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認爲無法可得,才能不被法束,才能超越諸法而成就佛道

編者按:有著“經中之王”之稱的《金剛經》,屬於般若類經典。《金剛經》與種族、年齡、性別、愛好、職業沒有任何關係,尤其與信仰沒有任何關係,它超越了信仰,不是佛教宗教信仰者的專屬。它是哲學經典、修行經典、智慧經典,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習《金剛經》並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2012年,潘麟先生在淨土宗祖庭終南山香積古寺,講授千古第一經《金剛經》。《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一書即由先生此次授課錄音整理而成。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首次從生命科學角度,引領讀者直探《金剛經》之本義,重新認識東方文化的內涵與本質。2017年1月,此書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正在“生命與國學”頭條號專欄連載中,敬請關注。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只有認為無法可得,才能不被法束,才能超越諸法而成就佛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只有認為無法可得,才能不被法束,才能超越諸法而成就佛道

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是站在佛的角度去闡述:“我說佛法了嗎?”“我沒有說佛法。”而第二十二品是站在弟子的角度回答:“我們得到佛法了嗎?”“我們無法可得。”這師徒二人像唱雙簧一樣,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反覆教導眾生破除一切執著之心。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如第十品所云,佛問須菩提:“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斷然地回答:“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這不都說得很清楚了嘛,但須菩提在此還是假裝不懂,反過來問佛:“佛陀,您真的沒得法嗎?”佛陀回答說:“是的,是的,我真的沒有任何法可得。正因為我認為無法可得,才不被法束,才能超越諸法而成就佛道。我若認為有法可得,即進入了有為法,只能成為賢人,成為羅漢,但永不會成為佛,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只有認為無法可得,才能不被法束,才能超越諸法而成就佛道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的作者:潘麟先生

潘麟先生《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連載二十九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