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為什麼以前不讓生,很多人還拼命生多麼多孩子,而現在放開第二胎很多家長都不想要?現在就算是在農村,很多家長也不想要那麼多孩子了。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養孩子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沒有什麼回報。

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那麼以前養孩子和現在養孩子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一個70後的大叔以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養孩子的經歷總結如下:

以前養孩子,3歲以前除了媽媽的奶,就沒喝過其他奶,根本不知道牛奶的味道。所以根本無需擔心奶粉錢,當然也不用擔心毒奶粉。

3歲以後就可以開始逐漸放養,4歲5歲之後就開始不粘大人,自個懂得玩泥巴、逗螞蟻中尋找樂趣。

7歲以後就可以幫家裡做點家務,比如掃地、餵雞。再長大一點就開始餵豬、煮飯、甚至有的孩子還學會了炒菜。

10歲以後就可以幫家裡乾點輕的農活,比如播種、插秧、曬稻穀、放牛等等。

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14歲以後就可以成為家裡半個以上的勞動力主力,什麼農活都已經幹得相當熟練。那個時候就算還在學校讀書,每個學期都有一個星期的農忙假期,專門回家幫家裡幹農活。而且寒假暑假,也基本要幫家裡幹農活。所以當年16歲的孩子,其實已經差不多是自食其力了。

18歲以後,如果考上大學的有國家包養,不怎麼增加父母的負擔。而沒有考上大學的去打工,父母不僅不用負擔,而且孩子每個月還給家裡匯錢補貼家用。

以前養孩子,18歲以後,父母的養育就差不多終止。所以,以前養孩子,費用很低,而且還能回報父母。雖然男孩子結婚時還要花一筆錢,但作為家裡勞動力那麼多年,其實家長也沒有虧多少。而女孩子更不用說了,結婚不僅不需要花錢,而且還能幫家裡賺一筆錢。

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現在養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擔心奶粉錢,而且還要擔心毒奶粉。

3歲以後,要花高價上好點的幼兒園,要不然就輸在了起跑線。除了上幼兒園期間,要時刻有大人保護,別說要放養了,就是遠離10米都讓家長擔心不已。

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7歲以後,除了要想方設法幫孩子找到好的小學,還要給他們準備一大筆錢,讓他們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10歲以後,要時刻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要給孩子請家庭教師,別說要孩子做家務了,他們不沉迷於遊戲就算是好孩子了。

14歲以後,孩子還沒學會獨立,但首先學會了頂嘴,還沒學會洗碗,卻先學會了發脾氣。而且聲音比爸媽還大,聲勢比爸媽還強,理論比爸媽還豐富。

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18歲以後,考上大學的要愁高額的學費,考不上大學的吊兒郎當,別說去打工給家裡補貼家用了,能夠不跟家裡要錢,那就是很好的孩子了。

現在養孩子,18歲以後,才是父母支出費用最高的時候。高額的大學學費和生活費就足夠很多家長頭疼了。而且讀大學之後,找到好工作還好,找不到好工作還要父母補貼。孩子工作之後,別說補貼家裡了。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說,能夠自己買房、自己找對象,不讓父母花錢,那就是很優秀很了不起的兒子了。如果不幸遇上那種啃老的孩子,那就是一個無底洞。所以,現在養一個孩子,不僅費用很高,而養一個孩子能夠得到什麼經濟回報呢?相信現在大部分家長想都不敢想。可以說:“過去養孩子,孩子可以為家庭做貢獻,而現在養孩子,只是為社會做貢獻。”

養孩子的差別:以前孩子7歲就懂得做點家務,現在大學還不能獨立

如果說以前養孩子,是父母對孩子付不出不夠的話,那麼現在養孩子,父母為孩子付出是否太多了?而且這種付出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