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學習導讀(3)

第二期学习导读(3)

江蘇省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進展情況新聞發佈會

不見面審批(服務)是我省“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這一制度安排正日益成為我省釋放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品牌,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對此也充分肯定。在今年的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我省“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服務)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被列入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為深入推進相關工作,今年,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江蘇政務服務網建設的實施意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省推行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實施方案》、《關於全省推行“3550”改革的意見》等重要文件。‍

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對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工作十分關注,為回應關注,經省委省政府領導批准,今天我們召開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介紹這項工作進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有: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方偉,省編辦張學才副主任、省發展改革委趙建軍副主任、省國土資源廳李閩副廳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宋如亞副廳長、省工商局楊衛東副局長、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胥家鳴副主任。我是省政府辦公廳新聞聯絡處魏贇,受省政府王思源副秘書長委託,主持本場新聞發佈會。

首先,請省政府方偉副秘書長介紹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以及“3550”改革進展情況。

方偉(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放管服”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江蘇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結合實際,堅持把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作為我省推進“放管服”工作的重要舉措緊抓不放,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多次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會議,對不見面審批(服務)、“3550”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作出具體部署,大力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努力把江蘇打造成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省份之一。各級各部門把相關改革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下面,我向各位簡要介紹我省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有關情況。

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有效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繁的重要手段,是杜絕權力尋租、預防腐敗的重要制度安排。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膽探索創新,以工匠精神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截至10月31日,全省省市縣三級行政機關共公佈不見面審批(服務)業務104174項(省級部門有52個部門公佈了1634項,13個設區市公佈了18672項,96個縣(市、區)公佈了83868項),佔應上盡上、全程在線政務服務事項的比重超過90%。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行政審批事項以及各級政府公佈的為民服務事項、便民服務事項都在這裡面,省市縣三級累計疊加得到的數據,當然事項根據進展可能增加或減少,有的是行政審批可能會減少,有的便民服務可能會增加,這是動態數據。我省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的通報表揚,“江蘇政務服務網”榮獲“中國政務服務突出貢獻獎”,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在頭版頭條予以報道。

一、精心策劃和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省政府制定下發《關於加快江蘇政務服務網建設的實施意見》,從技術和制度層面進行統一規範,明確了“八統一”的技術標準:即,統一技術支撐體系、統一政務服務門戶、統一政務服務客戶端、統一身份認證、統一公共支付、統一電子證照(批文)、統一快遞服務渠道、統一用戶中心。二是明確工作目標。江蘇政務服務網按照“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一號達”要求,打造縱橫全覆蓋、事項全口徑、內容全方位、服務全渠道、用戶全參與、資源全共享、各級全銜接、跨區全支持、過程全監控、考評全實時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打通各級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推進部門協同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三是精心組織實施。2016年8月江蘇政務服務網項目正式啟動,在各地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不到4個月時間,於2017年1月24日上線試運行,6月28日省市縣三級統一的江蘇政務服務網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四個全國第一”:第一個按照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建設標準建成的政務服務網;第一個實現政府權力清單“三級四同”全覆蓋的政務服務網;第一個引入“淘寶”概念開設綜合旗艦店的政務服務網;第一個開展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12345在線同網服務的政務服務網。截至10月31日,江蘇政務服務網訪問量1.29億,APP下載量526萬,用戶註冊量246.4萬,實名認證量137.2萬。訪問量和影響力居全國第二。2016年,省級層面通報的訪問量,江蘇在全國排名20多位,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政務服務網的訪問量大大增加、影響很大。

二、著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應上盡上

一是規範政務服務事項。認真梳理編制省市縣三級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做到“三級四同”,即同一事項省市縣三級名稱、編碼、類型、依據相同,為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供無差異、均等化政務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到目前為止,江蘇政務服務網共彙集省市縣三級權力事項68萬項,便民服務事項10萬項,提供各類辦事指南71萬多個。二是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優化簡化服務事項網上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送達等流程,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實行一口受理、網上運轉、並行辦理、限時辦結,降低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建立網上預審機制,及時推送預審結果,對需要補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三是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梳理依申請實施的政務服務事項,將適合網上辦理的事項集中整合成“應上盡上”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並從中選擇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納入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目前,全省11885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網上辦理,佔比達98%。

三、大力推動政務信息資源歸集共享

一是統一政務服務門戶。全省統一建設江蘇政務服務網,各地各部門對各地區現有的政務服務門戶和各部門網站的政務服務欄目進行整合遷移,實現全省政務服務內容匯聚、入口統一。省級各部門網上政務服務窗口與江蘇政務服務網無縫銜接,各設區市和縣(市、區)網上政務分廳建在江蘇政務服務網上,並與政府門戶網站前端融合。二是統一身份認證。建設全省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和“實名認證”體系,綜合運用身份證、手機號、第三方支付、企業數字證書、社會信用代碼等驗證手段,實現自然人和法人身份信息在線校驗核對,推行網上政務服務“一次認證、全網通行”,各地區各部門不再重複認證。三是統一公共支付。以開放便捷安全為原則,建設覆蓋全省的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出臺《非稅收入電子繳款管理辦法》,統一涉費收繳渠道,實現查繳辦的無縫銜接。四是統一電子證照。依託江蘇政務服務網,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法人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構建省市兩級統一的電子證照庫,開展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一次提交、多方利用”,滿足政府部門審批過程中的證照審核、材料鑑別的需要,提升網上申報便捷度。目前,江蘇政務服務網已歸集各類數據60多個T,其中全省法人數據521萬條、辦件數據1795萬條、電子證照(批文)2721萬個。

四、積極創新政務服務方式

一是開設綜合服務旗艦店。引入“淘寶”概念,鼓勵各地各部門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開設旗艦店,將使用頻率高、服務效果好的政務服務納入旗艦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目前,已上線52個旗艦店800個特色綜合服務。二是開發江蘇政務服務移動客戶端。為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研發江蘇政務服務移動客戶端,不斷迭代更新,同時將公積金、社保、實時公交、菜價查詢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接入客戶端。目前客戶端已升級到3.0版,聚合35個高頻應用在線服務。三是積極推進聯合審批。各地各部門積極創新,開展多圖聯審、多證合一、多評合一等聯合審批,大大提高辦事效率。南京市在全國首創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一體化全程在線辦理,有效整合40餘項涉房業務,壓縮80%的辦理環節和50%的辦理材料,3個工作日內辦結。鹽城、常州、淮安、泰州等地開展數字化“多圖聯審”,實行涉建圖紙“一窗受理、網上流轉、聯合審圖、數字交付”,大力壓降圖審材料、環節、時間和成本。徐州、宿遷等市打造智能化實體大廳,開設自助服務區,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四是探索試點區域評估。選擇部分開發區、高新區開展區域評估,試點園區管委會牽頭組織編制區域性專項評估、評審報告,評估報告5年內有效,由落戶該區域內的項目免費共享,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五是全面開展代辦服務。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各地政務中心、鄉鎮(街道)、開發區普遍建立了重點項目代辦中心,本著自願委託、免費代辦、靈活定製、上下聯動、依法合規、便捷高效等工作原則,為企業提供從立項申請到竣工驗收一條龍的代辦服務。六是推行“快遞送”。江蘇郵政EMS快遞服務進駐全省121個政務服務中心,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全覆蓋。截至11月6日,全省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寄遞審批結果103.65萬件。七是主動接受監督。為確保改革實效,我省在全國首創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12345在線”平臺,為政務服務網提供24小時全媒體諮詢服務。同時,開展“人民建議”徵集活動,對不見面審批(服務)等改革工作廣泛徵求意見建議,不斷改進政務服務,大力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

五、加快實現“3550”改革目標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激發市場活力,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的意見》精神,針對企業和群眾辦事“時間長、蓋章多、收費多、中介多、材料多”等問題,聚焦群眾和企業辦事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我省提出“3550”改革目標,即: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內完成、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50個工作日內完成。2017年6月,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編辦、政務服務辦、工商局、國土廳、住建廳制定的“3550”改革意見,從減少環節、信息共享等角度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同時,根據問題導向,先後印發了《以“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準”取代能評環評工作機制試點工作的方案》、《關於全省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多評合一的指導意見》、《關於全省推行施工圖多圖聯審的指導意見》、《關於全省推行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

圍繞優化“開辦企業”環境,我省正在積極探索企業名稱登記改革,開展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和近似名稱承諾制改革試點,探索將企業名稱預核與企業設立登記合併辦理;進一步深化“互聯網+登記服務”,完善網上智能引導系統、網上掃描系統、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等業務系統,將登記事項全部“搬上網”,實現區域、主體和業務三個“全覆蓋”;進一步增加在線辦理環節,推廣在線刻制公章、在線申領發票、銀行電子開戶等;進一步完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簡化優化工商登記後各類涉企事務辦理流程和環節,採用實時推送、在線調用等方式共享涉企信息資源,實現“網上辦理、應上盡上”,確保新設立企業3個工作日內完成。

圍繞優化“不動產登記”環境,全省各地普遍實施不動產登記全業務、全過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再造業務流程,調整窗口設置,將原先多部門、多窗口工作環節優化為同一窗口內的內部協同流程,讓群眾少跑窗口、少排隊、少遞交材料;按照一窗受理業務、後臺聯合審核、優化繳費方式、公佈統一時限等工作要求,優化不動產登記“四全”服務網點,積極穩妥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確保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內完成。

圍繞優化“辦理施工許可”環境,以工業建設項目為重點對象,整合優化辦理流程,將集中審批、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並聯審批、信息共享等多項改革措施整合到服務流程中,縮短辦理施工許可證的時間、提升效率。各地積極推廣“提前介入”、“預審代辦”等經驗,指導和幫助建設單位辦理施工許可前各項準備工作,加快審批進程;採取多評合一優化評估流程,實行統一受理、同步評估、同步評審、同步審批、統一反饋,壓縮評估時限,進一步提高評估事項辦理效率;採取多圖聯審提升施工圖審查效率,施工圖設計文件聯合審查實行統一接件、集中辦理、分工負責、並聯審查、統一反饋,確保一般項目7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次審查,技術特別複雜的不超過10個工作日,部分地區積極探索無紙化審圖、網上審圖,進一步提高了施工圖審查效率和審查質量;對與施工許可證頒發相關的合同備案、質量報監、安全報監、現場踏勘等環節實施網上並聯審批,建立施工許可電子化申報系統,推進施工許可證頒發環節的提速增效,確保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50個工作日內完成。

全省各地通過制度性安排,全面推進“3550”改革。在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督查組抽取15個“開辦企業”範例,平均辦理時限為4.68個工作日;抽取10個“不動產登記”範例,平均辦理時限為11.89個工作日;抽取15個“投資項目報建審批”範例,平均辦理時限為39.95個工作日,三項指標的成績均位列全國首位。根據10月份的抽樣顯示,全省212個開辦企業樣本的平均辦理時限為2.41工作日,190個不動產登記樣本的平均辦理時限為4.39個工作日,195個施工許可證樣本的辦理時限為45.16個工作日。目前,各地正在通過典型引路的方式,以點帶面,不斷擴大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的覆蓋面、受益面。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我省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面廣量大,涉及到體制機制和利益調整等,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刀刃向內的勇氣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從企業和群眾的需求出發,努力將不見面審批(服務)品牌打得更響、擦得更亮。為此,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網建設水平。堅持以群眾需求為中心、用戶體驗為導向,高標準打造方便快捷、群眾滿意、全國一流的網上辦事平臺。持續推進“旗艦店”、“套餐式”等特色服務,將與企業和群眾密切聯繫的便民服務事項聚集到江蘇政務服務移動客戶端,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感。推進江蘇政務服務網向鎮村兩級延伸,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體系。加強網上互動,完善評價功能,及時回應用戶,提高用戶滿意度。二是力爭今年底全面實現“3550”目標。在開辦企業方面,加快推進“多證合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證照分離”改革。在不動產登記方面,通過與基層公共服務網點整合等方式,增設不動產登記服務網點,進一步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加快部門信息共享,理順管理體制,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在獲得施工許可方面,加快建立施工許可電子化申報系統,完善“一站式申報、業務系統審批、結果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三是加大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力度。全面摸清全省政務信息系統和政務信息資源底數,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建立信息資源共享目錄。繼續推進電子政務外網、省公共數據開放網站、省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建設,形成統一的政務信息共享交換渠道,並實現與國家平臺的對接。通過開放數據接口、制定共享目錄、簽訂共享協議等方式,實現省市之間、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推動信息資源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共享。建立健全政務信息資源數據採集、共享交換、平臺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標準規範,完善安全保障機制,形成完備的管理制度體系。謝謝大家!

魏贇(省政府辦公廳新聞聯絡處副處長):謝謝方秘書長。下面,記者朋友們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說明自己所供職的媒體,同時說明提問哪位負責人。

新華日報記者:兩個問題想問編辦張主任,剛才材料上講不見面審批是普遍的制度安排,它的框架和具體內容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我們知道不見面審批重要的目標就是實現“3550”,如何以評價促進“3550”,有沒有什麼難點?

張學才(省編辦副主任):第一個問題,為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今年,省委省政府確定在全省全面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不見面審批(服務)辦事模式作為全省一個普遍制度安排,其主要內容包含“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六個方面。一是“網上辦”。去年,我省已完成行政權力“三級四同”標準化工作,即省市縣三級權力事項的名稱、類型、依據、編碼相同,為行政權力網上辦理奠定了基礎。目前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已於6月28日正式上線運行,訪問量不斷攀升、在線功能不斷拓展。13個設區市、96個縣(市、區)第一批“不見面”審批(服務)清單已全部公佈,覆蓋面達100%,各地正在抓緊梳理第二批“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二是“集中批”。首批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的南通、蘇州工業園區、盱眙縣、鹽城大豐區4個地區改革成效明顯。今年,經省委省政府批准開展試點的南京江北新區和蘇州、無錫、泰州、淮安4個設區市,張家港、江陰等7個縣(市、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等19個開發區行政審批局都已全部掛牌運行,實行“一枚公章管審批”,事中事後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等配套改革全面推進。三是“聯合審”。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行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多評合一、多圖聯審的意見。連雲港、鹽城、淮安、常州等市推進數字化聯合審圖,鹽城、無錫、南通等地紮實推進聯合驗收、聯合測繪、聯合踏勘、聯合評估等改革舉措,為5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創造了條件。四是“區域評”。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區域評估試點的意見,揚州、鹽城、徐州、連雲港、常州等地在部分開發區選取特定區域,編制區域性專項評估評審報告,5年內有效,落戶區域內的項目免費共享。鹽城市對非重大涉穩項目“企業投資項目可研報告、節能報告、穩評報告”實行“三書合一”,審查時限壓縮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費用下降至原來的40%。五是“代辦制”。制度化推進代辦服務,各市、縣(市、區)普遍建立代辦員隊伍。宿遷市出臺投資項目代辦幫辦暫行辦法,在政務服務網建立運行模塊,設立投資建設項目總接件中心;南京市代辦員隊伍已累計代辦投資建設項目568項,總投資額約2914億元。六是“快遞送”。省政務辦大力深化與郵政EMS戰略合作,快遞服務進駐全省121個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是一個完整的制度設計,“網上辦”是“不見面”審批(服務)實現的主要形式;不能“網上辦”的,通過“代辦制”、“快遞送”實現“不見面”;“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等措施能夠最大限度地優化審批流程、推進信息共享、減少審批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需要見面的環節,是實現“不見面”審批(服務)的重要舉措。這6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是系統化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的有機整體。

目前,省編辦正在全面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清單標準化工作,對各市、縣公佈的第一批“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進行一對一審查,在此基礎上,近期公佈第一批全省“不見面”審批(服務)清單指導目錄,確定哪些審批(服務)事項必須做到不見面。今後逐步擴大不見面審批(服務)範圍。針對“不見面”審批(服務)存在的標準不統一問題,我辦正在協同省質監局、省政務辦制定“不見面”審批標準,推進“不見面”審批向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第二個問題。2016年,我省借鑑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評價方法,對13個設區市、96個縣(市、區)開展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評價。評價涵蓋“開辦企業”、“施工許可”、“不動產交易登記”3個領域,每個領域設定了“辦理環節”、“辦理時限”、“申請材料”3個計分項目。根據計分結果對全省109個地區(13個設區市、96個縣市區)進行排名,並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各地黨委政府。開展創業創新環境評價,極大促進了“3550”改革深入推進。各地紛紛採取切實有效的改革舉措,以創新性的制度安排、普遍性的服務方式,全面提升政府辦事效率、優化營商環境。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借鑑我省做法,對被督查省(市)開展營商環境三項指標評價,我省“開辦企業”、“不動產交易登記”、“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三項指標排名均居首位。今年,我省將結合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對營商環境三項重要指標調查情況,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目前已研究制定2017年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評價工作方案,徵求了省工商局、國土資源廳和住房城鄉建設廳三個省級“3550”牽頭部門和省政務辦、13個設區市的意見,目前即將組織實施。通過創業創新環境評價,以評促改,鞏固和擴大“3550”改革成效,進一步提高群眾對改革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

揚子晚報記者:我想問一下政務辦胥主任,目前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公佈的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達到了90%以上。請問所有已公佈的事項是否已具備“不見面”就可以辦理的功能?也有個別企業和群眾反映一些標明“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在網上申報後,還要求申請人到窗口核驗申報材料,對這些我們將採取何種措施做到不見面?

胥家鳴(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不見面審批(服務)是省委省政府對整個“放管服”改革的總體要求。目前大家在江蘇政務服務網上看到各地各部門公佈的不見面審批(服務)清單,已經能夠做到不見面審批。但如果法律法規規定必須要見面的還是要見面。首先舉一個例子,比如進出口檢驗,進口一批馬匹,必須要檢驗,不檢驗不可能發放許可證;有的審批環節還要現場勘驗以後才能發放相關證照。所以這類事項要除外。第二,在互聯網已經提供了不見面審批(服務)功能,具備這樣的能力,但針對有一些法律法規規定還需要原件送還的問題,我們引入了快遞物流雙向服務,既可以上門去收,也可以辦完結果送達,不動產證就可以直接快遞送。第三,現在提供了不見面審批(服務)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否好用、是否方便,也是我們服務改革過程中努力的方向。我們行政機關提供的網上辦理方式,都是按照我們的考慮來設計的,是不是適合群眾需要,還需要有一個磨合過程。因此,我們提供了各種互動渠道,對政務服務網使用不方便、不通暢等問題,可以通過微博、“人民建議”等方式反饋。同時,通過“12345在線”提供的數據每個月就有上千條,我們也會針對群眾和企業需求,不斷改進政務服務品質。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們看到,我省“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不見面審批(服務)切實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但與此同時,信息和數據的共享開放仍然是社會各界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成為“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的瓶頸制約。據瞭解,最近我省在開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同時在籌建省大數據管理中心,能否請發改委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趙建軍(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您的問題很有針對性,切中要害。正如您所說,我省近年來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和不見面審批,很多方面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但與全國所面臨的問題一樣,隨著“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已成為重要的瓶頸制約和堵點難點;“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客觀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簡政放權的成效和企業群眾獲得感,是必須儘快破解的關鍵性問題。

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深刻指出,要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2016年9月以來,國家層面先後出臺政務信息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若干意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特別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國辦發39號文件,也就是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整合共享工作的重點任務、職責分工和時間節點。可以說這項工作非常重要、非常及時,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挑戰性很大;中央有硬性要求,文件有具體部署,政府部門和企業群眾有強烈期盼,繞不開、躲不過、也退不了,是必須確保完成的剛性任務。

今年8月份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國家決策部署,迅速行動、全力推進,省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黃莉新和方偉副秘書長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狠抓推進落實。總的思路是按照“先聯通、後提升”的原則,堅持“內外聯動、點面結合、上下協同”,認真落實“自查、編目、清理、整合、接入、共享、協同”七項重點工作,著重建設完善“一網絡、一平臺、兩網站”,即全省政務外網、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和公共數據開放網站,建設“大系統、大平臺、大數據”,實現“網絡通、數據通、應用通”,全面推進我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取得預期成效。兩個多月來,圍繞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資源共享,我省主要開展4個方面工作:抓工作機制,省政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在省政府辦公廳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有關方面狠抓落實;抓頂層設計,出臺我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和《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實施方案》,召開全省電視電話會議作出全面部署安排;抓推進落實,編制形成我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和《政務數據資源一期目錄》,啟動開展省級部門信息系統自查和審計,切實加快省級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步伐,力爭11月底前整合形成全省統一的數據平臺,並與國家對接;抓專項督查,信息資源共享作為重點督查內容之一,推動各設區市和重點部門落實到位。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南京召開調研座談會,調研組對我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明確表示江蘇在頂層設計、方案制定、目錄編制、自查審計、政務應用等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近期國家確定在江蘇等9個省市及15個部委開展試點,重點推動一批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典型,樹立標杆、推廣經驗。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省政府辦公廳的領導下,加快推進我省實施方案明確的15項重點任務、24項具體工作,確保按時、力爭提前完成各項工作,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考核督查,確保重點領域在全國走前列、作示範。

同時應該看到,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為我省加快組建省大數據管理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撐,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是兩項相輔相成、互為依託、相互促進的重要工作。從江蘇情況看,我省信息化建設水平居全國前列,互聯網用戶規模全國第二,多年來累積的政務數據以及各類商務數據、社會數據、產業數據、互聯網數據資源十分豐富,具備良好的大數據發展基礎和開發應用潛力。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決定組建江蘇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目前正在加緊、有序籌建,已完成總體方案、頂層設計、目錄編制、項目建設等前期工作,採用省市共建模式,力爭年底掛牌進駐。下一步我們將更加緊密地把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省大數據管理中心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加快實現政務信息共享和數據資源開放,著力建設全省一體化、全國領先的大數據中心,為我省“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藉此機會,我也代表省發改委向大家報告一下我委推進不見面審批、促進政務資源共享兩項探索應用。一個是依託省政務服務“一張網”,精心打造“3698”發改旗艦店,“3”即3個“全覆蓋”,實現審批服務事項“全覆蓋”、不見面事項“全覆蓋”、省市縣三級聯網事項“全覆蓋”;“6”即6類辦事事項,包括投資項目、資金申報、資格認定、年度計劃、基金債券、其他事項;“98”即98個服務辦事事項,包括20個權力事項,及78個辦事事項,平臺已於9月1日正式運行,實現了全委除涉密事項、敏感事項以外的所有辦事事項網上不見面辦理,讓申報單位“不推一扇門、不找一個人、辦成所有事”。另一個是全省企業投資項目並聯審批系統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二期工程10月底已經上線運行。總的是在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架構下,力求實現省市縣三級發改、經信、國土、環保、住建等所有涉及投資項目審批的部門,對項目法定前置手續和後續報建手續網上並聯審批。

感謝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媒體對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大數據管理中心籌建工作的關心支持!希望大家繼續給予關注,多多宣傳促進、提出意見建議,在全社會營造大數據發展的良好氛圍,為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匯聚強大力量。

中國江蘇網記者:關於“3550”改革方面,工商、國土、住建部門領導能否分享大概有哪些具體舉措,有哪些跟進措施?

楊衛東(省工商局副局長):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企業設立登記3個工作日完成,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力度,開辦企業全過程要壓縮在3個工作日。省政府要求工商部門牽頭推進這項工作,我們主要從幾個方面著手推進:首先壓縮工商登記時間。世行環境評價報告中,開辦企業工商登記有兩個環節,即名稱預先核准和設立登記,去年全省不含名稱預先核准,辦理設立登記是2.25天,要實現企業開辦全過程3個工作日辦結,必須把名稱預先核准和設立登記時間壓縮下來,去年這兩個環節相加基本是4-5天,今年10月份統計,全省名稱預先核准是1.16天,設立登記1.09天,兩個加起來2.25天。第二,進一步簡化工商登記流程。把名稱預先核准和設立登記準備合併辦理,除了前置審批和需要不同登記機關核准的名稱,保留名稱預先核准環節外,其他通過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由企業網上自主選擇名稱,在工商部門名稱庫中預留,然後與企業設立登記一併辦理,取消名稱預核,節省一個環節,這樣工商登記時間可以進一步壓縮。第三,推進涉企事項全程網上辦理。將企業領取執照以後辦理刻章、辦稅、開戶等流程再造,進一步壓縮各部門辦理時間,通過全部在線辦理、優化流程,我們開發了涉企事項網上辦理系統,把刻章、領取稅票、開戶審批等都在網上並聯辦理。最近我們召開銀行系統協調會,進一步壓縮銀行開戶時間,因為銀行開戶有實名認證、客戶調查、人民銀行審批等多個環節,我們工商通過與銀行政銀合作,推進信息共享和網上辦理,目前已有11家銀行與工商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將重點解決領取執照後涉企事項辦理提速問題。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市場主體持續快速發展,一年新登記市場主體有100多萬戶,工作量大、人手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開辦企業壓縮在3個工作日完成,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協調好各個部門共同推進,不斷推出便利化措施,做到“方式任你選,3日內辦結”。

李閩(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截至目前,江蘇不動產登記工作分兩個階段完成省委、省政府制訂的3550工作目標和任務。第一階段,6月底前,我們全面實現實體經濟企業5個工作日獲得不動產登記證;第二階段,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95%以上的一般性不動產登記在5個工作日完成。為此我們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實行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省委省政府在6月份下發通知以後,全省13個設區市和69個獨立發證的縣(市、區)全部實現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及相關業務的集成辦理。二是全國首創“四全”服務模式。全省共有省市縣鎮“四全”服務網點614個,目前服務半徑最短的無錫市區只要10分鐘。我們還主動延長服務範圍,全省各地在161個銀行網點和公積金中心設立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在企業群眾申請銀行貸款時同步提供抵押登記服務。三是有序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全省大部分一般性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目前全省二手房轉移登記5個工作日辦結的佔95%。四是積極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開展信息共享,主動將登記系統向銀行、法律、企業和中介服務延伸,減少企業和群眾現場等待時間,全省各地都開通了APP和微信公眾號,基本實現了網上預約、申請等服務,我們在省級層面開通江蘇省不動產微信公眾號,實現江蘇不動產帳號全省一體化預約和查詢功能,應該說目前全省不動產登記網上辦理的服務已基本實現。下一步,將按照黨的十九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改革創新,推動不動產登記工作向時間短、服務優、便民好的方向深入發展。

宋如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與前面工商的“3”和國土的“5”不同,“50”是指工業建設項目在50個工作日內取得施工許可。施工許可證是施工許可的最終表現形式,實際上它是與建設項目相關聯的數十個行政審批的集成。取得施工許可證需要立項審批、用地審批、規劃審批、安全監督、質量監督、招投標審批等數十個審批作為前置。這項工作省住建廳是牽頭部門,同時還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多個環節、多項審批。說實話,接到牽頭任務的時候,我還很擔心,這麼多部門、這麼多審批事項,而且以前的審批都是串聯的、互為前置的。立項以後才能進入規劃,規劃後才能進行設計、施工等相關審批,所有條件具備以後,才能取得施工許可證,50個工作日怎麼能夠完成?但在省政府的領導下,在政務辦、審改辦指導下,在各個部門配合下,我們對和建設項目相關聯的所有許可項目、許可環節、許可程序、許可材料系統地梳理,對審批進行集成,能夠節省時間的、能夠減少環節的、能夠避免重複提供材料的,全部把它做到位,最後形成50個工作日的流程,目前來看進展良好。我們是牽頭部門,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施主體在地方政府。各地政府在省委省政府下發“3550”通知之後非常重視,相互配合,國家督查抽查結果是39.95工作日,10月份省政府抽查是45.16工作日,都能在50個工作日內完成。具體實施情況我們將進行系統統計。雖然結果還未出,但從抽查情況來看,總的都做到了。我們瞭解到,像南通6.5個工作日就可以拿到許可。另外50個工作日的目標是若干行政許可的集成,也是若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的集成,像多圖聯審、多評合一、提前介入、預審服務、並聯審批等,就是張主任講到的“網上辦、集中批、區域評、聯合審、代辦制、不見面”等這些改革措施必須全部執行到位,才能實現“50”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