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突然傳來大消息,支付方式已更新換代

過去的日子裡,王健林甩賣萬達廣場,大步邁向輕資產之路;雷軍帶領小米觸底反彈,迎來一個雷布斯的時代;董明珠小姐依舊為中國製造代言,炮轟資本市場野蠻者的進攻;王小川去美國上市敲了鍾,結束單身鑽石王老五的生涯;馬雲不甘寂寞,不停掃貨實體經濟,並初踏入演員之路;王欣迴歸第一戰,意指區塊鏈,公開招攬人才……

成功與掌聲的背後都是故事。那麼,下一個十年誰將成為繼任者?

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但人並不總是被大時代裹挾著,身不由己的前行。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在時代的浪潮裡活得很好。

把握機遇是關鍵。那麼,現階段的風口是什麼呢?

在這個時代,場景即產品,分享即獲取,信任即鏈接,流行即流量。經過了數年的洗禮,如今支付手段確實到了一個更新換代的最重要時刻。古有現金,但被第三方支付方式所推崇的“無現金社會”漸漸“打敗”。現有的掃碼付款也慢慢看不清趨勢,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一切歸零。

1.提現功能被立“條框”

在移動支付大熱之後,微信先發制人,從2016年3月1日起計算,超出1000元額度後,超出部分金額乘以

0.1%即是需要收取的手續費,每筆最少收取0.1元。支付寶緊跟其後,從2016年10月12日起,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行為收取0.1% 的手續費。也就是說,無法隨進隨出了。

2.條碼支付被立“規矩”

選擇第三方支付方式時,若使用靜態掃碼,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使用動態掃碼支付的最高不限額。也就是說,從今年4月1日起,你最好不要購買超過500元的東西。

3、付款方式被立“選擇”

歷來每個領域的第一第二都要“大戰”幾回。近日有群眾反應沃爾瑪只能使用微信支付,而拒絕擁抱支付寶。也就是說,消費者將無法擁有自主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

炸裂!突然傳來大消息,支付方式已更新換代

都說2017年是區塊鏈年,那2018年絕對是其應用落地年。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數字貨幣,正發揮著“代言人的威力”席捲而來!尤為記住一點:最優秀的支付方式,一定服務於世界各個盡頭!

1.實現共享☞☞鏈接消費者與商家

消費者與商家的關係很微妙。或許完成一次付款,就當彼此為陌生人了。而數字貨幣系統中,記錄中每一筆交易。如A向B付款,不僅A、B瞭解,下一個消費者C、下一個店家D等存在關係的用戶都知道。因數字貨幣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真實還原整個支付系統。讓款項有根可查,讓交易決定人品,讓信任不言而喻。

2.逐漸普及☞☞應用場景越來越多

目前全球參與數字貨幣的人口已達到3000萬,其總市值已達到7000億美金。這也是數字貨幣能成為世界支付方式的有力依據!去異地購買星巴克無需兌換貨幣,去國外預定房間無需下載當地APP……

3.去中心化☞☞無第三方中介

“中介”這個名詞固來不受待見。而第三方支付方式也算一種中介,通過信息傳輸到銀行而產生付款及提現行為。但如果你需要知曉你的費用來回,卻要每月訂購3元的短信接收費。而數字貨幣隨時查閱,私鑰掌握在自己手中,無需被他人所控制!

炸裂!突然傳來大消息,支付方式已更新換代

支付寶、微信類似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已慢慢忘記初心,而數字貨幣重拾衷心,造福你、我、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