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考,你了解嗎?(6月18日-25日)

2018年法國的高考時間(6月18-25日)

法國高中畢業結束的考試被稱為中學畢業會考,考試合格獲得業士學位文憑,法國的高中畢業會考產生於拿破崙時期,在1808 年頒佈的“大學組織令”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國的國家中學會考和中學畢業文憑證書制度,“大學組織令”規定中學畢業會考合格證書——業士文憑(BAC)由大學授予,此後不斷完善和修改中學畢業會考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法國的業士證書(BAC)制度被高度評價為“是國家的標誌”並且認為“在民眾的心目中,它是機會均等和學校民主化的標誌”。

這幾天法國中學畢業生正在進行他們的“高考”,在談法國高考之前我們必須瞭解法國的大學入學制度。在法國有兩種大學,一種是綜合性的大學,比如里昂大學、蒙彼利埃大學等,這些大學實力幾乎相同,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中學畢業生憑藉中學畢業會考證書就可以申請就讀這些大學,沒有其他的限制,綜合大學是作為法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途徑而存在的。還有一種主要的是高等專科性大學校,一般直接稱作大學校,這類學校招生途徑一般是獲得中學畢業文憑的畢業生在專業的預科學校學習兩年之後通過競爭性的考試進入,錄取非常嚴格,淘汰率非常高,這類大學校也是作為法國高等教育的精英而存在,最早的大學校是1794年左右設立的巴黎理工學校,到今天法國很多著名的大學基本都屬於高等專科大學校,比如巴黎理工、巴黎高師。

法國高考,你瞭解嗎?(6月18日-25日)

所以,法國中學畢業的考試因為涉及能否就讀綜合大學,也稱得上是“高考”。只有通過這個考試,獲得業士文憑證書,能夠註冊綜合大學和就讀大學校的預科學校。法國的中學分為三類,一類是普通類中學,一類是技術類中學,一類是職業類中學。三種中學也有各自的許多不同,在普通類高中,和我們的文理分科一樣,法國的普通中學分成三科,即經濟社會科、文學科和科學科,法國今年的高考時間是6月18日到25日,在7月6日公佈結果,考試的科目和時間如下:

法國高考,你瞭解嗎?(6月18日-25日)

2018年考試科目和時間

在考試的內容中,比較引起討論的就是法國的哲學考試,很多國內的媒體胡亂報道成法國高考作文考試,其實本質上有很大不同。法國教育部認為法國曆來強調重視青少年的批判精神,哲學的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批判精神的形成。法國的哲學考試是法國最具特色的高中考試科目之一,法國也是唯一一個在中學階段就開設哲學課程的國家。這和法國的歷史背景密不可分,從拿破崙頒佈《帝國大學令》確立中學畢業會考制度後,法國對於對這個制度的改革從來沒有停止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經歷了普法戰爭的失敗和巴黎公社的混亂局面後,面對著複雜的社會形勢,就試圖從改革中等教育著手,向學生傳授共和理念,建設共和國家。哲學科目對於塑造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中等教育中哲學科目也就成為了改革的關鍵,改革後的中學哲學通過把啟蒙時代以來的進步思想傳授給學生,抵制落後的傳統思想,希望理性思想的照耀下培養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受傳統束縛和限制的法國共和公民。在高等教育沒有普及化的19世紀,中等教育階段培養的人才是當時社會的中堅力量,這種公民的培養是當時法國實現“統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理念的關鍵。直至今天,法國認為其中學畢業會考是象徵著法國的共和理念,是法國國家的標誌,而哲學的考試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個考試中的確延續了許多法國的色彩,比如哲學考試沒有統一的標準,考試的內容也很困難,正如在2010 年高考後,法國最大的教育刊物《學生雜誌》(L‘Etudiant)把同一篇作文交給 10 名哲學教授打分,結果分數跨度之大令人震驚。《學生雜誌》將作文打分戲稱為‘搖獎’,引起全國輿論風暴。很多學生可能不用怎麼準備最後也能夠通過,判斷標準沒有規定,這也是一種法國教育中自由傳統精神的體現,那麼就更加讓人思考,法國哲學考試存在的另一種原因,僅僅是因為啟蒙、自由嗎?還有就是一種精英教育觀的存在,哲學本質上是抽象的學科,哲學的考試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思維和抽象能力,按照傳統的來看, 能夠在哲學考試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必然算得上精英,在上個世紀的時候,什麼樣的人能夠獲得好成績,大多都是出生比較優渥的群體,他們從小接受者這種主流的教育和語言,家庭給與了他們與主流教育話語相符的大量文化資本,從而能夠在教育競爭中獲勝,這就是布迪厄所認為的當時的高等教育的再生產狀況。進入到今天,由於追求教育的平等進一步實現,哲學的考試難度下降就主要體現在判斷標準上,大多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個合格的成績。不過,當我們第一次看見法國的哲學題目的時候,的確會覺得非常有意思,考的側重於思辨能力。

看一下2017年法國哲學考試是什麼題目:

在普通高中經濟社會科中,考試題目是,1、理性能理解一切嗎?2、一件藝術作品必須是美的嗎?3、要求解釋一段材料:一段霍布斯的《利維坦》的材料。

在普通高中文科中,考試題目是,1、是否僅憑觀察就足以瞭解?2、有權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嗎?3、解釋材料:一段選自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材料。

在普通高中理科中,考試題目是,1、捍衛權利是否等於捍衛自己的利益?2、人能從自身文化中解放出來嗎?3.解釋材料,選擇福柯的《所說和所寫》。

在技術高中中,考試題目是,1、理性是否有壞的用途?2、是否應該尋找幸福?3、解釋材料,選自涂爾幹的《教育和社會學》。

這些題目看起來側重於考察思考能力,是否具有批判能力,能不能獨立思考一些問題。在中國,這些問題都是在大學教育中才會讓學生進行思考的,這樣說道我就想到,其實我們的教育不倡導學生進行抽象思考,因為我們的學習就是記憶和練習。像今年法國的高考,網絡上就有談到法國的這個哲學考試和中國語文考試中的作文,二者完全不同,我認為不具備可比性,各有各的側重點。

通過看今年法國中學生考試的科目和時間就知道,他們考試的內容很多,時間也拖得很長,給學生也會帶來極大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法國在進行畢業會考的改革,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考試科目和分散考試時間。

所以,法國高考也不一定很輕鬆,我們高考也不一定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