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你是否經常在工作中,因為事情多而煩惱?

你是否經常在做一些手到擒來的日常事務時還會犯很多低級錯誤?

你是否在換了崗位後,原來的崗位工作變得青黃不接,還得你時常遠程指導而勞心勞力?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個實例來和大家說一種能普遍破解這種窘境的實操方法。

我有一個朋友,小y,從工作到現在,換過好幾個崗位,每一次換崗對於他來說都算是一種歷練。

當然他也通過了歷練,讓自己工作更加遊刃有餘,能力進一步提升。

現在,讓我們從他的角度上來看看他是怎麼做到得。

剛開始進入工作的時候,他也是職場小白,每天忙忙碌碌到處轉,有些時候忙得有意義,更多的時候忙得無意義,甚至還會很煩很無力。

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這時候他學會了一個技能。

就是在每天上班路上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成一個清單,並根據自身職位的要求和時間的緊迫排出優先順序。

當然,這個很多人都會。

關鍵是小y同志,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每天要做得事情都是差不多的。

但有時候還是會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在做事情的時候被打斷,導致結果出現紕漏。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小y同志就開始做一件事情。

把日常的一般事務流程化或者說是傻瓜化。

把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列成“目錄清單”。

在每個遇到的事項下列出步驟: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常規性的錯誤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完全不需要這麼做,相信自己的大腦就行了。

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因為很多事情熟能生巧,但是人不能太相信自己的大腦。

因為我們不是機器,我們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化的動物,我們的情緒會不知不覺的影響我們的工作。

通過建立日常工作的“ 流程化清單”。

能夠在即使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也能夠快速的知道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處理,而不是隨著情緒由它而去 。

到了事後才懊悔自己為什麼會犯這麼初級的錯誤。

慢慢得在這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後,小y這份操作手冊就逐步全面起來了。

因為基本上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都覆蓋到了,自己經常犯得常規性錯誤也做了特別標記。

即便到了很忙的時候,或者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對著這份手冊一步步操作下來。

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這樣就能省出更多的腦力去解決那些突發性且更為困難的事務。

而當小y同志離開這個崗位後,也把這份操作手冊移交給繼任者。

在幫助繼任者更快的上手之外,小y也有了更多精力專注自己目前從事的事務。

後來他懂得,這份東西也可以叫作“繼任者計劃”。

繼任者計劃,需要我們從接手新崗位的第一天就開始記錄。

同時,這份操作化流程是能夠進行迭代變化的。

因為做事情和做產品是一樣的,我們的產品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在事情推進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敗。

這很可能是來自於我們自身某方面的不足,而導致的錯誤。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錯誤進行微調、迭代。

從而將自己的操作化流程進行迭代。讓它更適合自己。

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而在記錄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發現有兩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好處。

1、首先它顯然讓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精力。

比如你日常需要組織會務工作,那你就可以將會議要做的事情流程化。

首先會議的可以大到整個會議流程是什麼樣的。

也可以小到會議的席籤如何擺放、會議記錄要怎麼記錄、重點記錄什麼。

甚至是會議的倒水時間是多久一次,倒水的順序是什麼樣的。

會議遇到突發情況一般詢問誰,一般怎麼處理,處理的時候可以找誰幫忙等等。

這些事情如果你能通過紙面化記錄,即便自己不在崗的情況下,幫你做這個事情的同事也能夠根據操作流程快速上手幫你處理完問題。

而不需要你在電話裡遠程一步步教,自己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2、在某天我們調離這個崗位時,我們的繼任者能夠快速上手知道一些基礎化的操作流程,離崗的自己能夠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下一個人生階段。

這是多贏。

我們的工作是需要有創新有想法,但是對於我們日常的工作來說面對的更多的是各種常規性的操作。

如何用一份笨計劃 破解工作中的焦慮

我們是會有情緒的動物,我們的心情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

而且如果做不好,自己就會焦慮會影響其它工作。

如果過多的腦力被浪費在常規化的事務當中,哪還有精力去進行別的創新。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日常操作手冊,讓我們一秒變小白。

變成一臺按程序運行的計算機,能夠一按回車鍵就把所有的流程都進行下來。

其實,這個方法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很繁瑣。

但是在實操了一段時間後真的能夠讓我們偷很多懶,換句話來說“一勞永逸”。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相信自己的腦袋就好了,結果造成更多自作聰明導致的是庸人自擾。

所以為什麼說生活總是更願意給予笨人多一點美好,這也許是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