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SDSec上海首秀,攜手上海移動實現商用落地

在今年3月巴塞羅那的MWC上,華為首次發佈意圖驅動的智簡網絡(IDN,Intent-Driven Network)解決方案,通過在物理網絡和商業意圖之間構建一個數字孿生世界,驅動網絡從SDN網絡向智簡網絡演進。

事實上,IDN的本質是將網絡從以設備為中心轉向以最終用戶為中心。這顯然對正在走向數字化轉型的運營商有極大的價值。

華為SDSec上海首秀,攜手上海移動實現商用落地

所以在6月27日的上海MWC上,華為和上海移動共同發佈了SDSec安全解決方案聯合創新,這是首次在軟件定義安全領域引入智能理念的主動式安全防護方案,同時,這也是華為IDN網絡在安全場景的首個運營商商用部署用例。

上海移動項目,驗證了華為SDSec的智能防禦能力

2017年是中國的“網絡安全元年“。6月1日,我國首個《網絡安全法》的頒佈,將中國的網絡安全推向了大時代。《網絡安全法》提出制定網絡安全戰略,明確網絡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絡安全政策的透明度;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完善了網絡安全監管體制;強化了網絡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完善了網絡安全義務和責任。

網絡安全的有法可依,也給運營商的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營商必須要加強網絡安全日常運維工作,保障用戶與公司的信息資產安全。比如上海移動,就一直在致力於加強網絡信息安全體系建設。併產生了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需求。

簡單的說,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本質上是為雲平臺構建雲安全防護體系,目標是建設雲安全管理平臺,可以實現雲內安全資源的管理,並對這些安全資源進行封裝,以服務方式交付使用。

但是傳統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聚焦於策略管理,是在業務運維的角度進行優化,主要考慮如何敏捷的獲取、編排、調整、擴容等角度。而在SDN的環境中,採用的安全方案,還應當考慮防護效率的問題,也就是華為之所以為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加上“智能大腦”的原因。

正是認識到了傳統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不足,華為重新定義網絡安全,併發布SDSec安全解決方案,可以通過“檢測智能”、“處置智能”和“運維智能”,實現從被動、單點防禦到主動、整網防禦,從人工運維到智能運維。上海移動信息安全管理部總經理薛崢表示:“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護衛用戶網絡安全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本次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創新SDSec解決方案覆蓋了數據中心、城域網等各業務場景,為用戶構築了主動、智能的防禦體系。”可見對華為SDSec智能和主動防禦能力的認可。

從上海移動的網絡安全項目落地來看,華為SDSec有幾項能力得到了驗證。首先是能大幅提高網絡的免疫力,幫助運營商實現從被動防禦變為主動防禦,全面提升威脅綜合檢出率;其次,可以快速消除網絡威脅,實現從單點防禦到全網協防,將威脅損失降低到最小;第三,具備威脅一鍵處置,安全事件秒級響應能力,並支持智能派發跨部門工單,策略分鐘級部署,保障安全事件快速閉環。

在華為SDSec之上,IDN還能做到更多

總結來看,華為SDSec的成功首先源於華為安全技術的積累,其最重要的執行單元就是以防火牆為代表的安全網元。在2017年7月10日,Gartner發佈的2017年企業防火牆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報告,華為企業防火牆產品系列(包含面向企業市場銷售的USG品牌以及運營商市場銷售的Eudemon品牌)首次從尼基象限(Niche Player)進入到挑戰者象限(Challenger Player)。這從專業角度認可了華為的防火牆技術實力。

其次,在我看來,華為SDSec作為IDN網絡有效的組成部分,它從側面反映了華為推動運營商業務轉型的能力。正如華為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危峰所說:“此次華為與上海移動的SDSec聯合創新是華為智簡網絡解決方案在安全領域的重要落地,我們將全面助力上海移動打造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安全網絡,最大化網絡價值,最終使能其商業成功。”

對於IDN網絡如何推動運營商業務的轉型,危峰認為:“一方面,華為IDN可以實現意圖驅動的全生命週期自動化,用戶無需關注如何實現和如何利用資源,而只需要關心業務需求和質量。另一方面,華為IDN可以實現每用戶、每業務的體驗實時可視,和基於大數據的預測性分析和主動優化。把原來運營商基於投訴的被動運維模式顛覆性的改變為主動的預測性運維模式。”

IDC研究表明,到2021年,50%的企業IT基礎設施將採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可以想象在未來幾年,基於意圖的網絡將大行其道,華為IDN將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家庭、企業等,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而華為SDSec在上海移動的落地,進一步驗證了華為IDN理念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