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工程師天天上班放氣球?已堅守崗位33年


“準備好沒有?”“時間到,可以放球。”“上午7點15分已到,準備放球。”“收到,準備,321,放。” 隨著貴陽市氣象局監視臺兩位工作人員的精確指揮,閔昌紅工程師右手輕輕一鬆,把手中掛著無線電探空儀的巨型氣球緩緩送上天空。

這是7月6日貴陽市氣象局放的第一隻氣球,而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還有兩隻氣球會在晚上7時15分和凌晨1時15分,分別以同樣的方式放入天空,探測貴陽高空各個高度的氣壓、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為天氣預測、生態建設提供基礎數據,並與全球的高空氣象探測點進行數據交換,探測整個大氣的運動狀況。

閔昌紅,遵義人,1985年進入貴陽市氣象局工作,33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高空氣象探測崗位。因為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所以每次作業時,閔昌紅都需要穿上靜電服,這麼多年的經驗讓他能準確判斷在不同的天氣情況需要往氫氣球裡灌多少氫氣。


“探空儀就相當於醫生的聽診器,是為了給大氣把脈。”多年的一線高空氣象探測工作經歷,讓閔昌紅對貴陽生態環境的改變深有體會,由於貴陽市氣象局深處城中高地,閔昌紅說很多時候憑肉眼大概就能辨別當日貴陽的空氣質量,“近幾年,貴陽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從我們觀測臺往下看市區,建築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天空看上去也非常湛藍、乾淨,特別是皮鞋上,穿一兩天不擦也看不見什麼灰塵。”

圖為氣象監測氣球下面所攜帶的”裝置” 。如今,自稱深受貴陽宜居環境帶來眾多健康好處的閔昌紅,已經影響了一票身邊的朋友舉家搬遷到貴陽,“生態好了,生活就好,作為貴州人,我們應當保護好這筆財富。”

“現在釋放氣球這件事,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把它拽在手上就有一種責任感,放手後又因為不知道它會飛向哪裡而產生一種期待。”正因為這份期待,在剛工作那些年,閔昌紅還會很文藝的氣球上掛上一張紙條,寫明探空儀的來歷,並留下氣象局的地址和自己的聯繫方式,希望撿到的“有緣人”能回信。結果,在那段時間裡,閔昌紅還真的收到了十幾封回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