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矽基裝置,可將廢熱直接轉化爲電能,有望率先用於航天

新型硅基裝置,可將廢熱直接轉化為電能,有望率先用於航天

硅整流二極管天線(簡稱紅外天線)採用集成電路工業的標準工藝,由鋁、硅和二氧化硅等製成。

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很容易實現,但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就比較難了。《應用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 Applied)5月底刊載的論文報道,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開發了一種可以將廢熱轉化為直流電的新型硅基裝置(紅外天線)。在專業加熱燈(840攝氏度)照射下,每平方釐米裝置的功率為8毫微瓦。這一成果將來或許可以用於航天任務。

項目的首席研究員、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Paul Davids)說:“汽車發動機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熱量,但這些熱量只能白白耗散。試想,如果能將發動機產生的熱量轉化為電能,用於混合動力汽車,那將是多麼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我們發現了一種將廢熱轉化為電能的新方法。這可能向著混合動力汽車更進一步,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戴維斯等希望在短期內製造一種緊湊的紅外電源,或許可用於取代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RTGs)。RTGs主要用於為航天任務中無法獲得足夠陽光直射充電的傳感器供電。

戴維斯等設計的裝置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上側為鋁製天線,中部為二氧化硅薄層,下側為單質硅底座。整個紅外天線的尺寸很小,大約為1/8英寸×1/8英寸,其頂部有鋁刻蝕的條紋(鋁天線),用於接收紅外輻射。中部是約為20個硅原子厚的二氧化硅薄層。紅外輻射經鋁天線導入該層。紅外輻射在二氧化硅層產生快速振盪(每秒約50萬億次)。振盪經整流過程產生淨直流電流。紅外天線沒有活動部件,不會出現部件堵塞、彎折或斷裂情況。此外,由於無需直接接觸熱源,不會產生熱應力。

目前,戴維斯等正著手該裝置的改進工作:如用2D圖案替代1D條紋(以吸收所有偏振紅外光),將整流層設計為全波整流,降低硅片厚度等。

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編輯:程建蘭

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7/180709120135.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