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號角已經吹響,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征程

改革開放40年|號角已經吹響,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徵程

改革開放40年|號角已經吹響,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徵程

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的輝煌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總結道:“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步入新時代的中國人民,將繼續團結一心、自強不息,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繼續擴大開放的時代浪潮中,譜寫華彩篇章。

從今天開始,《中國報道》開設“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欄,展現改革開放的歷程,講述變革創新的故事,展望開放共贏的未來。

外交部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前中東問題特使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海南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瞭前進方向。

縱觀40年,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為世界矚目。從事外交工作40多年來,我親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目睹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見證了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許多發展中國家在探尋適合自己國家發展道路的過程中願意借鑑中國的發展經驗,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為此感到深深的自豪。

40年波瀾壯闊的不平凡歷程

以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改革開放走過40年波瀾壯闊的不平凡歷程,這是一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改革開放40年來,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推進,我國逐步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向全面開放的轉變,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轉變,綜合國力極大提升。

在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中,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極大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長速度達9.5%,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從1.8%增至15%左右。中國的發展以人為本,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佔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人均GDP從全球排名倒數第三,提升到躋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行列。

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這些成就既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改革開放40年|號角已經吹響,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徵程

中國的改革開放下一步如何發展?這也是不少友人在交談中關心的問題。堅持深化改革,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就是中國的明確答覆。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面臨困難,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堅持開放經濟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也是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之路。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宣佈,在擴大開放方面中國將盡快落實一系列重大舉措:一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二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四是主動擴大進口,今年11月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四大開放舉措彰顯中國主動開放的堅定意志決心,既為中國打開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又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推出新一輪擴大開放的務實高效舉措,為經濟全球化做出了“中國榜樣”。面對保護主義“逆流”衝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亟需國際社會共同堅守。中國的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也必將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習近平主席在宣佈上述四項新的擴大開放重大舉措時,還特別強調要秉持“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儘快落實。這些舉措都是中國的自主決定,不受第三方因素影響,中國將盡快使它們“落地開花”,惠及各方。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中國基於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戰略抉擇,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各國人民,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然而,在當今世界上,確有一些人固守保護主義和利己主義的“零和思維”,將一國利益凌駕於世界利益之上,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普遍認為這樣的舉動最終會給國際社會製造混亂,其後果將會危害別人也不利於自己。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勢所趨

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際社會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需要對話協商、共擔責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秩序;需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堅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需要取長補短、和而不同,增進相互瞭解,實現文明交流互鑑。

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就是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為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重大課題提供了“中國方案”,這就是把握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的提出,首先就是基於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積澱,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達則兼濟天下”的延續,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理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正是通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通衢。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深情回顧了中國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深刻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重要經驗和啟示、世界意義和影響,對在新的歷史當口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作出了最權威的闡釋,向世界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意志和重大舉措。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影響力日益上升的新興國家,中國更加需要世界,世界也更加需要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和認同,並多次被寫進聯合國重要文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高度評價中國的倡議和對世界發展進步的貢獻,認為“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

新時代的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號角已經吹響,與世界交融發展的新畫卷已經展開。當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個或幾個國家的事情,需要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共同參與全球治理,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推動發展進步。

改革開放40年|號角已經吹響,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