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入地7018米,成爲亞洲NO.1

日前,中國科學家又獲得了一項歷史性的的突破,首次利用儀器打出了全球第一口陸上鑽穿距今約6500萬年至1.45億年的白堊系科學井。據瞭解,這也是亞洲最深的大陸科學鑽井。

科學家入地7018米,成為亞洲NO.1

松科二井鑽探及取芯深度達7018米,是我國“向地球深部進軍”的重要標誌。松科二井是我國正在實施的松遼盆地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主體工程的核心科學井。

項目自2014年正式開工至今歷時四年,主要圍繞開展松遼盆地深部能源資源調查、建立松遼盆地深部地層結構剖面、尋求白堊紀氣候變化地質證據以及研發深部探測技術等四大目標展開。

這次發佈的重大成果不只有“深度”這麼簡單。整個工程攻克了超高溫鑽探和大口徑取心等重大技術難題,推動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了大陸科學鑽探技術上的多項突破,工程獲取的415萬組24TB的深部實驗數據,將成為打開地球深部奧秘的“金鑰匙”。

據瞭解,白堊紀是地球上距人類最近的典型溫室氣候時期,同時也是油氣資源調查的重要靶區。

松遼盆地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典型陸相沉積盆地之一,也是我國最主要的含油氣盆地,保存白堊紀最完整最連續的陸相地層,是探索深部能源資源和尋求白堊紀陸相氣候變化地質證據的絕佳位置。

利用獲得的岩心,我國科學家們在全球首次實現了對白堊紀最完整最連續陸相地層釐米級高分辨率的精細刻畫。

位於安達市羊草鎮的7018米的松科二井正式完井,揭示了松遼盆地形成的原因、過程和結果,為支撐大慶油田未來50年發展,保證我國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同時,首次重建了白堊紀陸相百萬年至十萬年尺度氣候演化歷史,發現了各個時間尺度陸相氣候變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為研究地球氣候系統在溫室氣候條件下演變機制找到了新證據;

發現了白堊紀氣候波動重大事件,捕捉到大規模火山爆發排放二氧化碳引發陸相氣候劇烈波動的重要信息,證實了氣候快速變化是導致恐龍滅絕的誘發因素。

目前,松科二井岩心已經全部採集完畢,已進入到後期詳細的數據分析階段。

松科二井正式完井及後續系列成果將使我國在深部鑽探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拓展我國深部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尤其是將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提升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