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2月27日,碧桂園+富士康聯合體再度以底價奪得增城朱村地塊,樓面地價8371元/㎡。還是定向拍賣的土地,還是熟悉的聯合搭檔。該項目作為8k液晶面板研發中心就是為富士康量身定做的,至於和哪個房企搭夥合作也早已有跡可循。產業地產已成為了房企拿地的突破口,也是產業企業與城市談判的籌碼。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產業地產項目拿地經驗,共同學習。

一、土地及操作方法劃分

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二、存量地—股權轉讓拿地模式

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已有成功案例:

瀋陽渾南項目: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銷售、當年對接;

項目背景

原土地方通過掛牌交易獲取。項目佔地8.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萬。土地性質:商|業(會展產業及配套設施)。

主要證件、批文及變更:

土地證

用地規劃變更一—容積率變更(從3.5變更至5.61)

《用地性質及功能情況的說明》一由商業調整為“酒店、寫字樓、商業裙房、住宅”

開發進度:施工圖己做完,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辦理爭取了時間

債權債務:債務關係明晰,無抵押,擔保等或然負債

場地現狀:少量拆遷,補償協議已籤,政府主導,土地方配合

獲取方式:股權轉讓

資金支付節奏:總價款37500,分五次付清。首付款9900萬,完成100%股權轉讓。地價支付槓桿比達到3.79。

土地證分割:住宅、商業兩個土地證,為後期對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拆遷:半年內完成拆遷。

開工時點:確權後6個月內達到開工條件

項目利潤:住宅2.1億(按現價估算)商業3.88億

大連項目:當年拿地、當年對接,但因未明確規劃指標,致使該項目兩年未開工。

三.存量地—項目轉讓拿地模式

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已有成功案例

北京生命園:無負債、無抵押、淨地,符合“6+3+3”策略,總地價可全部計稅,無實質歷史遺留問題;

四.招牌掛:拿地模式

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已有成功案例

招牌掛案例1

參與招牌掛背景

集團要求:XX年獲取建面20萬平米左右的土地儲備,實現鞍山公司持續經營格局。在拿地方式上,不排斥參與招牌掛,但要求控制地價款。

地區公司經營能力:鞍山公司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項目運營能力領先於第一方陣開發商和本地開發商。鞍山公司拿地意願強烈,價值發現能力較強,對公開市場關注度較高。

項目基本情況:佔地8.46萬平米,建面20.99萬,總地價款11680萬,需一次付清。

拿地準備:在與政府充分溝通基礎上,獲知本次掛牌競爭不激烈,存在以較低價格獲取項目的可能性。

經集團戰略投資管理委員會授權,鞍山公司參與掛牌,最終以底價摘牌。

招牌掛案例2

項目概況

佔地767.54畝,建面約100萬平米,土地性質為綠地,地面有少量農房及廠房需拆遷。

合作方式

前期與政府勾兌,簽定投資協議,約定掛牌底價。我方前期墊付約30%地價款進行徵地補償、拆遷補助、徵地組卷等,鎖定項目。

合作流程與政府簽定投資協議——用地規劃變更—簽定拆遷補償協議——徵地組卷,報遼寧省政府批覆——設置掛牌門檻—土地掛牌上市——我方摘牌。

五.軍用地:拿地模式

產業地產拿地經驗分享

軍用地項目具有操作空間,利潤回報高。

軍用地項目:如深圳、廈門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