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創業:男人四十一朵花「私募股權」

獨角獸創業:男人四十一朵花「私募股權」

如果我問你:要想創辦一家獨角獸型的科技創新公司,在幾歲開始創業,成功概率比較高?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創業,要趁早!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最成功的創業者,似乎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創業之路。比爾·蓋茨和馬克·扎克伯格從大學輟學,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故事,早已經家喻戶曉。

在中國,這樣的例子也不少。馬雲在31歲創辦“中國黃頁”,在35歲創辦阿里巴巴。馬化騰在27歲時創辦了騰訊。李彥宏在31歲時創辦百度。劉強東在24歲創辦了京東。這個單子,還可以往下列很長。

年輕人創業,有以下一些優勢:首先是還沒有結婚,因此沒有老婆孩子的牽掛。一個單身漢,可以破釜沉舟,豁出去全身心投入新創立的企業中。

其次,在科技領域,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學習能力更強,因此可以在中老年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比別人更快一步發現市場需求,搶佔市場。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甚至曾經說過:年輕人就是更聰明!

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天使和風險資本,傾向於投那些比較年輕的創業者。在風險資本首席投資官的眼裡,年齡似乎是一項負債:年紀越大,越難以獲得風險資本的青睞,融到公司發展需要的資金。甚至還有一些風險資本投資人,叫囂”不投60後“,切切實實玩了一把”年齡歧視“。

經常閱讀本專欄的讀者朋友,應該很熟悉筆者提倡的處事哲學:證據主義。很多事情,大眾都有一個”想當然“的觀念,認為這樣的想法順理成章。但事實上,如果我們用嚴格的證據主義去檢驗這樣的觀點,就會發現它們未必正確。因此,在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什麼年齡階段開始創業,成功的概率更高?

在上文中,我提到了”創業趁早“的優勢。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想想,等到年紀大一些再開始創業,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年紀大的創業者,經驗更加豐富,對本行業的來龍去脈瞭解的更加透徹,性格更加成熟,人脈更廣,等等。所以從道理和邏輯上來說,小年青創業,和中年大叔創業,各自都有利弊,並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

那麼,到底什麼年齡才是創業的”黃金年齡段“呢?這就需要用數據來說話了。

首先值得指出的是,要想全面客觀的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大多數人能夠舉出的,也就是自己曾經道聽途說的一些個案。比如我在報紙上讀到某家公司的創始人生平簡介,或者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成功創辦了一家上市公司,等。這種論證方法,就是典型的”我有個鄰居“式論述邏輯,完全拿不上臺面,沒有絲毫說服力。

因此,要想以更具有說服力的方法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套樣本量夠大的數據庫,比如全國所有的工商企業的創始人資料。然後對這樣的數據進行科學化的統計分析,才可能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

美國麻省理工的教授Pierre Azoulay和其他幾位合作作者(Azoulay, et al, 2018),為了回答上面這個問題,收集整理了一個非常齊全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包括了2007~2014年間,美國270萬個公司創始人的信息。【注:這些公司,至少有一名員工。】這些公司創始人的信息,主要來自於報稅和人口統計數據,應該說相當可靠。

從這個高質量的數據庫中,研究人員得出了哪些結論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首先,這270萬個創始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41.9歲!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走出創業這一步,創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並不是在大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也不是在初出茅廬20多歲的時候,而是過了”不惑“的40歲。大家眼裡的”油膩中年大叔“,才是創業的主力軍。

獨角獸創業:男人四十一朵花「私募股權」

我知道,有些讀者肯定按耐不住了。你上面統計的是所有公司創始人的平均年齡,包括各行各業。但是科技行業不一樣。科技行業,更新速度更快,競爭強度更大。在這個領域,中年大叔怎麼可能是”小鮮肉“的對手?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把樣本量縮小到科技企業,並且只選取那些成長速度最快的前0.1%的最成功的科技企業。這些公司的創始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45歲!

也就是說,像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這樣從大學宿舍就開始創辦公司的例子,其實反而是極少數。但是由於他們巨大的成功,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那些其他”默默無聞“的創業者,讓很多人對一個典型的創業者形象產生了誤解。

研究人員同時統計了那些成功退出(IPO或者被收購)的企業創始人的信息,發現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6.7歲。

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這個研究結論:成功的創業者,更像創辦小米的雷軍(41歲創辦小米),而非創辦OFO單車的戴威。

我知道,很多讀者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油膩中年大叔去創業,其成功概率,和”小鮮肉“相比如何?是否更容易成功?

該研究的作者,分析了那些獲得極端成功的科技企業(被收購,上市,成長速度位居前0.1%)的創始人,發現創始人的年紀越大(60歲以前),成功概率越高。那些平均年齡為50歲的創始人,其成功概率,是30歲創業的創始人的1.8倍。而30歲創始人的成功概率,又遠遠高於20歲就創業的創始人。

這個研究結論,引發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年紀更大的創業者,成功概率更高?

細細想來,這似乎也並不讓人意外。初出茅廬,剛剛大學畢業的創業者,經常把”顛覆傳統XX業“,”打敗蘋果“,這樣的口號放在嘴邊。但事實上,要想顛覆一個行業,哪有那麼容易?如果隨便開發兩個App,做幾個網站就能顛覆一個行業,那那些大型公司和高管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訣竅豈不都分文不值?殘酷的事實是,創業本來就是一個充滿高風險的嘗試,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能夠活下來,甚至發揚光大,做出點名堂的,需要經驗,人脈,資源,毅力,運氣等多種因素相結合。在讀大學時,或者剛畢業幾年就創業成功,可能確實有這樣的例子,但由於是極少的樣本,完全不具有代表性。

有些人可能會問,如果情況確實是這樣,為什麼那些天使投資和風險資本,還總傾向於找年輕人投資?如果中年男人創業更容易成功的話,這些機構應該把更多的錢砸給中年創業者才對啊。

這個現象的背後,有兩個可能的解釋:

第一、年輕人好騙。

天使投資和風險資本,投資一家公司,並不是為社會做慈善,他們是要尋求投資回報的。回報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1)投資人能否找到有潛力的項目;2)投資人購入公司股份的價格是否夠低。年輕的創業者,一般來說都不太有資金,而且金融知識和經驗也比較匱乏,因此很容易作踐自己創辦公司的股份,以低價賣出。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投資人,以“青年導師”的身份宣傳自己,這背後,是有深刻的利益考量的。

第二、風險資本投資人自己也在瞎投資。

被懟“不投60後”的創業者王學宗回憶,幾日後,他跟之前懟他的風險資本投資大佬去2B項目,發現其對2B一竅不通、提問幼稚無比,而且還不遠千里帶培訓班學員去朝拜釋永信。因此,王學宗認為,該大佬膜拜的是超級騙子,所謂的搞風險投資,就是瞎貓撞死耗子,碰運氣而已。

我知道,有些讀者可能會說,你上面舉的例子,是美國的樣本。中國不一樣。可能在中國,年輕人更厲害。

這當然是有可能的。我寫上面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強調這幾點:

首先,不要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接受一些看上去想當然成立的觀點。證據主義,針對的是那些缺乏證據支持,拍腦瓜想出來的結論。很多時候,如果認真的用科學方法去檢驗,就會發現原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其次,中國雖然確實不是美國。但是如果美國有一些質量比較高的研究,而中國由於各種原因,還沒有類似的數據或者研究被髮表。在這種情況下,外國的高質量研究,就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雖然人種,環境,制度,語言等都不一樣,但兩國的創業者,也面臨很多類似的處境。比如創業者都需要考慮,自己是放棄目前的高薪工作,還是加入創業大軍?如果創業,我的家庭怎麼辦?我可以從哪裡去尋找資金和其他資源來支持我的創業夢想?等等。這些相似點,至少可以促發我們思考:中國年輕人的創業成功率,有沒有看上去那麼高?先積累一定的行業經驗,成為自己業內的專家,然後才考慮創業,是否對自己,家庭和投資人都更好?

獨立思考,強調邏輯,用事實和證據說話,是我們提高自己的決策質量,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的必經之路。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絡公開課

(1) :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 :適合對購買海外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每個星期,我們會挑選一支基金為大家做深度分析。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 》

Coker, M.(2007). Starup advice for entrepreneurs from Y Combinator.

網易科技. 朱嘯虎"不投60後"引爆創投圈鄙視鏈?其他投資人怎麼說 , 2017

Pierre Azoulay, Benjamin Jones, J.Daniel Kim, Javier Miranda, Age and High-Growth Entrepreneurship, 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