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撰文/夏楊

巧克力是一種香甜可口的糖果,既美味又能補充體力還能提神醒腦,因此廣受歡迎。然而最近有個研究發現令人驚訝:再過三四十年,人類可能沒巧克力吃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若沒了可可樹,巧克力就沒法做了。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各種形狀的巧克力

這讓人難以置信:可可樹是熱帶作物,氣候變暖不是更適合它生存?偌大的地球,就找不到更多種可可樹的地方?現代科技發展如此之快,難道沒有好辦法化解危機?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橙紅色的可可果實(果莢)

“瑪雅飲料”走向世界

可可化身為人見人愛的巧克力時間並不久。可可樹的原產地在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的熱帶雨林中。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它一直是那個地方的特有物種,不為外部世界所知。

但可可在美洲的文化史卻很悠久。當然那時候的人們對可可的認知,不是現在的可可飲品,更不是美味的巧克力,而是可可樹及其種子可可豆。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發酵曬乾的可可豆

據考古發現,早在3000年前的瑪雅王朝時期,當地人就開始利用可可豆,並製成貴族專享的飲料。由於可可豆稀少珍貴,當時人還把它當做貨幣使用。

16世紀初,一位西班牙探險家來到這裡,嚐到這種飲料後,在1528年把它帶回了西班牙,並在西非的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未成熟的可可果實

西班牙人對可可的食用方法進行了改進,他們把可可豆磨成粉,並在裡面加水與糖,加熱後做成了巧克力飲料。

這種飲料一經出現便大受歡迎。後被意大利人學會,迅速傳遍歐洲。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熱飲能迅速補充體能

1847年,巧克力飲料中被加入了可可脂,終於出現瞭如今人們熟知的巧克力。隨後在歐洲大陸上出現了瑞士、比利時等不生產可可豆、卻被稱為“巧克力王國”的國家。

可可粉和巧克力在運動場上是重要的能量補充劑,人們把可可樹稱之為“神糧樹”,把可可飲料稱之為“神仙飲料”。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刺激了巧克力的生產,它被運到戰場上發給士兵作為補充能量的食品。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粉可用於多種食品製作

從可可豆離開美洲故土的那一刻起,它的命運就改變了。它被帶到歐洲、亞洲和非洲,並揚名全世界。它與茶葉、咖啡一起,並稱世界三大非酒精飲料。

如今全球主產可可的國家有西非的加納、科特迪瓦、尼日利亞,美洲的巴西、多米尼加,亞洲的馬來西亞等國。1922年後我國臺灣、海南相繼引入,雲南、廣西、福建等也有栽種。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飲料早已全球聞名

“快樂物質”神奇功用

可可是可可樹的種子,又稱可可豆。可可樹是熱帶喬木,樹形高大。和菠蘿蜜、榴蓮等熱帶水果類似,可可果實(果莢)也長在樹的粗枝幹上。

可可果呈長橢圓形,酷似橄欖球。果實初為淺綠色,成熟後逐漸變為橙黃、紫紅、紅褐等顏色。一棵樹上的果實次第成熟,顏色各異,觀賞價值很高。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不同成熟度呈現不同顏色

可可果內有30-50粒可可豆,埋藏在膠質果肉中。工人採摘後砸開果殼,取出其中的可可豆,經發酵、晾曬,可可豆的顏色加深,再經烘焙、粉碎等工序製成可可粉與可可脂。

可可很出名,不僅因為可可飲料及巧克力很美味,還在於它能刺激人的大腦皮層,消除睏倦,增強思考力。甚至還有調整心臟機能、擴張腎血管等作用。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豆藏在果莢內

這種功能在於可可中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等物質,能夠使人思維敏銳、精力集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發現,可可能提高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從而穩定情緒,使人變得冷靜。

據學者考證,早在500年前,西方醫生就已發現可可的藥用價值,開始用它治療肺結核、貧血、頭痛、腸胃不適和腎結石等多種疾病。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人類很早就認識到可可的價值

隨著相關研究的進展,可可更多有益的功能被發現。比如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發現,可可有穩定血糖、控制體重的作用。

研究顯示,這得益於可可脂中的亞油酸在人體內可轉化成I型前列腺素,它能舒張血管,消除代謝障礙,幫助胰島素工作,從而穩定血糖、控制食慾。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各種顏色的可可果

美國醫學學會的研究還發現,可可中含有豐富的原花青素和兒茶素等,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美容美膚、延緩衰老。草莓在水果中抗氧化物含量很高,而巧克力中含量是草莓的八倍。

更重要的是,可可擁有神奇的“快樂物質”。它含有500多種芳香物質,都是在實驗室裡無法模仿合成的。其中有一種被稱為“完美祝福素”(anadamide)的物質,能讓人產生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的愉悅感。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食品讓人心情愉悅

生長環境要求苛刻

可可有這麼神奇的功用,也難怪受到全世界人的歡迎。目前最重要的可可產地,如西非的科特迪瓦、加納等國,可可種植者從來不擔心銷路,可可成熟採摘時,旁邊就跟著收購者,且有多少收多少!

並且,目前全球可可產量已經處在了供不應求的狀態中。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採收成熟的可可果莢

這麼好的經濟作物,為何不多種植?這就回到了本文開始提到的疑問。

原來,不是種植戶不想種植可可樹,而是沒有合適的地方種植。因為,可可樹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太苛刻了!

在全世界範圍內,可可樹的生長區域範圍非常狹窄,僅分佈在赤道南北20度以內的少部分熱帶雨林區域。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樹分佈區域狹窄

可可樹的環境要求多苛刻?簡單來說,它喜歡溫暖環境但害怕颱風;喜歡土壤溼潤但又怕積水;喜歡有機肥沃土地很怕黏土等。

因此它只能生長在赤道附近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地區,並且長在排水便利的坡地上。可可樹形高大但是根系很淺,很容易受風災。同時熱帶雨林裡生物種類豐富,很容易有病蟲害。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可可樹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

尤其是最近幾年可可樹的處境更困難: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目前有限的可可樹生存環境也面臨危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測,全球氣溫在未來30年內將上升2.1℃。土壤和植物體內水分蒸發量增大,降雨量增加不足以抵消水分損失,乾旱將使可可樹難以生存。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全球氣候有變暖趨勢 圖/視覺中國

如果要順應這種氣候變化,可可的種植地需要向高山區域轉移。但熱帶雨林中的那些地區屬於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不可能用於農林業開發。

這並不是假想和推測,特迪瓦和加納本是最大的可可豆出產國,全球一半以上產量來自那裡,但自2009年起,那裡已陷入持續乾旱,預計到2050年,現有的290個種植點中將有近90%的無法再繼續種可可樹!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種植者採收高處的可可果

基因技術或能救命

按照目前氣候變化的發展趨勢,30年後現有可可種植園的可可產量將萎縮殆盡。40年後,全世界儲存的可可粉將全部消耗完。如果這樣,美味的巧克力將成傳說。

如何拯救可可樹?美國《新聞週刊》網站近日報道,巧克力巨頭瑪斯公司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個生物科學實驗室捐款,資助該實驗室的科學家改造可可樹基因,使這一物種能適應未來的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基因技術將用於可可育種

早在2010年,科學家團隊就著手對可可樹進行基因測序,並於當年公佈了完整的可可樹基因圖譜。這有助於提高傳統育種技術的質量和效率。

傳統育種方法需要等可可樹長大、結果後,才能看到新樹種的性狀並繼續試驗。用傳統辦法得到一種雜交新品種,大約需要二三十年時間。這顯然無法化解目前的困境。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開在樹幹上的可可花

而有了基因測序成果後,通過分析發芽的可可就能判斷其成熟後的性狀,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育種的速度、可可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藉助於這種新技術,目前已經在產量提升上看到了一定成效。比如在科特迪瓦,新培植的可可樹產量有7倍增長。在印尼,有4個新品種被推廣種植,產量比原來提高兩三倍。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人工培育的可可樹苗

目前,新的研究項目正藉助於基因編輯技術,試圖培育出可可樹全新品種,使之能夠在氣溫更高、更乾旱、甚至更貧瘠的地區活下來。

如果這個研究取得成功,未來三四年即能將“巧克力危機”化解於無形!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紫紅色的可可果

並且,科學家還有個錦上添花的設想:巧克力中含有一種名為黃烷醇的抗氧化物質,研究表明它很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還能促進腦部活動、提高大腦認知能力;因此科學家希望在可可基因組中找到控制黃烷醇的基因,然後培育出含黃烷醇更高的可可新品種。

如果這項研究獲得成功,將來就會有更多人愛上巧克力了!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多數人對巧克力缺乏抵抗力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新技術助力有望化解“可可危機”

夏楊人文工坊 出品

原創。精品。做時間的朋友,在歲月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