果也可能是類似的。潮水退卻後,用戶體驗和護城河是始終逃脫不了的拷問。

所以說與其砸錢,餓了麼還不如去解決一些用戶體驗上的漏洞和問題,在產品體驗上練內功。最近,我們就看到了一些問題,餓了麼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榜單上排在第二名,用戶存在不少的抱怨。這個榜單中的第一名是中國電信,除了中國電信,餓了麼、尚德機構、酷騎單車、中國郵政同樣上榜。對餓了麼來說,是不是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相比獲客上的壓力,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才是火燒眉毛的事兒。

其實,當下的國內互聯網行業正經歷一次新的拐點,融合和無邊界是大勢所趨,兩家過去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也會很快激戰在一起。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你手裡必須有自己的殺手鐧和護城河,來保護自己的地盤不被偷襲。也就是說,哪怕競爭對手將戰火燒到家門口,你的用戶忠誠度高,平臺產品服務口碑好,用戶短期被吸走後,依然能迴流回來。

總之,時代已經變了,互聯網行業早已經不再是“有錢就能拿第一名”的規則了。外賣行業也一樣,靠補貼已砸不出未來,不要把零食當成主食了。而接下來,競爭會越來越拼實實在在的產品、體驗和方向、執行力,只有戰術、戰略上都對了,才能是最終的勝者。除此之外,燒錢、砸錢這種做法僅僅能泛起小漣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