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豈能刷出來?

碧海銀沙網訊(文/夢 音

編輯/文 和 雅 竹)近日,身邊的朋友跟我聊起了“賺外快”的經歷,對方利用下班時間給網店“刷信譽”,自己坐在電腦前輕鬆點擊鼠標,對店家的商品給予“好評”,便能收到店家派來的工錢。雖然這些工錢不高,但這畢竟是自己的辛苦所得,還是有點意思。

聽後筆者陷入了沉思。按正常的做法,所謂“刷信譽”其實就是自己並沒在網店購物卻對該網店商品進行好評,無中生有出系列好評和點贊。在網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浪潮中,店家使用各種各樣手段進行促銷和提高自身信譽,從而吸引更多顧客前來“幫襯”,本應能夠理解。但是,再細細想一想,如果商品的質量並沒有實際效應,或者根本與好評的信息相差甚遠,甚至商品質量惡劣,這樣的“刷信譽”行為豈不是“誤人子弟”,讓人上當受騙?再者,當店家習慣使用“刷信譽”的手段來贏得顧客眼球,從而獲得經濟效益,而不注重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本身對網店的成長和更好地融入電商大戰,也是十分不利。

關於“刷信譽”的種種弊端,其實到頭來受傷的依然是我們的消費者。當我們看到商品好評如潮便毫無防備地網購了商品,卻不知在這好評來得那麼容易——輕輕敲動鍵盤和點擊鼠標便可,只不過商品質量或許並沒有可靠和保證,無疑要歸咎於“刷信譽”行為。這需要當事店家正視信譽的真正內涵,相關職能部門也需要積極引導店家要合理、正確地誠信經營,以及嚴厲打擊一些不法欺詐行為出現。

但是,從身邊的朋友那裡我也深知,要減少“刷信譽”影響,還得我們每個人的配合和支持,而不能輕易成了“刷信譽”的不良推動者。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普通市民,面對店家的商品和服務,在給出“好評”前要多思考一下,怎樣的評價才是最恰當最科學的,不誇大也不貶低,對自己負責,也給其他人一個網購參考和標準。說到底,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弄虛不作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