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從1月26日發表第一篇《數學史話之數字的來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了,在這三個多月裡面一共發表了60多篇數學史話。從古希臘到近代,從歐洲到印度,系統地介紹了國外數學的發展和變遷史。在頭條上,經常有讀者問我:會不會寫中國的數學家們,什麼時候寫?從今天開始,咱們就開始聊聊中國的數學,也是從古至今,爭取能多寫幾個。今天先要聊的是先秦數學--中國數學的萌芽狀態。

有人說過:中國的文明是一種早熟的文明。其實中國的數學也可以這麼說,比較早熟。在最早的伏羲女媧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伏羲手中拿的東西叫"矩",女媧手中拿的東西叫"規",這就是我們的成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的"規"和"矩","規"就是圓規,這個很容易理解,那麼"矩"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直尺,那是不確切的,"矩"其實是一把帶刻度的直角尺。有了這兩樣東西,在古希臘數學中存在的三大尺規作圖難題中的"三等分角"、"倍立方體"兩個問題都可以通過"規矩"來解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來試一下,只用"矩"就可以完成這兩個難題。

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伏羲女媧圖

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10進位值制計數法的國家。所謂的"10進"就是指逢十進一,"位值制"是指較高的單位不需要設置新的符號,比如同樣是2,在十位上表示20,在百位上就表示200。中國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出現了算籌,同時產生了算籌計數法。世界上有位值制思想的地區包括瑪雅、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瑪雅的位值制很明確,但他們用的是20進位或者18進位,古巴比倫是60進位,古印度的10進位值制的時間不早於3、4世紀。因此,中國的10進位值制計數法是最早的,這個是十分值得驕傲的。以10進位值制計數法為基礎,中國出現了一整套的四則運算法則,其中包括最著名的"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表現在的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一直到九九八十一為止,但是古代的時候是反過來的,從九九八十一開始,一直到二二得四為止。乘法口訣表出現的具體時間,現在已經不知道了。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文章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韓詩外傳》中記載:齊桓公招徠有才能的賢人,有個老頭過來了,說我會背九九乘法表。齊桓公說會背小九九算什麼才能啊?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至少在春秋早期,九九乘法表就已經非常流行,是人們都熟知的知識了。不過現在想來,用英語應該怎麼背九九乘法表呢?難道真的是這樣:旺旺得旺,旺兔得兔?哈哈,開個玩笑。


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九九乘法表

在《周易》中出現了最早的排列組合,周易以一個長橫"——"表示陽,兩個短橫"--"表示陰。每次取兩個,則有4種組合,代表四象,分別是太陽,少陰,少陽和太陰。每次取三個,則有8種組合,代表八卦,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每次取六個,則有64種組合,就是"64卦"。據說萊布尼茨見到64卦以後,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二進制計數法。

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從太極到八卦

另外,中國古代的河圖洛書中的河圖就是現在的3階幻方的雛形。在《考工記》中則記載了中國古代對於角度的理解,其中矩為90°,宣為45°,欘為67°30′,柯為101°5′,磬折為151°52′30″,這說明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他們已經認識到角度中″的概念了。但中國古代始終沒有把弧長的計算發展出來,所以也就沒有出現角的函數概念。在另一本書《管子》中,則出現了表示分數和比例的術語,比如在《度地》、《輕重戊》等篇章中就出現了十分之二、十分之五、十分之七等等。後來到了戰國時期,李悝在給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中,就用到了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最後還出現不夠減的情況,已經有了負數的思想了。但是真正把負數作為一個數學概念拿出來討論的是在後面的《九章算術》中。

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考工記

最早出現指數思想的還是在《管子》這本書中,後來真正出現乘方和指數概念的是在中國的音樂理論中。古人利用竹管來定音律,採用三分損益的方法,得到十二律。為了使損益後得到的十二個數都是整數,則第一根的竹管的長度必須是3^11長。

春秋時期是我國古代思想大爆發的時期,其中論及自然科學的,以《墨子》最為系統。它包含了幾何學、聲學、光學、邏輯學、力學等方面的論述。《墨子》在中國幾何學上的地位相當於《幾何原本》在歐洲幾何學的地位,只不過由於文中敘述簡略,並且年代久遠,出現錯簡、脫字、誤字的地方比較多,所以理解起來並不容易。後世有對《墨子》進行校釋的,但說法出入很大。《墨子》的幾何部分有若干理論,其定義之確切,立論之精闢,實在不輸於《原本》。比如《墨子》中說:平,同高也。這就定義了平這個概念,這裡的平並不是平行,而是等高、基準的意思。另外還有比如"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這就定義了點的概念,它位於物體的最前端,而沒有厚薄和大小,這與《原本》中"點是沒有部分的","線段的兩端是點"的意思是一樣的。"窮,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這裡的"或"是"域"的意思,解釋就是:窮,是能夠量盡的區域,也叫有窮。如果永遠都量不盡,那就是無窮。這裡已經有了無窮的概念了。

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墨子

在墨子之後還有莊子,他在《莊子·天下篇》中說到"飛鳥之影,未嘗動也",這與古希臘的芝諾提出的"飛矢不動"悖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還有最膾炙人口的那句話就是: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裡包含著極限的思想。

數學史話之中國數學的萌芽先秦數學

莊子

中國古代的數學思想產生的很早,也很深邃,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數學不如別人家。我記得金燦榮老師講過:"中國近代為什麼落後?就是因為我們愚蠢地拒絕了工業化和近代化。"所以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包容的胸懷,我們就一定能夠重建我們祖先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