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道

作者按

十年前的5月17日,萬科集團與遵道因“5.12”汶川地震救災援建而結緣,在鬱亮帶領下,萬科以及萬科員工的志願者們與災區遵道以及那裡的老百姓結下一份終身難忘的友誼。那段往事,一定會成為中國CSR的典型案例,而本文是非官方文章,純屬個人碎片記憶,是一段與公司榮辱與共的人生經歷。

在中國20000多個鎮中,能遇到遵道鎮純屬偶然,而這份偶然源於十年前的“5.12”地震。那些救災援建的日子裡,要感謝家人的理解,“我回遵道了”是那年習慣性的離家告別,一個“回”字,足見與遵道的感情。

為何是遵道?

“為何是遵道?”這個問題,我回答過很多次。

汶川地震發生後,一篇博客帖子把萬科推進輿論的漩渦。國難面前,萬科成為無數網民口誅筆伐的焦點。在輿論背後,任何解釋都變得蒼白,而任何付出也都無法挽回傷害。鬱亮說:“我們為心而做,行勝於言”。

5月16日我陪同王石趕到成都,直接奔往都江堰。鬱亮到成都後馬上召開全國電視會議,告知漩渦中的萬科同仁要小心做事、低調做人。

據成都萬科同事高競回憶,5月15日成都萬科組織到員工家鄉所在地,一邊探望受災家屬,一邊給災區送藥。途經遵道鎮,時任代鎮長林建華令人印象深刻。林在接受藥品捐贈時,僅選了一部分,並說,其餘的留給其他受災的鎮。

5月17日當天,王石趕赴北川,我則陪同鬱亮在成都公司同事指引下,沿著他們5月15日路線深入災區。我們途經多鎮,見了多位鎮長,瞭解災情,捐贈物資。遵道鎮的林建華的確是最特別的一位,他的特別超出了我的想象。

遵道

第一次見到林建華

見到林建華時,他正在電話。等他掛了電話,我上前自我介紹,詢問遵道災區此刻最需要什麼。之前,途經的幾個鎮,有的說需要帳篷,有的說糧食,有的說需要鍋。林建華則說:“需要帳篷、收割機”。說這句話時,他已幾夜未閤眼了。

提到收割機,我感到非常意外。他解釋到,中國農民自救能力很強,其他物資可以沒有,但絕不能沒有糧食。馬上到收割季節了,若收不下糧食,等到冬天,農民會出事的。

一瞬間,這位震中倖存的代理鎮長讓我刮目相看。正因這位不一樣的鎮長,加之時間緊急,經與鬱亮商議,萬科決定援建遵道鎮。

成都到遵道的路途相對通暢,屬於一家企業的補給能力範圍之內;而遵道的名氣不如汶川、北川、青川和都江堰,救援的解放軍相對少一些,這些因素也促成了萬科和遵道結緣。

災區志願者服務

我們連夜趕回成都備戰,留守遵道的成都萬科副總經理蔡立彬來電話,說鎮上參與救災的不止萬科,已來了大批志願者。我讓老蔡安排人統計數量,已統計發現已有超過十家以上公益組織在遵道“安營紮寨,設置了帳篷”。

留守遵道的還有楊凱,作為成都公司設計總監,他當晚在遵道災區規劃了四個帳篷集中安置點。

萬科的供應商們紛紛表示願意攜手公司,援建遵道。5月18日一大早,萬科及供應商的援建隊伍——30餘輛工程車開赴遵道鎮。到達後,按著楊凱規劃的地址,開始平整場地。除了準備搭帳篷,最重要的是挖了幾個廁所,這後來被志願者們戲稱為“香格里拉”。夕陽西下,大家從衝動的救災情緒以及勞動中緩了過來: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呀。我跟鬱亮說:我留下來吧。隨後,張紀文帶著萬科建築研究中心團隊以及成都公司工程團隊成立援建工作組,人力資源部開始組織招募員工志願者。

這是我第一次經歷這麼大的災難。數不清的礦泉水和方便麵,時而出現的明星捐贈車隊,突然緊張起來的領導視察,來自世界各地的公益組織……剛地震的時候,鎮幹部都是懵懵的,然後突然來這麼多公益組織,更是懵了。

在老蔡的統計基礎上,我建議林鎮長在遵道災區建立一個志願者管理機構,形成服務所有志願者的統一組織,於是有了後來的“遵道志願者協調辦公室”。事後證明這種模式得到各界認同,《新京報》曾以遵道志願者協調辦公室為樣本,寫了一篇關於中國NGO組織納入救災體系的文章,並認為是中國NGO組織發展的拐點。

在遵道參與援助的上規模組織是友成基金會、深圳登山協會等,相比這些組織,更多的是志願者個體。

孫伯、張姨兩口子最被遵道的志願者們喜歡,他們絕對屬於個體志願者參與援助的典型。他們倆並不一定認識我,估計也不知道是我給他們安排的“工作”:

有一天,沈彬(時任萬科企業公民辦公室主任)跟我講,辦公室來了一對天津夫婦,地震發生時,他們就從天津趕到四川,自費輾轉多個災區。當時,各地都在搶救廢墟中的倖存者,他們根本插不上手,顯得“無所事事”。直到來了遵道災區,聽說這裡有“志願者辦公室”,就來打聽能為災區出什麼力。

沈彬為他倆“創造”了一個崗位——為志願者做飯。這個安排,可謂把兩位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他倆是地道的天津人,自帶相聲天賦,每到飯點兒,志願者從秦家坎兒等村裡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吃飯聚集地,聽到“孫姨”兩口子的對口相聲,乏意全無。

遵道

孫伯、張姨和志願者

帳篷與板房

當時,災區最急缺的物資就是救災帳篷。萬科調動全國所有資源和力量找救災帳篷,最遠找到浙江地區,但都是旅行、越野帳篷。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居然在成都市附近找了一家生產救災帳篷的工廠,易雲軒和他的工程團隊帶著現金和白酒,把廠裡的所有庫存全部都買了下來。這樣遵道災區成為非解放軍救援的極重災區裡首批實現全救災帳篷點搭建的。

5月21日,震後第九日,萬科援建隊在災區搭建起了2200平米板房,遵道鎮救災指揮部正式掛牌成立,林建華任總指揮,我任副總指揮。“志願者協調辦公室”同時掛牌,搬進板房。

在重建的氣氛中,團隊想出來三個字——“站起來”,期待災區民眾站起來,也希望在漩渦中的萬科早日站起來。書寫“站起來”三個大字的旗幟懸掛在志願者辦公室,所有來遵道的志願者都會在這面旗上簽字,這成為一種儀式,這面佈滿簽名的大旗帶著每個人的希望。

遵道

佈滿簽名的大旗帶著每個人的希望

國家救援組織此時首次分工,江蘇省對口援建綿竹,但江蘇的工程車要從江蘇開過來,因此最初幾天,我們借了一批工程車輛協同展開災後重建工作,平整板房安置場地。板房解決了絕大多數災民穩定居住問題,但最大的風險是,板房在火災面前極其脆弱。為此,成都萬科物業還為居住板房的居民做了一場消防培訓。

5月24日,林建華被正式任命為遵道鎮書記,我們倆悄悄地喝了一瓶當地酒。災後重建仍在壓抑的氛圍中,當眾喝酒不合時宜,我們倆就把倒酒的碗放在桌子底下,悄悄地喝,我才知道,丫居然在地震後跑下二樓,又回去取了手機,然後——沒事!福大命大!

遵道

林建華與我

撤與不撤 拆與不拆 還與不還

遵道鎮其實挺美,有山、有水、有梨花、還有年畫。身處災區,面對斷壁殘垣,我的眼中只剩下苦難的一面。地震發生後,山成了碰裂噴薄而出的山石,水則變成有次生災害隱患的堰塞湖,梨花鄉的廣場則成為災民臨時安置點,堆滿了水和方便麵,年畫破裂成一面面坍塌的斷牆。

長期守著災區,考驗著每個人的精神與判斷,因為當時各種渠道的消息滿天飛。例如,5月17日那天,災區所有人都戴起了口罩,各個出入口開始設卡戒嚴,坊間開始傳言,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災區疫情已經爆發。後來才知道,是漢旺鎮軍工廠裡的放射源下落不明。

撲面而來的各種小道消息,時常讓人陷於兩難的抉擇。突然一天,蔡立彬信誓旦旦地跟我講,上游的堰塞湖決堤了,說這消息來自大洋彼岸,那時我剛上車要離開遵道。走?那是逃跑;把消息告訴大家?那意味著製造恐慌。這時,我突然想起在深登協的曹峻,他畢業於北大地理系。我把他拉到一邊,指著地圖問,假如堰塞湖洩洪,遵道鎮會怎樣。曹峻同學專業而準確地告訴我,遵道鎮地處高位,水沿著洩洪通路流下,基本淹不到遵道鎮。

遵道鎮政府辦公樓在地震中部分倒塌,很多幹部不幸遇難。而政府樓的殘垣成為所有到遵道來的人第一拍攝點,也成為了遵道鎮的一個標誌。其他廢墟都平整了,唯獨這棟樓沒人願意拆平。或許有這棟樓在,意味著這才是災區的樣子吧。這棟樓旁是政府禮堂,震中完好,就作為救援物資存放倉庫。王石第三次來到遵道時說,你們趕快把這棟廢墟拆了,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廣場,可以讓救災物資車輛更好地進出,不要留著為了紀念而紀念了。拆!

遵道

合影之後就拆除了這棟樓

還有一日,郭軍給我來電話說,有件棘手的事,一批災民扛著半頭豬來感謝萬科,非要把豬留下。我們婉言拒絕,質樸的災民就跪下了,郭軍面對面跪下了,這一幕場景,我沒親眼見到。電話裡,我交代郭軍,可以收下生豬,晚上的時候,咱們還回煮熟的豬肉。

傍晚,廚師剛把豬肉做好,我們正準備送回去時,老鄉們又發來邀請,要我們去參加節目。到了現場才發現,一位也叫大寶的遵道人,平時在外搞演出生意。家裡出事後,他趕回來救災,災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組織了一場大型節目。大寶劇團包裝了一個臨時舞臺,現場的觀眾是200餘名災民,200餘位解放軍戰士,還有不到10位萬科的“還肉代表”。

遵道

沈彬前段時間到綿竹時拍到的照片

在表演完自己安排的節目後,主持人調動現場的氣氛,高呼:“要不要解放軍來個節目,要不要萬科來個節目……”

我心想,這樣下去估計不行,我們一行才幾個人,只有“認慫”,趁著夜幕悄悄地“逃跑”了。

一批批志願者 一項項新技術

遵道的萬科援建隊伍前前後後迎來了近20批志願者,在時間上最有紀念意義的是董昆隊長那批。那是2008年12月30日,震後第232天,萬科援建的遵道小學正式交付,學生搬入新校舍。

遵道

令在場所有人感動的是,學生們離開板房簡易校舍時,將舊的桌椅板凳擦拭得乾乾淨淨,排著整齊的隊伍,陸續來到新校舍。

這棟嶄新的教學樓,投入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校舍建設中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抗震技術和建築材料——“隔震墊”作為校舍建設的基座,延性抗傾覆輕鋼作為牆體主材,加寬的消防通道,與主體柔性連接的電梯等等。這背後是萬科建築研究中心在這幾棟樓上花了極大的心血,薛峰在學生洗手間的巧妙處理,李標他們工程團隊在工地的日日夜夜,這些可能不會像建築一樣容易留存。

為了能讓孩子們實現最快的疏散,我發明了一種“小動物疏散法”,在疏散路線的牆上、地面,貼上了對應小動物標識,例如,一年級跟著豹子跑,二年紀跟著老虎跑。現在,學校每個月還組織疏散演習,1200多學生可以實現66秒撤離。

感謝思科公司。當時劉念寧女士在思科中國負責企業社會責任,我同她聯繫,請思科捐贈一批教學設備。今天看,不過是短焦、雲盤、交互投影機而已,但十年前那可是相當先進。思科內部會議上,因為萬科的負面新聞,大家爭論很激烈。但最後,時任思科大中華區總裁林正罡先生同意捐贈遵道學校。

我們給予回報的是,在遵道學校的捐贈牆上,思科公司字體位置與萬科並列,字體大小與萬科相同:願意在你危機時幫助你的人,應永遠感激於心。

萬科援建了遵道的學校、幼兒園、鎮醫院、鎮政府辦公樓,其中學校和醫院都在08年當年交付,而最後幫助遵道完成全面援建的是江蘇省常州市政府援建指揮部。

鬱亮先後十餘次親赴遵道指揮工作。受鬱亮委託,解凍在過去十年一直指導遵道學校的軟件建設。如今,遵道學校已經成為綿竹數一數二的優等學校,師資力量得到極大的改善,當年的孩子們有的已經步入職場。

遵道

遵道學校已經成為綿竹數一數二的優等學校

林建華現任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局長,而萬科志願者鄭海軍還與遵道鎮鄭婷結成了美好姻緣。十年彈指間,志願者們各奔東西,我自己沒留下什麼照片,但是這幾日看微信群,那些熟悉的圖片、名字,讓我留在腦海裡不滅的歷史碎片又跳動起來。

感謝趙雄、餘立言、沈彬在08年援建期間的工作輔佐;感謝劉軍、鞏亮在我到成都時的照護;感謝所有在遵道相遇的人。

上個月林建華給我發微信:啥時候帶家人來遵道看看吧。

遵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