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在廈門有這麼一個地方

這兒以當地居民為多

路邊是菜市場小販的叫賣聲,打招呼、拉家常,喧鬧卻不嘈雜

慢慢品味,滿滿鄉味

一家人,20年,一道菜

對我而言,民族路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不同於沙坡尾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裡,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保留了足夠煙火氣息。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片來自網絡/民族路街景)

秀琴魚頭便在這條路上,據說開了有二三十年,由曾經的一家小門面蛻變成了現在的排檔。可是許多人卻不理會招牌上的店名,只惦記著魚頭。店老闆也順應著客人的心思,在店招上額外加了“辣魚頭”,以供辨識。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秀琴排擋)

所以在民族路附近,隨便攔住一個過往的路人“麻煩問下秀琴魚頭在哪裡”,路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前面拐過去就到了,很近“。這家店在這一帶的悠久歷史,成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個記憶座標。

魚頭的轉嫁

被雨淋了大半天,還好在晚飯時間趕到魚頭店上。穿過門,裡面的客人不多不少,前臺看到有客人來,都會及時端上杯熱茶,暖心得把雨天的溼氣驅走。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秀琴排擋內景)

剛坐定,就看到魚販子把魚頭送過來。我也好奇得跟進後廚窺視,負責處理魚頭的師傅動作飛快,下手如有神。他巍然不動,氣定神閒,見手下如風,剃魚腮,刮黑膜,改花刀,乾淨利索的魚頭如流水般料理完畢。聽師傅說,魚頭每個大小在兩斤多,那樣的肉質才會飽滿。還需要新鮮現送,冷凍或者超時都會讓肉又腥又老,所以都要提前一天預約,賣完就止。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新鮮的魚頭是一切的開始)

做為這店鋪的招牌,魚頭是食客必點的菜式。不同於湘菜剁椒魚頭那般辣的純粹,這兒的魚頭是用閩南本地的醬油水製法。先過沸油,以保持肉質細嫩,再下調味,長時間的燜煮能在肉質細嫩的基礎上,完全入味,最後才會上桌。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烹製魚頭的過程讓人垂涎欲滴)

從口味上分,有微辣、中辣、變態辣三種口味,以適應不同風味需要。我現在不勝辣味,所以就點了一份微辣的。約等20分鐘,魚頭就上桌,大份盤子很有視覺衝突,就著香氣,濃濃郁鬱地縈繞而上。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辣魚頭)

單就我自己來說,一個魚頭,可以獨吞半個。吃魚頭時還有很多講究, 據說是要按魚唇、魚腦、魚頭皮、魚肉的順序吃, 這樣才能完整地品味到魚味香、魚腦滑,魚肉嫩。吃魚皮魚肉時, 會細細品味, 吃魚唇、魚腦時, 動作忽然加快, 甚至是一吸而入, 因為順喉而下的那種感覺太爽了。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美味的魚肉)

如果單論魚頭菜味道,相較於福建人來講,無論是湯汁以及佐配的脆蘿蔔,比較偏重口。老闆相對應的,都會推薦一些清淡的菜或湯做為輔菜,用來緩解鹹味的膩感,搭配下來,竟覺得剛剛好。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緩解油膩的不二法門)

魚頭在筷子的分解後,湯汁仍然美味。這時叫上一盤燙好的泡麵或者豆腐,自己拌起來,可以說是別有一番美味。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泡麵的魅力就在於配什麼,都好吃)

街坊間的煙火氣

結賬以後,胃撐得充實,整個人被魚香薰得微困。倚在椅背上,眯著眼看店裡客人來來往往。偶有街坊鄰居過來喝茶嘮嗑,也幫襯著做些雜活,如手中的茶帶著暖。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不論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老街的味道)

聽他們在一旁說,這店大多客人是本地的,偶有部分外地遊客都是經人介紹才來。這菜烹製比較慢,又講新鮮,想要味好,快不得。說到這時候,老闆帶著一臉的自信。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圖/配魚頭少不了的搭檔)

有時,想知一家店老闆對於自家的菜式有多自信,看那招牌便知。

一家賣了20年魚頭的排擋,竟然藏在廈門民族路的偏僻巷子裡!

秀琴排擋

地址:民族路59號(烏糖沙茶麵對面)

文:錘哥

圖:來自老虎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