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在全域旅遊快速發展的的推動下,美麗的海南島上可謂處處皆景。

但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如何實現富與美的結合,也成為了當下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難題。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富美鄉村——煙園村,就是典型的“產業扶貧”模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的代表之一。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第一書記 王開民:這個村五幾年那時候種菸葉,種菸葉的園地就取個名字較煙園村了。之前也是跟其他農村一樣,都是些爛瓦房,環境比較髒,我們這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政府的幫助下,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模樣了。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村現在規劃比較好,兩頭主幹道排列比較整齊,下一步我們再裝路燈就更漂亮了。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脫 貧 致 富 之 路

從茅屋瓦舍到寬敞明亮的小洋樓,從單一的稻田收入到多元化的農業創收,這座美麗的苗族村莊雖身處山坳,卻實現著脫貧致富的快速增長。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第一書記 王開民:對比很大,原來沒有種桑養蠶的時候,跟沒有檳榔採摘的時候,收入每年都只有幾百塊錢。現在不一樣了,每戶收入都有幾萬或十幾萬以上。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我們這邊的產業最重要的是種桑養蠶,第二是檳榔,我們的副產業是益智跟粽葉,95%以上都種桑養蠶。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遠近聞名的養蠶基地,生產的蠶絲供不應求。村民僅靠種植桑樹,引進蠶苗養殖,到最後的出售蠶絲,15天的週期,便能將產能轉化為經濟效益。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村書記 盤明燕:這裡是我們村的一個公共蠶房,也是我們村的一個養蠶基地。這是蠶架,蠶熟了就放上去給它結繭。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這可能有0.8,養的好的有一百來斤。一般價是二十左右一市斤,價錢好的可以賣到三千塊錢,少的肯定賣的到兩千多。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我們是領蠶苗回來養過兩天後,它現在開始睡眠,它現在吐一點絲在樹葉上,說明它準備定位睡眠。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睡了24小時以後,比如這蠶明天下午就醒了,現在開始睡了,明天下午睡醒後再喂,連續喂7天就可以上架。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而除此之外,將桑枝廢物利用

打造新產業也成為了村民們下一步目標。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村書記 盤明燕:這些是我們農戶養過蠶的桑枝,丟掉的桑枝300多噸,像這樣的垃圾,每年都丟掉好幾十萬吧。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要是能夠加工起來,隨便都能賺幾十萬,這些東西利用起來就是養蘑菇、賣蘑菇。賣蘑菇後,我們用那個渣發酵做肥料,作為有機肥放到田裡面去,起碼解決我們的環境衛生。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除了以桑蠶、檳榔、橡膠等為主要收入,

時間富餘的村民,

時常做一些補貼家用的買賣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村民:到山上摘的粽子葉,光摘的一天,一個人就可以賺三百多塊錢。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村民:要是不忙的話,一天可以摘差不多七萬、八萬張,我們就是靠這個補貼家用,伙食費什麼的,一天多的話就兩百塊,少的話就一百。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打綠色牌 走特色路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在“打綠色牌 走特色路”的總體發展思路的前提下,煙園村的村民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將現有的資源最大化利用,逐步實現富與美的雙贏。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第一書記 王開民:現在全村的房子改進好了,環境也好了。我們下一步準備發展旅遊產業,因為我們這邊是苗族的聚集地,我們苗族有自己的服飾,有蠟染還有苗繡,都是吸引遊客的地方。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你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才能吸引遊客的眼光,如果你大家都做的一樣的,那就沒有多大意義,所以我們有特色。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煙園村村書記 盤明燕:每年都有一兩批,戶外那些旅遊團下來幾趟,跟我們村裡面那年輕人,跳舞互動什麼都行,也是我們作為村幹部的期待吧。讓外面的遊客知道我們這邊,有一塊地方一幫苗族同胞在這裡。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特色休閒旅遊鄉村

山清水秀,餘音嫋嫋。從深山小寨到特色休閒旅遊鄉村,如今的煙園村不僅是農產品輸出地,還是集農業觀光、苗族文化特色為一體的一座“富美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苗繡技藝傳承人 鄧梅玉:“愛咁苞”(音譯)就是勞動歌,我們苗語就是“愛咁苞”(音譯),這個歌曲是說努力幹工的人就有錢,懶的人就沒有錢賺。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富美鄉村”建設所需要的,

也許就如這首民間苗族歌《勞動歌》

所描述的一樣,

“只要勤勞就一定有飯吃”

“天道酬勤”一詞他們不一定懂,

但其中的含義卻已在歌中詮釋!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瓊中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卻成了有名的特色旅遊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