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實地探訪拼工廠,解密拼多多「爆紅」的商業邏輯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獵雲網(微信:ilieyun)上海】4月3日報道 (文/史藝敏)

被控訴“便宜沒好貨,消費降級的巨頭,罰多多……”社交電商巨頭拼多多一路成長夾雜著強烈的爭論與質疑。爆款+低價+免佣金+社群的運轉模式是否靠譜?9.9元秒殺怎麼玩轉成本結構?便宜真的有好貨?帶著疑問,獵雲網實地探訪了位於江西瑞昌的植護、可心柔這兩家紙巾工廠。

瑞昌是江西九江的下屬縣級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之稱。北襟長江“黃金水道”的地理優勢,四通八達的鐵路,廣袤的待開發腹地,使得其成為九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衛星城市。

坐落於瑞昌的兩家拼多多工廠,其中植護是純社交電商,可心柔擁有近二十年的代工廠歷史。尋求發展轉型的他們,入駐拼多多僅兩年時間,幾乎以“零廣告”投入,完成932萬+訂單,高峰期兩家甚至一天能賣出20萬單。如果統一按28包/單的規格來算,兩家公司相當於共賣出了2.61億包紙巾,成為平臺的“紙巾雙雄”。不僅如此,為滿足運力需求兩家還自建物流體系,迅速躋身行業二線龍頭品牌。

本次的探訪之旅,以兩家拼工廠為代表,通過展示原材料、工藝、供應鏈,以及成本結構等信息,解密眾多拼品牌背後的商業邏輯。

定製化產品+壓縮供應鏈,打造爆款讓利成本

在拼多多上起家的這對“鄰居”,各有來頭。

植護創立於2014年9月,是由來自福建閩江學院軟件工程系的5名大學生攜手創立,走純電商的品牌發展路線。僅用4年時間,便有躋身行業龍頭之勢。可心柔則是一家老牌代工廠,背靠老牌紙品公司浙江弘安紙業,此前常年為歐尚、大潤發等零售企業代工紙巾產品,擁有浙江嘉興和江西九江兩個生產基地,轉型線上看中了拼多多的流量紅利。

進入拼多多兩年多時間,兩家工廠都將產品與成本玩出了花樣,在拼多多用戶中打響了品牌。而這離不開上游供應商理文集團的後勤保障服務。

理文集團是亞洲最大的原料造紙集團之一,成立於1994年,並且於2003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位於長江邊的工業園區,佔地面積達160萬平方米,還設立了物流、電商園等配套產業。

理文集團為兩家品牌提供原料供應、廠房租賃等,從源頭縮短拼品牌們的成本。

一艘艘剛剛靠岸的萬噸貨輪,載著從加拿大、智利等國進口的桉樹紙板,和國內四川等地的竹漿原料。碼頭的起重臂不斷起吊,將原料送往1公里外的理文集團車間。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隨後在理文的全自動化流水線上,原料紙漿完成打漿、烘乾、出紙、質檢等工序後,成為一張張乾淨整潔的“大號紙巾”,直接被送往理文集團園區內的兩家拼品牌工廠中。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探訪日,在可心柔的工廠中,賣出166萬單的爆款單品“竹漿本色”正在加緊生產,一包包紙巾乘坐過山車般的流水線後,直接進入隔壁物流車間,以29.9元的價格分發向全國各地。

這款爆款紙巾成本結構非常透明:按28包規格來算,平均每包售價僅為1.067元,相當於一張紙巾只有1分錢。

其中,每包紙巾快遞物流費用為0.125元/包,生產成本為0.91元/包,淨利潤僅為3.2分錢一包。

也就是說,29.9元28包的規格,每單才僅有不到9毛錢的利潤。但這包紙巾的質量,與一線品牌並無差異。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低的成本,訣竅在於定製化產品+壓縮供應鏈。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可心柔的電商負責人吳立營說,他們發現許多拼多多用戶在意性價比,“覺得大張紙巾浪費”。為此,工廠特地推出180mmX122mm的小規格竹漿本色抽紙,並將生產線遷移到原料供應商理文集團的園區內,運輸成本從300元/噸,直線下降到”8元包郵”。

事實上,這種調整並非“偷工減料”,而是市場供需雙方的自然選擇——在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區間內,把產品質量做到極致,滿足更廣大人群的“夠用就好”需求,追求薄利多銷。

在兩家品牌的負責人看來,他們產品的唯一核心點是‘夠用就好’,工廠直髮削減掉品牌營銷費用,並儘可能的壓縮供應鏈成本,把一兩款產品做到極致性價比,類似於紙巾界的迪卡儂、宜家。

解密拼多多模式:少SKU、短爆發、高單量

Made in China走遍全球的背後是中國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漲,外貿的訂單在不斷減少。

而對於工廠來講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訂單量的不穩定。訂單持續變少的時候,會導致整個開工不足,機器使用率不足,開銷成本變高,逐漸陷入單件商品的生產成本攤銷加價,固定資產折舊不斷上漲的死循環。

就中國產業帶發展模式來說,外貿訂單減少必然導致越來越集約化的發展路徑,即大廠壟斷外貿訂單,小場轉做內銷生意。

然而內銷的生意也不見得好做。中國國情面臨著線下渠道冗長的弊端。商超進場費高、賣不完強制退款、賬期長,最終導致渠道流通成本高,收益風險性大。

就拿可心柔來說,可心柔以前是給超市做代工,但利潤都是留在超市;於是可心柔考慮轉型成為獨立品牌走到線上獨立運營。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根據拼多多的數據顯示,其在兩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孵化出近千家類似可心柔與植護的“拼工廠”,並且訂單量出現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爆發式增長。

工廠品牌能與拼多多共同崛起,核心原因到底是什麼?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解釋說,根源在於拼多多模式不再是“買流量—灌商品—催交易”的傳統搜索式電商,而是“注重商品+消費接力”的新電商。

(一)以商品為顆粒度

拼品牌以商品為顆粒度,走少SKU模式。工廠專注於打造幾款爆款產品,提升單品產能,將成本降到極致。少SKU的模式,因為不需要過多的調整產線,使得整個運轉效率極高。並且後續的包裝、耗產規格相同,統一定製,大大降低了成本。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二)平臺無進場費無佣金,C2M模式節省成本

C2M模式下,消費者直接對接工廠,省略中間環節,用最短的鏈路瞭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對此強調:拼多多沒有任何的進場費和佣金,用最讓利消費者和商家的模式,讓更多的人認可拼多多是“服務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的理念。

拼多多希望幫助可心柔和植護這樣的工廠或者品牌,尋找真正適合拼多多消費者的產品,然後打造成爆款,在渠道零費用的成本下直接推給消費者,然後最終形成一個爆款,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三)小成本風險實現品牌化

拼多多爆款邏輯的背後存在著與淘寶、京東等電商的大不同,其中一點就是體現在搜索引擎上。單一爆款產品,口碑炸裂是傳播模式,省去了品牌宣傳營銷的成本。

猎云网实地探访拼工厂,解密拼多多“爆红”的商业逻辑

比起其他電商平臺需要通過講故事,找代言的多類包裝做營銷,用高價位買好廣告位來說,拼多多的平臺給到商家最簡單最讓利的保障。“一定程度上,拼多多是最適合工廠型商家的平臺。”達達表示,拼多多與工廠品牌非常契合“便宜有好貨”的商業邏輯,未來拼多多將加大投入,與新生品牌共同成長。

暫時不考慮盈利與自建物流

“現在可以講的是,可能在未來幾年中,盈利都不是我們主要考慮的事。”達達告訴獵雲網。

據瞭解,拼多多平臺的流量成本自掏腰包,全部免費給到商家;加上必要的公司開支、冠名廣告費用等,目前拼多多還處於燒錢砸市場的狀態。

達達強調:“拼多多現在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拼多多,願意到拼多多來買東西。同時在拼多多的平臺上,誕生出越來越多的植護和可心柔。關於賺錢,我們現在真的沒有計劃和時間表。如果有一天我們準備這麼做了。我們一定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

同時對於應對爆款產品的物流供給層面,達達明確表示拼多多平臺暫時沒有自建物流的計劃。

為應對拼多多的強勢狙擊,阿里推出了低價版、京東也在大力拼購,巨頭們打起了防禦攻擊戰。拼多多背靠騰訊微信,倚靠強有力的社交基因帶來的巨大流量支撐,是其高速成長的關鍵力量。未來,拼多多如何應對大佬們的狙擊,如何探尋出適合發展的商業模式,時間將給予最好的答案。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26373

AD:進擊•融合 獵雲網&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產業峰會 將於4月17號在深圳大中華希爾頓酒店舉行。這裡有最深度的思考,最有價值的投資建議,以及最酷的黑科技展示,精彩不容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