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重簽梧桐樹協議——ATO社區發起人:高東亮

火訊財經注:過去的一年,區塊鏈持續成為社會探討的熱點話題。那麼,區塊鏈的核心應用場景是金融業嗎?是的,展望未來,本文基於區塊鏈經濟的新”梧桐樹協議”,將給人類帶來一個以智能化通證交易系統為核心、極低交易成本,具備分佈式商業特徵的新金融體系。

區塊鏈重籤梧桐樹協議——ATO社區發起人:高東亮

一、傳統金融模式亟待革新

讓我們回顧歷史:1792年,美國24名經紀人簽署“梧桐樹協議”,奠定華爾街基礎,金融為人類社會高速發展插上翅膀;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華爾街飛速發展,金融行業登上王座,世界經濟逐步虛擬化、數字化;在精密的金融工具調控下,典型的經濟危機遠離人類,但每十年左右爆發一次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各國不斷增發貨幣應對危機,全社會價值分配嚴重向核心的金融集團傾斜;經過200多年的發展,過於集中化的金融產業逐漸從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角色轉變成各種社會問題的源頭,“佔領華爾街”運動也應運而生。2009年,經歷二十多年的孕育,比特幣誕生,使用一系列IT技術打造了去中心化的數字黃金,區塊鏈經濟揭開序幕。

目前,全球普遍存在金融槓桿過高的情況,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則通過增發貨幣和增加槓桿的方法就更難以有效了。鑑於出現下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很有可能空前嚴重,那麼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就是人類的一大課題。

區塊鏈技術被稱之為構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技術,金融的核心是優化人類調配資源的效率以創造和傳播價值,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的區塊鏈經濟將以改造金融業為核心目的並逐步互聯網時代的新金融體系。用新技術、新模式重籤“梧桐樹之約”已成必然。

二、區塊鏈經濟學解讀“梧桐樹協議”

“梧桐樹協議”是一份極其簡單的共識協議:第一,只與在梧桐樹協議上簽字的經紀人進行有價證券的交易。第二,收取不少於交易額0.25%的手續費。第三,在交易中互惠互利。從區塊鏈經濟學角度,我們作出如下解讀:

第一,構建可信社區

“梧桐樹協議”本質是構建一個獨立的、享有交易特權的有價證券交易聯盟,這個聯盟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雛形,也奠定了美國華爾街的基礎。“梧桐樹協議”形成共識的基礎是基於熟人圈層的可信交易社區,在初期可信的交易聯盟對規範市場、提供流動性、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隨著金融業逐漸在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後來逐漸發展成金融寡頭利益集團,甚至可以控制政府決策,金融業開始利用其特殊的中心地位不斷從其他行業吸取利潤,慢慢成為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源頭是華爾街金融利益集團的過度金融創新,但最後買單者是美國全體納稅人、美國的實業甚至是全世界各國。這是權利與責任嚴重的不對等和不公平,後來催生“佔領華爾街”運動也就不奇怪了。

“梧桐樹協議”所驅動的社區註定是屬於少數金融貴族的,註定是走向追逐壟斷利益的,最終也註定因為過度增加社會交易成本而成為人類歷史社會發展的阻礙。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看,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陌生人之間的可信社區,將建立更為廣泛的價值交易社區。

第二,確保社區內成員最低利益

“梧桐樹協議”約定了社區內成員最低利益,破壞規則者將被社區驅逐。在社區發展的初期,保證了避免惡性競爭而促使社區成員因為確保利益和榮譽而選擇傾向於做有利於社區和社會的事情;隨著華爾街金融利益集團成為社會核心,這一約定慢慢變成少數金融寡頭共同謀求暴利的基本約定。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到來,人類信息流、物流、人流的週轉速度大大加快,社會總交易成本不斷下降。從信息敏感型的傳媒廣告業和商貿業開始,傳統的依靠壟斷信息來賺取信息不對稱收益的商業模式紛紛坍塌,Amazon、Google、Facebook、阿里、騰訊、京東等巨型互聯網公司拔地而起,人們獲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生活便利性迅速提升。但是,同樣信息敏感性的金融業並未受到實質性衝擊,反而由金融集團佔有和消耗了更多的社會資源,這是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看,新的金融系統的目標應該是不斷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應該約定的不是最低交易費而是最高交易費。通過新的技術實現大規模的共識,並將降低交易成本節省出來的資源通過某種可靠的技術手段分配給儘可能多的人,社會核心分配機制將由“按資分配”轉向“按勞分配”。

三、區塊鏈經濟:貨幣存在趨於消失的可能性

從比特幣開始,基於區塊鏈的各種代幣往往被打上濃厚的貨幣特徵,似乎區塊鏈經濟的目標是用“數字貨幣”替代“法定貨幣”,是變革人類的貨幣體系的。這可能是區塊鏈經濟發展中最大的誤會,

我們首先假設實現了完美的區塊鏈經濟,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完美的區塊鏈經濟:基於區塊鏈實現全部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本等各種字眼)的通證化,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通證之間的實時交換。在這種場景下,人類將不需要貨幣。

貨幣的定義是:一種充當人們廣泛接受的支付手段並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人類需要貨幣這種一般等價物的核心原因是:第一,物物交換條件下,人們無法記住所有的交易對,有了貨幣,人們記住與自己相關商品與一般等價物的交易對即可;第二,物物交換條件下,人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交易對手,有了貨幣,人們用一般等價物可以在市場換到任何商品。因此,在缺乏技術條件情形下,貨幣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人們的交易成本,是歷史的必然。

但隨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記住交易對和實現複雜多方交易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給程序完成,人們對於貨幣的需求將逐步下降。實際上,中國電子支付的蓬勃發展已經讓中國的主要城市快速走向無現金社會。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看,隨著大量數字資產的產生和新技術的應用,人們生活中對於貨幣的需要會逐步降低。法幣並不會被某種數字貨幣所完全替代,而是將使用新的數字技術構建新的貨幣體系,就像用“法幣”替代“金屬貨幣”。區塊鏈經濟會催生大量代表真實價值的“token”、少量類似比特幣的虛擬大宗商品;而今天通過ICO模式產生的“數字貨幣”內在價值為零,更不會取代法幣。

四、區塊鏈經濟落地:採用ATO模式降低交易成本

區塊鏈經濟將產生大量代表真實價值的”通證“,那麼這些“通證”是如何產生的呢?有什麼作用呢?我們認為:ATO是其中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

ATO,Asset Tokenization Offerings,資產通證化首發,用通證代表資產未來的現金流,並用通證激勵資產形成過程中的人類行為。ATO是基於區塊鏈經濟的一種“新證券”,將替代傳統金融市場的股票、債券等基礎金融工具。

其具備以下特徵:

1、去公司化

在傳統金融模型和組織架構中,以公司或類似公司的組織形態組織各項資源並營運獲利是必須的。但是,公司化運作必然需要支付管理成本,需要依靠規模化來平攤成本,否則將入不敷出,這帶來的一下問題:

第一,只有一定規模以上的公司才有支付足夠管理成本並實現IPO的可能性,廣大中小企業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第二,公司管理層存在代理問題,很難以社會利益最大化或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結果是管理成本越來越高,直接提升公司內部交易成本;

第三,互聯網大大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大公司往往因為內部交易成本過高而趨於瓦解,實際上精細化的中小企業才是社會的發展方向。與”梧桐樹協議“一樣,公司作為三百年前的組織創新,曾經祈禱了極大的正面作用,但其侷限性正日漸體現。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看,去公司化是趨勢,可以通過”通證化“的方式直接實現各類資產上市交易,將資產的持有人、使用人、管理人等的利益儘可能統一起來。資產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虛擬資產等。

2、去中介化

在傳統金融模型中,為了確保可信交易,需要各種中介機構:銀行、投行、保險、信託、基金、律所、審計公司、評估公司……。這種依賴於第三方信譽的運作模式有以下缺點:

第一,隨著中介機構的集中化,交易成本越來越高;

第二,高度集中的中介機構逐漸擁有了某種權利,向實體企業收取越來越高的額外溢價;

第三,權利與責任的不對等,導致中介機構不誠信所帶來的成本和收益不對等,缺乏足夠懲罰機制的規則推動中介機構更傾向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堅持誠信;

第四,中介機構獲取了超額收益,而中介從業人員激勵不夠,導致中介機構內權力尋租等腐敗現象屢禁不止。

因此,通過某種機制實現可信交易的目的,以替代目前強烈以來可信第三方的金融模型。

從互聯網得到廣泛應用那一天開始,人類社會去中介化的趨勢已經無法逆轉。作為最強大的中介組織之一,去化金融中介將有望使人類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並有助於實現人類整體福利的帕累托最優。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看,使用通證作為激勵手段,將一部分可信機制交給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通證系統,一部分可信計算交給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並通過區塊鏈經濟機制實現對必要的中介人的評價和激勵,盡最大可能降低其作惡的概率。

3、分佈式商業

在傳統金融模型中,金融機構都是超級中心化機構:總部為何核心城市的金融區,然後通過金字塔機構管理分佈在各處的分支機構。這種模式的缺陷是:

第一,系統反應速度越來越慢,越來越難以應對進入信息時代後社會的加速趨勢;

第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第三,應對風險能力偏差,經常因為某個部門的風險導致整個金融機構崩潰。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採用分佈式商業模式,使用基於區塊鏈的通證系統作為基礎設施,將真正釋放金融從業人員的能力,降低整個系統的風險。

4、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系統去盈利化

對於中介機構而言,所有的盈利都可以看作社會調配資源所支付的交易成本。從整體社會而言,中介成本越低越好,直至趨近於零。

從區塊鏈經濟角度,可以將金融中介人的數據、交易記錄、承諾等進行可信記錄,構成金融中介人的信譽基礎。作為個體參與者,可以通過系統獲利;而對於通證系統,不應該收取必要的系統手續費之外的任何交易費用。

我們認為:基於區塊鏈經濟是通過去公司化、去中介化、分佈式商業、去盈利化來實現金融交易成本不斷降低,資產直接獲得流動性,並且通過通證系統實現低成本的協作,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五、新“梧桐樹協議”

基於區塊鏈經濟系統,新的“梧桐樹協議”應該如何簽署呢?

1、基於區塊鏈家構建可信社區

新“梧桐樹協議”應該是基於更為廣泛的社區,金融中介人、投資人、資產運作人等都是社區成員,共識基礎是資產及相關行為安全地記錄在支持資產通證化的區塊鏈公鏈上。

1792的“梧桐樹協議”,是一個封閉體系;新“梧桐樹協議”,是一個開放體系,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符合這個協議,信任機制交給區塊鏈經濟系統來完成。

2、交易成本趨向於零

1792年的“梧桐樹協議”,約定了最低交易費用;新的“梧桐樹協議”,將詳盡辦法儘量降低系統交易成本,並趨近於零,將利潤讓給實體行業及參與通證系統的個人。

3、通證持有人共享區塊鏈經濟系統的收益

通證系統本身是非盈利性的,但其自身具備很強的外部性。區塊鏈經濟的外部性將集中表現在通證系統的通證價格上,而全體社區參與者將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分享整個系統的增長:

第一,利用通證系統實現自身價值,根據“按勞分配”原則獲得收益;

第二,持有通證系統的“通證”分享通證系統的長期增長。

展望未來,我們會發現上百萬的基於各種資產的“通證”,通過人工智能系統進行交易,數字經濟將與實體經濟逐漸融合,社會出現大量的自由職業者,整體社會福利獲得實質性提升,收入不平等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經濟發展更為穩定。基於區塊鏈經濟的新”梧桐樹協議”,將給人類帶來一個以智能化通證交易系統為核心、極低交易成本,具備分佈式商業特徵的新金融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