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時,金庸揭開了與第一任妻子離異的真相,並非她不能生孩子

1952年,金庸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引起轟動,頓時與梁羽生齊名。僅僅一年後,29歲的金庸突然在香港報紙上發表聲明,因妻子杜冶芬不能生孩子,所以宣佈與她離婚。都說男人發跡後就變壞,難道是因為金庸出名了,愛上別人了,遂拋棄原配,重新再娶嗎?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但這段塵封多年的秘密,直到金庸74歲時才揭開與第一任妻子離異的真相。當然並非是她不能生孩子,而是因為杜冶芬背叛了金庸。當初離異後的金庸曾對友人說了一段令人揪心的話:你愛一個人,要一生一世愛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沒法做到。世事難料,當初再好的夫妻,日後說不定也會分手……

74歲時,金庸揭開了與第一任妻子離異的真相,並非她不能生孩子

如今,得知真相後,我們再重新去理解這段話,才得知當初金庸是多麼的無奈。那年,金庸在《東南日報》工作時,結識了他的小讀者杜冶秋。彼此的聯繫逐漸多了起來後,金庸就想認識一下這位小朋友。於是他們約好時間,第二天金庸如期到杜冶秋家造訪。

出於禮貌,杜冶秋年方17歲的姐姐杜冶芬給金庸倒了一杯茶,沒想到金庸對她一見鍾情。後來他得知杜家屬於中產階級,杜冶芬的父親在上海行醫,他們家在杭州買了一所庭院大宅。平時一家人一起住在杭州,杜冶芬則跟著父親在上海讀書,只有放假時才回到杭州。

於是,第二天,金庸再度登門,給杜家送去了一疊戲票,盛情邀請他們一起去報社樓上觀賞郭沫若編劇的《孔雀膽》。這個戲由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前身抗敵演劇九隊公演,在杭州引起很大反響。

74歲時,金庸揭開了與第一任妻子離異的真相,並非她不能生孩子

看戲的時候,金庸不停地給杜家人拿飲料。那時抗戰剛勝利,飲料是最時髦的飲品而且價值很貴。就這樣,金庸和杜冶芬慢慢熟悉起來,西湖邊、斷橋上處處留下他們的麗影。不過沒多久,杜冶芬就和父親回上海去了。此後金庸成了杜家的常客,他與情竇初開的杜冶芬雙雙墜入愛河。

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趕到杭州,正式向杜冶芬提出求婚。同年秋天,他們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典禮,雙方家長對這樁看上去門當戶對的婚事非常滿意。婚後,杜冶芬夫唱婦隨,也去了香港。

那時,金庸曾以林歡的筆名寫影評、編劇本,這個名字的意義據杜冶芬說,“林”是因為他們夫婦兩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個“木”字,雙“木”成“林”,而“歡”是他們當時男歡女愛、生活幸福的寫照。可見當時,這對夫妻倆的婚姻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74歲時,金庸揭開了與第一任妻子離異的真相,並非她不能生孩子

然而,好景不長,兩人的婚姻出現了問題。由於金庸不安於那種富足而平庸的生活,他心裡始終無法捨棄做外交官的夢想,儘管因為當時特殊的歷史情況,他屢屢受挫,卻一直沒有放棄個人奮鬥,一直奔波於內地和香港之間。

所以忙碌的金庸沒有時間陪伴妻子,再加上在杭州長大的杜冶芬不會說粵語,當時香港又不流行普通話,幾乎無法與外界聯繫,生活很不方便。金庸每天工作十分忙累,而且經常需要加班。

74歲時,金庸揭開了與第一任妻子離異的真相,並非她不能生孩子

​沒有丈夫和孩子陪伴的杜冶芬自然在感情上感到孤寂,尤其她出身優渥,從小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而當時的金庸收入不多,日子過得很艱苦。所以,杜冶芬就獨自回到了杭州,夫妻開始分居。1953年,他們已經不能修復破裂的感情,就離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