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私募閃電入股電子白板大王 鴻合科技上市募資七成補血存疑

雖然在交互產品市場上銷量領先,但該公司主營產品毛利率低於同業,募集資金用途和股權變更問題恐也將成為過會阻礙

多傢俬募閃電入股電子白板大王 鴻合科技上市募資七成補血存疑

《投資時報》研究員 莫賽賽

半面反光的黑板,飛揚的粉塵。對於中國的年輕人,類似場景只有踏出校園的那一刻才會變成某種美好回憶。不過現在,連這一幕都將不復存在。

得益於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多種技術迅猛發展,智能交互平板和電子交互白板等產品已逐步取代傳統黑板。與之配套的投影機、電子書包產品也開始大行其道。

近日,一家在全球交互平板市場佔有不小份額的公司——鴻合科技,已向證監會提交了招股書。

鴻合科技主要從事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及智能視聽解決方案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有智能交互平板、電子交互白板、投影機、視頻展臺等,多提供給中小學校和高校、幼教、培訓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等。

在招股書中該公司表示,2015年至2017年(下稱報告期),其IWB產品(電子交互白板和智能交互平板)銷量在全球市場所佔份額連續三年位列第一;2017年度其自主品牌的激光投影機銷量亦在國內傳統激光投影機市場上位列第一。

據悉,鴻合科技此次擬公開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3431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00%,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共有118家IPO企業接受了發審委的審核,其中58家成功過會,過會率為49.15%。相比2017年上半年81.45%以及2016年上半年90.05%的過會率,2018年同期的過會率大幅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貴為“隱形冠軍”,但無論是盈利能力、募集資金用途,以及早先股權變更中暴露出的問題,都可能令鴻合科技難以輕鬆過關。

主要產品毛利率低於同業

查閱該公司招股書,《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IPO前夕,鴻合科技的淨利潤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報告期內,該公司淨利潤分別為2723.27萬元、4052.74萬元、7697.52萬元,其中2017年的淨利潤較2016年增長89.93%。對此,鴻合科技向《投資時報》表示,持續盈利主要是受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匯率、公司產能擴張及市場推廣的影響。

與此同時,鴻合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在三年內亦逐年上升,分別為19.59%、21.88%、22.66%。

細分到產品來看,該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於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報告期內,該部分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7.73億元、26.04億元和34.61億元,佔各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88%、95.72%和95.71%,毛利率水平分別為19.44%、22.08%及22.51%。

不過與同行業公司相比,鴻合科技智能交互顯示產品的毛利率水平並不算突出。

數據顯示,該公司上述產品的毛利率低於視源股份(002841.SZ)同類產品毛利率近六個百分點,低於創顯科教(OC.834541)近三個百分點。對此鴻合科技表示,公司在其他方面,如技術、創新、市場、產研一體化、教育資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競爭優勢。

募集資金七成用於補血

招股書顯示,鴻合科技此次擬募集資金達到11.57億元,其中用於投向研發中心繫統建設項目2.45億元、用於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0.85億元、營銷服務網絡建設項目0.68億元,而最大的資金流向是補充流動資金7.7億元,佔募資總額66.55%。

對於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鴻合科技解釋稱,公司所處行業和業務模式對營運資金需求量較大,營運資金需求持續增長,而補充流動資金也將增強公司償債能力、降低財務風險、改善融資渠道單一對公司發展的制約。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通常情況下,補充流動資金佔比超過40%以上,說明公司資金鍊有一定的緊張。而從鴻合科技此次募資角度來看,其資金鍊狀況確實不樂觀。

從經營性現金流來看,鴻合科技報告期內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349.54萬元、26334.94萬元和968.15萬元,波動相當劇烈。再看其資產負債率,報告期內該指標分別為75.85%、67.81%和59.50%。儘管數值一路下降,但可比行業同期54.1%、62.45%和49.07%的平均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

負債結構中,鴻合科技流動負債佔95%以上,其中短期借款達1.68億元,均為保證、抵押、質押借款。

分析人士指出,將募集資金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確實可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但是如果佔比過高則或有不太合理的空間存在,發審委員可能會對此有所質疑。

私募基金扎堆而來

《投資時報》研究員同時注意到,邢修青、王京、邢正等三人合計控制鴻合科技60.79%股份,為該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其中,王京直接持有鴻合科技19.02%的股份;邢修青通過鴻達成公司直接持有鴻合科技23.42%的股份;而邢正則直接持有18.35%股份。邢修青與邢正為兄弟關係。招股書中亦並未披露一致行動協議的條款和期限。

與此同時,IPO前夕鴻合科技股權的頻繁變更也頗為引人注目。

2017年5月,共青城富視以47.53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向鴻合科技增資人民幣12350萬元。共青城富視為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

同年9月,鴻合科技一眾股東又與鷹發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將鴻達成所持鴻合科技有限(鴻合科技前身)貨幣出資的525.98萬元人民幣轉讓給鷹發集團,交易對價為4500萬美元。鷹發集團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成立的境外投資主體,註冊資本為2.2萬美元,於收購2個月前成立,控股鷹發集團的股東為嘉御基金Ⅱ。

2017年11月,鴻合科技有限整體變更為鴻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改後僅僅一個月,蘇州冠新與泰安茂榕再次以34.2元/股的價格分別認購鴻合科技新增股份190.06萬股、102.34萬股,合計認購資金1億元。《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蘇州冠新、泰安茂榕均為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

招股書中並未披露前後入股的基金股東認購價格懸殊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