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與貿易戰:中美兩國的不同取向

世貿組織與貿易戰:中美兩國的不同取向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美東時間7月6日00:01、北京時間6日12:01,中美雙方同步對第一批340億美元對方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當今世界最大兩個經濟大國之間的這場史詩級貿易戰正式全面開火。

這場貿易戰不僅大幅度提升了全球貿易史上雙邊貿易爭端涉案貿易額最高紀錄,而且充分展現了中美兩國對國際規則、對多邊貿易體系截然不同的取向,進而可能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自由貿易的主要推動力量和命運。

顯而易見,在這場貿易戰中,中方扮演了遵守國際規則、尊重多邊貿易體系的角色,美國則是“踢開黨委鬧革命”,不僅悍然無視、踐踏世貿規則以其國內法單方面向同屬世貿組織成員方的中國發動這場貿易戰,就連世貿組織本身,也想幹脆一退了之。

在此之前的6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併為此專門召開新聞發佈會,中國向世人再一次昭告宣示自己對外開放的決心;同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兩天之後又聯合發佈2018年版《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對外資開放範圍和程度邁了一大步,確確實實超出了世人此前的想象。

7月2日,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已經起草了《美國公平與互惠關稅法》草案,允許美國放棄世貿組織的非歧視等基本原則,賦予美國總統在關稅談判等方面更大的自由裁量權。若該法案獲得通過,事實上等於美國退出世貿組織。儘管白宮發言人當日信誓旦旦矢口否認,但空穴來風,從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尤其是今年以來在國際貿易事務上的做派來看,此說恐怕不是“謠言”,而是“遙遙領先的預言”。其後,特朗普本人的一些威脅性言論更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懷疑。

正是在對待世貿組織這個全球性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態度上,最充分地體現了中美這兩個當今世界最大經濟大國不同的觀念和取向,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兩個大國、乃至整個世界格局未來的走向。

無論你希望還是不希望,經濟全球化都已經是一個必須直面的現實,在這個各國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只有置身於開放的市場之上才能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企圖通過退出多邊自由貿易體系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啻為緣木求魚。

許多人指出,特朗普的整個外交政策思路帶有濃重的、獨行其是的“藍水”色彩,企圖利用自己獨一無二的全球地位最大程度地攫取權力與財富。特朗普國家安全團隊中的藍水戰略家們認為,是美國的實力而非多邊機構,使西方生存下來。然而,倘若沒有這些多邊機構,美國能夠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今天這種幾乎覆蓋全球的地步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017年美國實際GDP僅佔全球15.4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庫數據);山姆大叔果真以為在國際貿易領域“踢開黨委鬧革命”、獨行其是更能增進自身利益?特朗普更應該重溫1930年代美國《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的前車之鑑。

我們不否認現行世貿組織規則有不少不如人意之處;我們對貿易霸權不感興趣,不會主動去爭奪,更不會去搞新形式的“兩個平行世界市場”;但我們承認世貿組織多邊自由貿易體制對全球經濟貿易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這個體系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願意在這個體系之中去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

如果歷史將事實上的自由貿易旗手責任賦予中國,中國將承擔起這個責任。擴大對外開放是我們的自主行為,其起源、走向皆與中美貿易戰無關;但中美貿易戰實際交火,意味著在雙方相互加徵關稅期間,美資企業不能享受中國新的擴大開放措施創造的機遇。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世貿組織與貿易戰:中美兩國的不同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