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首先來看看名人炒股史:

馬克·吐溫曾經迫於還債壓力,進軍股市希冀大撈一筆,但結果屢戰屢敗。與馬克·吐溫相似,歷史上也曾經有過一些名人,他們也如今日股民一般歷經股海沉浮,幾家歡樂幾家愁。

牛頓算不準股市的瘋狂

大名鼎鼎的牛頓就曾做過一個瘋狂的股民。1711年,有著英國背景的英國南海公司成立,併發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當時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價格從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鎊左右迅速攀升,漲幅驚人。4月份,看到如此利好消息,牛頓就用自己大約7000英鎊左右的資金,毫不猶豫地購買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漲起來了,僅僅兩個月左右,比較謹慎的牛頓把這些股票賣掉後,竟然賺了7000英鎊! 但剛賣掉股票,牛頓就後悔了。因為到了7月,股票價格達到了1000英鎊,幾乎增值了8倍。於是,牛頓決定加大投入。然而此時的南海公司卻出現了經營困境,股票的真實價格與市場價格嚴重脫鉤。並且在此前的6月,英國國會通過了《反泡沫公司法》,對南海公司等公司進行政策限制。結果沒過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到了12月份最終跌為約124英鎊,南海公司總資產嚴重縮水。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牛頓也未及脫身,虧了2萬英鎊!這筆錢對於牛頓來說無疑是一筆鉅款,牛頓曾做過英格蘭皇家造幣廠廠長的高薪職位,年薪也不過2000英鎊。事後,牛頓慨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的瘋狂。”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馬克思牛刀小試收穫頗豐

與牛頓的一擲千金相比,馬克思的炒股規模就小得多。1864年,馬克思當時在倫敦做研究工作,經濟上一直比較拮据。囊中羞澀的窘況,讓他感覺到很不快樂。當年5月,馬克思獲得600英鎊的遺贈。對於馬克思來說,朋友的這次遺贈不僅是雪中送炭,還給了他在股市小試牛刀的機會。 當時英國剛頒佈《股份公司法》,英國的股份公司又開始飛速發展,股票市場也呈現繁榮景象。有了這筆資金,經濟學造詣頗深的馬克思便決定投資英國股市,一為休閒,二為體驗一下股民生活,賺些生活費用。於是他參考倫敦“金融時報指數”回升的好時機,分批次購買了英國的一些股票證券,之後他耐心等待市場變化。在他認為政治形勢和經濟態勢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股票價格開始上升一段時間後,就迅速地逐一清倉。通過這一番炒股操作,馬克思以600英鎊的本金賺取了約400英鎊的淨利潤!對於這段炒股經歷,馬克思頗感自豪。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凱恩斯實踐中出理論

相比馬克思的短期炒股小遊戲,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炒股經歷則不僅很長,而且還能長期獲得良好收益。凱恩斯在做經濟學研究之餘也常常進行股票投資,他36歲時的資產只有約1.6萬英鎊,到62歲逝世時就已達到約41萬英鎊了。在這些個人資產中,炒股贏利佔了很大比重。不過,凱恩斯也不是常勝將軍,但是在股海沉浮中的那份堅持讓他常常能走出低谷。1928年他以1.1英鎊的價格買入1萬股汽車股票,不久這個股票一度跌至了5先令,但是凱恩斯沒有自亂陣腳。他一直等待,到了1930年,終於等到股價回到他的買入價之上。凱恩斯的特別之處在於他通過自己炒股的經歷還提出了經濟學理論,其中就有著名的“空中樓閣”定理。凱恩斯提到:“股票市場的人們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是根據他人的行為來作出決定的,所以這是空中樓閣。”簡言之,在股票市場中,大眾的偏好很重要。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丘吉爾初入股市血本無歸

凱恩斯炒股炒得很專業,丘吉爾炒股炒得則非常業餘。1929年,剛剛卸去英國財政大臣之職的丘吉爾和幾位同伴來到美國,受到了投機大師巴魯克的盛情款待。巴魯克是丘吉爾的好友,也是一位能幹的金融家,並且還是一名善於把握先機的股票交易商,被人們譽為“投機大師”、“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等名號。此番接待丘吉爾,巴魯克悉心備至,特意陪他參觀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緊張熱烈的氣氛深深吸引了丘吉爾。雖然當時他已經年過五旬,但好鬥之心讓他也決心小試牛刀。在丘吉爾看來,炒股就是小事一樁。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改變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美國股災爆發了,丘吉爾回到紐約的時間和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的開始時間恰巧重合。結果僅僅在10月24日一天之內,他幾乎損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萬美元。那天晚上,巴魯克邀請大約50名財界領袖一起吃晚飯,席間他向丘吉爾祝酒時就戲稱他為“我們的朋友和前百萬富翁”了。這樣的殘酷事件讓丘吉爾感到,炒股絕非兒戲。不過返回英國時,丘吉爾似乎還比較樂觀,他認為這場金融災難,儘管對無數人是殘忍的,但也僅僅是一個插曲,最終會過去。而且他還曾充滿想象力地聲稱:“在這個年代,成為一個投機商人該是多麼奇妙的一種生活啊”。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再來看看炒股人最後的命運

一、股票聖經《證券分析≫作者,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 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

失敗原因:抄底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二、計量經濟學大師,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已經預見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但是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

失敗原因:認為優秀企業可以穿越週期不計價格買入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三、索羅斯1987年前認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結果慘敗,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索羅斯在華爾街評論上鼓吹美國股市會堅挺,日本股市將會崩盤,而結果正好相反:美國股市崩盤了,日本股市卻堅挺。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當年損失了32%,與他唱反調的孔逸夫卻讓科爾基金贏利了70%,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因為當年幾乎所有的對沖基金都虧損了。1999年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後卻用量子基金高位買入科技股,最後大虧。

失敗原因:投機,對賭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四、上海一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當初是從中國臺灣地區股市1000多點開始進入的,一直做到10000點,入市50萬的資金滾到了8000萬,其實她在10000點的時候,就把股票全部拋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現金。因為擔心股市過於瘋狂,所以她還是相對比較理智的,最後臺灣股市上衝到12000點之上,三年多時間增值了160倍,但是最後的結局還是很慘,在臺灣股市由12000點跌到7000點時,已經跌去5000多點了,按道理該反彈了吧,她又進去了,股指又跌掉了5000點,她不得不全部認賠清倉,三年的財富又都化為灰燼。歸其原因,客觀地說,她還是非常聰明的,但是為什麼後來又進場了,她當時自己就以為自己是股神了,可以掌控股市,股市不過是她的超級提款機而已。在此,勸告大家,現在股市好,可能未來股市更好,但是如何清醒的看待股市,如何看待自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失敗原因:博反彈,做波段,高估自己

五、香港有個知名股評人曹仁超,1972年香港股災前1200點看空,結果差點被公司解僱。1973年港股達到1773點後大幅下跌。到1974年跌至 400點,老曹躲過大熊,信心百倍。1974年7月港股跌至290點後認為可以撈底,拿全部積蓄50萬港幣抄底和記洋行,該藍籌股從1973年股市泡沫的 43塊一直跌到5.8。老曹全倉買入。結果後來5個月,港股再度跌至150點。和記洋行跌至1.1元。老曹最後斬倉,虧損80%以上。

失敗原因:全倉買賣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六、徐興博年近半百,是南京市一家藥材公司的普通職工。1992年,我國證券交易市場還剛剛起步,許多單位和個人在這片領域裡淘一桶金。徐興博的確在這裡面淘得了第一桶金,憑著豐富的投資經驗,不管股市如何漲跌,他總是能及時嗅出大盤行情,事先作出調整,讓自己的投資穩定增長。2001年10月,形勢急轉,而他仍認為能象以前那樣安然度過低谷,接受委託資金超過100萬元。2005年6月,滬指跌破1000點大關,一夜間回到了13年前,徐興博和朋友委託給他炒股的財產,在這次大跌中損失殆盡。

失敗原因:加槓桿,借錢投資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在股市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常勝將軍,也沒有永遠的王者!告誡大家,記住一點, 錢是自己的,該買,還是該拋,自己慢慢掂量一下!


散戶虧錢六大原因:

1、不願止損。這個問題相關的文章很多,有的散戶見一次止損後沒幾天股價又漲了回來,下次就抱有僥倖心理不再止損,這是不行的。就我而言,決不容許出現超過 5%的虧損。“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確是至理名言啊。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贏利模式,你的結局也就是買入,止損,再買入再止損。

2、不敢追龍頭股。一個股票開始上漲時,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龍頭,等大家知道它是龍頭時,已經有一定的漲幅了。這時散戶往往不敢再跟進,而是買一個漲幅很小的 跟風股,以為可以穩健獲利,沒想到這跟風股漲時慢漲,跌時卻領跌,結果弄了半天,什麼也沒撈到。其實在強勢時,漲逝越強的股票,跟風越多,上漲越是輕鬆, 見頂後也會有相當時間的橫盤,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出局。當然,如果漲幅太大,自然不可貿然進場。

3、聽消息炒股。有太多的股民炒股是在靠打聽消息或者是在網上找信息,你看到這條消息的同時別的散戶也看到了,大家都衝進去買的結果就是機構正好賣給大家,所以往往買完就吃套,尚不去追究消息本身是誰放出來的。這就是傳說中的利好兌現是利空!

4、持股數目太多。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選股的方法,炒股*別人推薦。今天聽朋友說這個股票好,明天看電視說那個股也好,結果一下就拿了十多隻股票,搞得自己 手忙腳亂。也有人說,江恩不是說要把資金十等份嗎?哎,那是對大資金說的,你一個小散戶區區幾萬元資金也要十等份嗎?我認為,散戶持股三隻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5、交易頻率居高不下。儘管絕大多數人厭惡風險,但A股的散戶們卻在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置於巨大的風險暴露之中—受訪投資者當中,平局交易頻率很高,去年平均一個月交易頻率高達6.3次。眾所周知,在全球股市當中,A股的換手率是出於前幾位的。

6、從不看技術面,盲目操作。股票再好,形態壞了也下跌;股票再不好,形態好了也能上漲。往往這種情況讓很多投資者鬱悶,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在選股時,都 是挑選基本面好的股票,為什麼依舊還是跌那麼慘呢?基本面好也要配合大盤和該股的形態等綜合分析,不是說基本面好,買進去就會漲,形態好壞也至關重要。


下面給大家蒐集了資深股民詳解如何捕捉牛股?捕捉牛股戰法圖解

1、上漲途中拉昇牛股戰法。

當機構主力部分買入了低位籌碼、完成初步建倉後,會擇機不斷拉昇。而這種拉昇往往是比較主動的向上買入,成交相對於啟動初期的建倉已經明顯活躍。但股價往往也出現了比較大的短線漲幅。這種買入拉昇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提高其低位籌碼的獲利比例的過程。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2、線上強勢整理牛股戰法。

股價一直處於橫盤狀態,當股價突破走平的年線後,隨即做線上強勢整理(洗盤),當再次出現第一個漲停板時,則當天可大膽介入。(注:第一個漲停板若能突破T線為最佳)如下圖所示:

看,這就是炒股人最後的結局!


在股市中,要想生存長久,首先要學會很多知識,積累豐富的經驗,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不管是短線客,還是長線投資者,都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刻苦的學習,痛苦的磨練,才能在股市裡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這其中也淘汰了很多人,能生存下來的就是成功者。

總結了兩種成功的人的操作特點,為炒股的朋友參考。

(一)中線思維短線技術操作的人

特點:

1.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術知識和看盤能力。

2.有一顆永遠平靜的心臟,任何波瀾都干擾不了它的節奏。

3.有自己的操盤計劃和紀律,並嚴格遵守。

4.從不相信任何人和消息。

5.習慣實時看盤,對出現的機會和危險反應迅速,處理果斷。

6.一定要學習有中國特色的股市心理學,並能分析出莊家的操作心裡和習慣!

7.對政策要有敏感的嗅覺和準確的判斷的能力。 (注:這種操作是的人需要在股市裡長期磨練,經過多次的失敗和心靈痛苦的折磨,能成功的太少了。對於大部分散戶,不要夢想自己是那萬分之一的人,還是選另一種吧!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散戶都選擇了做這種人,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老天會賜予他的運氣,當他們明白時,也虧得差不多了。不建議散戶這麼做,所以介紹的很少,知識太多,一兩句說不完。)

(二)長線思維中線操作的人

特點:

1. 一般要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來源,不靠股票來維持生活。最好是非常忙碌的人,沒時間和精力看股票,操作股票。(這條的目的是儘量避免長期看股票對操作心理產生的影響,沒有好的心態,就沒有好的操作。)

2.只要有從不被巨大利益所誘惑,知足常樂的心就夠了。他們從不去賭博,不去猜測明天的事,穩健是他們的原則,他們關心的是什麼時後買入,什麼時後盈利100%以上賣出。 3.有一定的股票知識和技術分析能力。(不用像操盤手那麼多,把均線知識和中短線買點技術學會了就夠了,當然,要是有股票基本面的分析能力和未來政策和市場導向的判斷能力就更好了。)

4.他的紀律很簡單,低買高賣,高賣了再低買。(一般從買到賣再到買,要2-3年以上)

5.利用常人的思維來選擇市場的位置是高是低。每月只要聽聽新聞,看看周邊炒股的人盈利情況,大盤的歷史位置的分析,來決定是否進入市場。

他們的操作條件就更簡單了:

(1)當聽到股市暴跌時,他興奮的心花怒放,他意識到機會快來了。

(2)當80%的人都長期虧損時。

(3)大盤經過長期下跌(一般是9個月以上),處於歷史的底部時。

(4)所有的新聞和你周圍的人不再談論股票,大家談股色變時。國內實體經濟並沒有明顯變弱或已經低估嚴重。大多數股票已便宜的讓人垂涎,股市出現多隻2—3元股票。

(5) 此時重倉(50%)買入股票,大盤每下跌10%時曾倉10%直至滿倉。大盤上漲不加倉,每上漲50%-100%時減倉一半,漲至150%可考慮清倉。(此時大盤已經很低了,如使用黃金分割最後一個支撐0.19位置作為買點,估計滿倉的時候少。要真滿倉了,那他就等著買寶馬7繫了。賣出時間是動態的,要根據他的計劃預期和市場熱度來決定。)

(6)選擇1—2只經過長期研究的股票,1只小盤,1只中大盤,要不同行業和板塊。(若你買的股票在大盤上漲中期長時間弱於大盤,你就要降低你的獲利預期了,最小也要30%。此時換股已來不及了。)

(7)買入股票後,離開股市,每月只看一次自己買的股票價格和大盤點位。來決定下一步的操作計劃。

(8)當所有人都談論股票時,尤其是從不炒股的人也想買股票了,賣掉股票,一般盈利100%—150%之間。

(9)此時離開股市,一年內不看股票。繼續忙工作或出去玩,慶祝自己的勝利。(注:股市就是他家的銀行,每1-2年取一回分紅罷了。)

總結:

貪婪和恐懼是人天生的惡習,誰也無法完全控制。意志堅強的人,可選擇做第一種人。剩下的人要想克服惡習,做第二種人是你最佳選擇!而且也不累! 以上分析是大致思路,並不是模式。你要有你的思維和操作習慣。股市千變萬化,沒有任何一種技術和操作模式是萬能的,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好的思維方式和操作習慣才是應對股市變化的唯一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