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倘若父愛如山,則如群山連綿不絕。

倘若父愛如海,則如層疊的波濤雄渾壯闊。

倘若要在戲曲裡尋此父愛,則《託兆碰碑》的老父楊繼業不可不提。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楊寶森主演的《李陵碑》 舊版唱片

楊寶森主演的《李陵碑》 舊版唱片

京劇摺子戲《李陵碑》,又名《託兆碰碑》、《碰碑》,系《兩狼山》中的一折。此劇是經典傳統戲劇目,是譚派名劇之一。

正好父親節將至,於此,借慶賀父親節之美意,來談談這部劇的老夫親楊繼業與兒子六郎、七郎之間父子之情。


話說,當時正值天下大亂、風雲突變,宋遼失合,楊繼業受命赴戰場征伐。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楊繼業 擬畫

不料,楊繼業兵困兩狼山,於是便遣子七郎求救於元帥潘洪。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楊七郎 擬畫

可七郎一去始終不復返。

原來,是七郎所求救的潘洪從中使壞。這潘洪,不僅不發一兵,還將七郎殺了。要說為什麼這潘洪為什麼要這樣“搞事情”呢?

那是因為七郎在爭帥印擂上打死了潘洪的兒子潘豹。所以,潘洪懷恨在心,藉此機會報私仇,將七郎灌醉後綁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據說,可憐的七郎一共被射了一百零三箭,總之下場十分悲哀。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等不到兒子七郎歸來解救的老父親楊繼業,內心無比擔憂。上場便是一段【二黃快三眼】,韻味深沉:

盼嬌兒不由得人珠淚雙流,

我的兒啊!

七郎兒回雁門搬兵求救,

為什麼此一去不見回頭?

唯恐那潘仁美記起前仇,

怕的是我的兒一命罷休。

含悲淚進大營雙眉愁皺,

腹內飢身寒冷遍體颼颼。

戰遍沙場的楊繼業,何種危難困境未曾見?大風大浪難不到他,只是如今面對不僅是國家的安危、更有親兒七郎的性命安危。楊繼業雖內心悲慟,但又無可奈何,只得雙眉愁展、淚珠雙流。

試想,明知孩兒有難,卻舉手無措,為人父該有多自責和悲傷啊......此時,悲痛不已、心力交瘁的老父楊繼業伏案昏睡過去。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傳說 七郎之墓

而七郎被亂箭射死後,成了鬼魂遊蕩於陰城。因擔心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老父楊繼業的安危,他又借陰風前往兩狼山,欲與老父親、兄長六郎託夢兆、告噩耗。

(上文也提及了這部劇又名《託兆碰碑》,此處的“託兆”指的便是“託夢兆”。)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連環畫《李陵碑》

夢中,楊繼業“猛抬頭只見七兒嬌生,我命爾回雁門搬取救應。兒為什麼哭啼啼臉帶鵰翎?我本當下位去將兒抱定”......他終於見到了日夜思念的七郎,但七郎似在眼前,又似在天邊,如此遙遠不可觸及。

而七郎的內心更是百味雜陳:“因雁門搬請救兵,潘洪賊想起了打子仇恨,就派人 將孩兒綁法標亂箭穿身。孩兒我再不能多行孝順,再不能與爹爹牽馬墜蹬,再不能統雄兵去把賊平!”此處,一連三句“再不能”,震撼不已、催人淚下。


光陰如梭,霎時就要天亮;夢將至,七郎只得離去。楊繼業從夢中醒來,已是老淚縱橫。他回想著夢中的七郎,內心無比焦灼,遂命六郎赴雁門一趟,尋七郎身影。可是六郎不願丟下老父一人在此,不願前去。楊繼業只好以手足之情,逼六郎前去。

這對父子哪裡不曉得,此次分別有可能是永別?只是家國兩難之下,無法選擇。

六郎驅馬欲離,又回身再看老父。老父白髮蒼蒼、滿面愁容。

六郎終於忍不住,喊一聲:“爹爹”;楊繼業則回一聲:“六郎”。

六郎再喊一聲:“我父”;楊繼業則回一聲:“延昭”。

最後,六郎狠下心回頭,咬牙說下一句“罷”,便揮鞭離去.......

父親節專場|《李陵碑》:舐犢之情,聞之哀慟

戲曲老教材 《李陵碑》

終於,孩兒們都離開了自己。楊繼業一人徘徊,可思緒早被離去的孩兒們牽走了。

“只見嬌兒上了馬能行,手指潘洪發恨聲。我兒若有好和歹,潘洪賊、定把老命與爾拼。誒,兒啊!”眼淚又不禁流下,最後只得化成一句長嘆。

如此父愛,不禁令人感慨:舐犢之情,聞之哀痛。

注:全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內所提及的唱詞及內容以楊寶森主演的《託兆碰碑》版本為參考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