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海子母親操採菊(編者注:操採菊是其父母起的名字,在上身份證時,因當地方言發音被誤寫成操彩竹。本文提及時以其更認可的名字“操採菊”為準)的家,在安徽懷寧查灣村的一棟鄉村住宅裡,這棟住宅被掛上“海子故居”的匾牌,也承載著海子紀念館的功能。“海子故居”裡單闢了個小房間,裡面存放著海子的藏書、照片、遺物、詩歌、朝拜者的題字……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今年端午節,我們去海子的故居進行拜訪,以上圖片拍自海子故居里的“歷史的房間”

一有空,操採菊就會讀海子的詩。有時是在家裡讀,有時是去海子墓地讀。家裡人一般都不讓她去海子墓地讀詩,怕她情緒上受不了,但是操採菊很多時候都堅持用這樣的方式跟海子對話。

不過,在海子生前,這位只有小學文化的母親並不太瞭解海子的詩歌。她是在海子死後,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海子故鄉時,才開始研讀海子詩歌。90年代未,詩人西川整理出版《海子詩全編》後,操採菊開始系統讀海子的抒情短詩。

“我最喜歡讀海子的抒情短詩。現在八十幾了,還能背誦幾十首海子的短詩。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祖國(或以夢為馬)》《給母親(組詩)》《麥地》《日記》等。”

——這幾首詩被操採菊在多個場合提起,操採菊說每次朗讀時都給她帶來觸動。今天我們為大家梳理海子母親提及的這幾首詩及它們背後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順便為大家預告:

我們特別邀請了海子母親及詩人、音樂人來到桂林,將於6月27日18:30—21:00在獨秀書房旗艦店舉行“海子,一個詩歌的神話”新書分享會,還將於6月28日19:00—21:30在水印書院舉行“神的故鄉鷹在言語——陪海子母親讀詩”海子詩會。

6月28日活動因人數超過上限已截止報名,6月27日目前尚有報名名額,歡迎按文內所示方式進行報名。不能到現場的朋友可以按文中所述預約觀看直播。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6月27日-28日

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6月27日-28日,

我們特邀海子母親及詩人、音樂人,

在灕江畔、山水間、星空下,

完成一次詩與音樂的朝聖之旅。

一、2018·灕江畔·海子詩會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

——陪海子母親讀詩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活動時間

2018年6月28日19:00—21:30

活動地點

水印書院(廣西桂林市桂磨路)

活動嘉賓

海子家人

操採菊(海子母親)

查曙明(海子弟弟)

查舜君(海子弟弟)

查平生(海子堂妹)

詩人

燎原、顧彬、龐培、楊鍵、劉春

音樂人

莫西子詩、冬子、背背

主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

水印書院

活動直播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預約觀看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二、海子,一個詩歌的神話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海子詩文選》

新書分享會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活動時間

2018年6月27日 18:30—21:00

活動地點

獨秀書房旗艦店(桂林市七星區五里店9號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總部大樓一樓)

活動嘉賓

操採菊(海子母親)

燎原(詩人)

龐培(詩人)

楊鍵(詩人)

劉春(詩人)

查曙明、查舜君(海子弟弟)

查平生(海子堂妹)

主持人

黎金飛

現場朗讀的詩集來源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海子詩文選》

(關於這本書介紹詳見:海子 | 他只活了25年,卻為後世留下了200萬字的詩歌)

活動報名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活動直播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預約觀看

主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文藝分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觀文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詩想者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6月27日-28日到場的嘉賓

他們這麼提起海子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音樂人冬子:這時代有很多海子詩歌的譜曲者,我是其一。2007年受十三月詩配樂活動的邀請,參與為詩歌譜曲的活動。當我讀到海子兄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不知為了什麼,淚流滿面。或許是從中體味到一絲絕望,也或許是我當時的境遇。在讀誦記熟後,第二天中午用了不到半小時,將之前偶然得之的旋律跟這首詩相合了。這次是在詩人龐培的邀請下來到這裡,能將這首詩,唱給喜歡海子詩歌的朋友們聽,是我的榮幸。希望更多以夢為馬的人們聽到,並傳遞這些美好與溫暖。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查曙明(海子弟弟):從我記事時起,我哥海子給我留下的印象,讀書聰明,勤奮。為人處事,大方,陽光,時尚。海子生前很少同我談論他的詩歌。我是在上世紀未,海子北大校友詩人西川老師整理出版《海子詩全編》後,才系統接觸到海子的詩。更多讀的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我讀海子的詩,大多還是情感式閱讀。這次陪老母親參加桂林詩會,是因為廣西師大出版社最近編選了《神的故鄉鷹在言語:海子詩文選》。老母親和我們覺得此版海子詩文選,無論從封面設計,還是從所編選的篇目都獨具特色。(所以)老母親就想趁現在自已身體健康狀況還允許的時候來廣西師大出版社總部看看。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詩人燎原:我來參加這個詩會,當然首先是因為我編選了《神的故鄉鷹在言語:海子詩文選》一書,也希望當代讀者能進一步地認識海子。從五月底到現在,我因多個詩歌活動一直“在路上”。從福建漳州、山東濟南,到貴州畢節、青海互助。每個詩歌活動上,詩人們在一起時都自然會談到海子。足見海子在當今的影響之深遠。雖如此,但我的感覺是,許多人對海子的認識仍然比較片面。而我編選這部海子詩文選,就是想通過對海子作品總量的“瘦身”和“精華”的提取,使一個更為精粹的海子“水落石出”。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詩人劉春:海子不是現在才成為現象和傳奇的,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海子已經是一個傳奇了。在中國當代詩歌版圖中,海子是讀者最多的詩人之一,能和他相比的大概只有顧城吧。直到今天,海子都還在被閱讀著、被關注著、被研究著,而且越讀越新鮮,越研究越有新意。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謎團有待考證和解開。

比如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詩歌,它的底蘊是歡快的還是悲涼的?比如海子在寫作初期是否受到過朦朧詩人的影響?在我看來,他是偶爾會受到一點點顧城的影響的,但很快就擺脫了。比如海子的第一部詩集、油印的《小站》,與他後來的寫作風格差距是相當大的,那麼海子是如何尋找到後面那種我們所熟悉的熾熱、急促、深情的寫作風格的?都值得好好研究和考證。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背後的故事:

海子母親與海子的詩

1.關於《給母親(組詩)》

操採菊說,《給母親(組詩)》,是海子死後她經常誦讀的詩歌,每一次都是一字一句反覆誦讀,每一次都讀得她眼冒淚花,“因為每當讀著這首詩,彷彿我的兒子就浮現在眼前。我會感到,他並沒有死,他就活在我的生活裡,活在我的心中。”

2009年,海子去世20週年祭,詩人西川、詩人大仙,作家張馳、於困困等一行人去看望她,於困困在《不上流,不下流》一書中如是記錄下當時的場面,同樣也提到了《給母親(組詩)》:

她從床沿摸出一本《海子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問她:“您讀海子的詩?”她便回答:“是的。以前不知道海子在寫什麼,他出事後,我就開始念他的詩。”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海子母親操採菊

……

她又翻到《給母親(組詩)》,邊讀,邊停下來說說她的理解(編者注:下文中灰色字體為操採菊的理解,包括對其語言和動作的描述):

給母親(組詩)

風很美 果實也美

小小的風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也美

水很美 水啊

無人和你

說話的時刻很美

你家中破舊的門

遮住的貧窮很美(風美,水美,就是我們家這麼窮,他也覺得美啊)

風 吹遍草原

馬的骨頭 綠了(這說的是他自己,馬是他自己,就跟那個“以夢為馬”的馬一樣)

泉水

泉水 泉水

生物的嘴唇

藍色的母親

用肉體(捂住自己的胸口)

用野花的琴

蓋住岩石

蓋住骨頭和酒杯

母親

老了,垂下白髮

母親你去休息吧(他讓我去休息,可是他現在休息了,我還在人世)

山坡上伏著安靜的兒子

就像山腰安靜的水

流著天空

我歌唱雲朵

雨水的姐妹

美麗的求婚

我知道自己頌揚情侶的詩歌沒有了用場(他早就打算好了,所以都沒有用了)

我歌唱雲朵

我知道自己終究會幸福

和一切聖潔的人

相聚在天堂(他現在上了天堂,他幸福了)

媽媽又坐在家鄉的矮凳子上想我(指地上的一隻板凳)

那一隻凳子彷彿是我積雪的屋頂

媽媽的屋頂

明天早上

霞光萬道

我要看到你

媽媽,媽媽

你面朝穀倉

腳踏黃昏

我知道你日見衰老(她摘下毛帽,讓我看她的白頭髮)

語言和井

語言的本身

像母親

總有話說,在河畔

在經驗之河的兩岸

在現象之河的兩岸

花朵像柔美的妻子

傾聽的耳朵和詩歌

長滿一地

傾聽受難的水

水落在遠方(他去了遠方,再也不回來)

2.關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當越來越多的人來海子故居探望,他們問操採菊索要簽名時,每一次操採菊幾乎只寫八個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人問起為什麼不題寫《給母親(組詩)》的詩句時,操採菊回答,“這是兒子嚮往的生活。我希望喜歡海子喜歡海子詩歌的人,同樣有這樣嚮往的生活。”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操採菊媽媽的簽名。本圖來源:”秋風破“公眾號

3.關於《日記》

2016年7月25日,在青海省德令哈市巴音河畔海子詩歌陳列館,首次參加海子青年詩歌節的操採菊,用安徽口音讀完《日記》(又名《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前兩屆海子青年詩歌節,家人都不允許年事已高的她來德令哈,擔心她高原反應,但是她一直堅持,終於參加了第三屆海子青年詩歌節,她說,“1988年,海子去西藏遊玩,路過德令哈,寫了《日記》。如今,德令哈不僅建立了海子詩歌陳列館、海子詩歌碑林,還每兩年一屆舉辦海子青年詩歌節,來紀念我的兒子海子的詩歌成就。作為他的媽媽,我早就想來這裡看看海子走過的地方。”

6月27日-28日,陪海子的母親讀詩

海子母親在德令哈第三屆海子青年詩歌節上朗讀海子的詩。本圖來源:”秋風破“公眾號

4.關於《麥地》

《麥地》這首詩對操採菊來說也有特殊的意義——海子的詩歌裡常常提起“麥地”這個意象,除了《麥地》,還有《熟了麥子》《五月的麥地》《麥地與詩人》等詩——操採菊回憶過往,常常會記起這樣一個情節,使她能理解為什麼海子總是在詩裡對麥地心存感恩和敬畏:

有一次,海子和弟弟查曙明幫她收割麥子,操採菊遠遠看見有枚麥穗遺失在地頭,她讓海子去拾起來,與成捆的麥穗歸攏在一起。那時她對海子說過,“每顆糧食都是老天的恩賜,不能隨便糟蹋。”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整理自:1.《不上流,不下流》,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2.《海子媽媽:面朝大海,誦讀海子。|謹以此文紀念海子去世29週年》,文 | 彭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