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對所穿衣服的口袋、帽子產生認知!

老師:可可老師

學生:心理年齡3歲

課程形式:一對一

日期:5.30

訓練方向:所穿衣物的口袋、帽子進一步認知。

一、打招呼

操作目的:喚醒孩子,讓其有較好的上課狀態。

具體操作:

老師從孩子身邊撤到遠處,讓卡卡小朋友起立,走到老師面前並立正站好,小手背後。在眼神落到老師身上之時,跟他提要求:“原地跳10下。”

完成後老師和小朋友正常問好,準備上課。

操作要求:

①孩子狀態不在,以運動的形式讓孩子回到當下。

②運動之前先給一些簡單的指令,測試一下孩子的配合程度。為後面的運動指令和任務難度做鋪墊。

如何讓寶寶對所穿衣服的口袋、帽子產生認知!

二、口袋、褲腿感受

操作目的:讓孩子對上衣口袋、下衣口袋有一定的感受

所用教具:帶觸角的軟質拼插積木(圓)

具體操作:

先熟悉一下將積木放進衣服裡面的操作(異物感比較強),看孩子是否能夠快速取出。然後嘗試將圓形積木放進孩子上衣、下衣口袋裡,以及秋褲與外褲之間的褲腿中。過幾秒鐘後讓孩子拿出。看孩子是否能記得老師放的位置,或者是看孩子是否能夠根據提示找到正確位置。

孩子表現:

1、上衣很容易就想起來了,能夠很快從上衣口袋拿出來。

2、拿褲腿裡積木時,基於之前從衣服裡面拿出積木的經驗值,孩子一直從最裡層掏,掏不出來將積木向下移,把衣服向上拉,最終在夾層中找到。有這個經驗值後去褲兜裡找時,就一手伸進去抓住積木,一手在外層摸索,後來發現口袋口,從口袋取出。

操作要求:

①在孩子不排斥的情況下操作。

②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受阻而起的小情緒可以忽略,加一些鼓勵的語言或者暗示的動作。

如何讓寶寶對所穿衣服的口袋、帽子產生認知!

三、連衣帽認知

操作目的:在沒有視覺輔助的情況下,借用積木加深對連衣帽的感受。

具體操作:

將積木放進連衣帽裡,並利用積木在後背、後頸、後腦勺包括頭頂製造出一些觸覺刺激。讓孩子被動感受物品來自於後方未知區域。

在操作過程中,由於積木本身重量及體積有限,為了加強對帽子的感受,老師可以在放下帽子的時候人為的拉扯帽子。讓孩子感受衣服和帽子聯繫和區分。

孩子表現:

起初只關注後背,將手伸進衣服裡面找後背位置。對拉扯帽子的動作有感受之後,開始撕扯衣服,但是整體的,沒有外套和衛衣的區分。後期老師朝不同方位拉扯帽子,開始有意識地往下扯衣服,在沒有拉開拉鍊的情況下把衣服從身上褪下,從衣服裡面找積木。

操作要求:

①帽子的位置以及可移動性要體現出來。

②在操作過程中想辦法讓孩子體會更多,更細膩一些。比如:後背可以感受到異物,但讓他感受這個異物跟塞進去的異物是有區別的。那它會在哪裡呢?到底在哪裡呢?繼而產生主動思維。

如何讓寶寶對所穿衣服的口袋、帽子產生認知!

四、結束

拿到積木後擊掌,強調“哦~積木在帽子裡!”、“卡卡在帽子裡找到了積木,真厲害!”等等!加強對“帽子”這個詞語的感受。

操作要求:

①有眼神對視。

②老師喊“下課”後,盯著孩子,等他主動說:“可可老師再見。”

愛孩子,從家開始;懂孩子,從慧童開始。寶爸寶媽們,繼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