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財務自由之間,只差「獨角獸」公司的股權投資

轉眼2018年四分之一已過,軍工、券商、醫藥生物……市場熱點頻出,還未從中美貿易摩擦的“驚嚇”中緩過神,創業板已從漂亮的迴旋踢閃到腰,短期市場變換之快,小夥伴們直呼“看不懂啊!”

股票投資有點心有餘悸,買固收類產品預期收益又心有不甘。那有沒有一類理財產品,能大概率穿越牛熊,適合長期(懶人)投資呢?

多多覺得,您若能放棄短期的流動性,股權投資還是大概率能達到這樣的要求的。

記得上期多多就已經跟大家普及過股權投資的基本情況。事實上,根據中基協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2月底,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的總規模達到了7.27萬億元,佔到12萬億私募總規模的61%左右。短短兩年時間增長了將近118%。

市場上的私募股權類產品也是越來越多,讓人眼花繚亂。多多建議可以多關注”獨角獸”公司,他們是股權投資的重要方向。

經常有客戶問多多,新聞裡說的“獨角獸”是啥,這些公司是要在國內上市麼?會不會對我們的投資產生什麼影響呢?

獨角獸其實是一個西方的神獸,傳說中很珍貴,也比較難得一見。現代社會拿“獨角獸”來形容一些短期裡崛起、同時規模又做的很大的公司,通常這些公司的市值都在10億美元以上。一些新興行業的公司,就屬於獨角獸級別的公司。另外,還有一些以前是獨角獸,現在已經發展成為龐然大物的公司,像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這些公司,大多數都在海外市場上市。比如像阿里巴巴、百度等,就是在美股上市的,騰訊是在香港上市的。

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在大陸,但是之前不滿足國內的上市條件,就跑到美國或香港上市。這些股份被海外投資者買走,他們能享受到這些公司長期發展帶來的好處,但國內投資者就很難享受到。這是一個缺點。

所以今年兩會的時候,國家就鼓勵這些企業,以某種方式回國。同時,政府也會給這些企業“開綠燈”。

有兩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一個是近期很火爆的富士康。富士康的總部在臺灣,主要從事一些電子科技類產品的生產、組裝。這個企業在國內也非常出名,它以規模化生產為主,會在一個地方僱傭幾十萬人,開一個非常大的工廠,生產像iPhone等的電子商品。

富士康近日在A股上市,還創下了歷史最快紀錄:僅僅用了36天。而大多數A股公司上市,都要花2年左右的時間,有的甚至排隊排了3-4年都上不了。富士康這麼快的速度,肯定是有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也給其他未在國內上市的“獨角獸們”做一個示範。

另一個案例,則是體現了A股對“在海外市場已經上市的公司有巨大吸引力”的案例,那就是周鴻禕的360。360原本在美國上市,後來周鴻禕通過操作讓360先在美國退市,然後在國內借殼上市。

這個過程本身難度比較大,需要360準備大量的資金,當初差點就無法成功。但是,最後的收穫是非常大的。360在美國退市前,市值大約是百億美元,差不多是六百多億人民幣。在國內借殼上市之後,360連續大漲,最高的時候,市值高達4500億人民幣。同樣的一個公司,僅僅是換了一個地方上市,在公司主營業務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市值就漲了7倍!

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國內投資者對新興行業的追捧,與海外市場的投資者有很大區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360流動的股份少(總市值幾千億,但是流通市值其實只有一百多億,是一箇中小盤股)。國內喜好炒中小盤股,導致360市值翻了幾倍,估值當前也高達292倍市盈率!

360這麼高的估值,對於等待上市的新興企業來說,可以說是非常誘人的:可能一個新興行業公司,一年也就賺1億元左右,但是隻要上市了,公司就可以獲得百倍估值,一舉把幾十年、上百年的盈利都“賺”到手。

而對於早期參與360股權的投資者而言,也因為市場給予這些獨角獸企業高溢價的估值和高成長預期而賺的盆滿缽滿。

近期一位長者的話非常流行:一個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自我的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同理,一個人要實現財務自由,固然要付出辛勤勞動,但也要考慮時代的獨特機遇。現在財務自由的風口已經由房地產轉到股權投資,隨著未來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不斷湧現和發展壯大,監管層對於鼓勵獨角獸企業在國內上市的重大政策變化,未來股權投資的風口會越來越大。

所以,多多無比誠懇地建議各位合格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中留出股權投資的位置,特別是“獨角獸”企業股權投資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