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用車體驗的細節補充

對於視頻裡提及得不太完整的,在這裡簡單做一下補充: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1、車載系統“廣小祺”(在中控屏幕上方小屏幕)目前不能做到人機交互,只能常規呈現幾個表情,以及續航電量和里程、天氣和日期、還有多媒體情況,據說日後會完善,也相信沒有什麼技術難度;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2、關於駕駛模式,GE3只有“ECO”和“非ECO”兩種。而我是開不出兩者的具體區別,所以更願意在ECO模式下行駛(應該會更省電一點吧...)。另外,方向盤的助力表現也有三段可調(舒適、普通、運動),但三者區別也不算明顯。按我自己的駕駛習慣,“運動”模式會相對就手好操;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3、在測試實際續航里程的時候,我有將近60%的路是在高速上。提出這一點,是因為電動車在跑高速的時候,耗電量要比在市區走走停停大,實際續航也會被壓縮打折。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這次實測只是在市區短途上下班通勤,那麼實際續航理論上會比現在7折的結果要多。

當然,因為是要模擬自己最真實的用車狀況,所以跑高速、正常開啟空調和收音機等這些操作都是少不免,我覺得為了得到漂亮的續航,太過刻意遷就用車是沒有意思。再者,對於打7折的結果,我自己還是可以接受,起碼試過鄰近城市通勤是能順利做到。

與其問純電動車靠譜不靠譜?不如先看清自己的用途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關於產品方面,大概想說的就那麼多。幾天的純電動車代步,要適應其實不難,比如說哪裡充電靠譜?哪個節點充電才不會影響用車?基本上兩天就可以找到規律,然後為此去作出調整。只是作為一個純電動車的準車主,我覺得應該需要考慮的是自身用車半徑,是否可以被限制起來。打個比喻,可能A、B、C、D四個城市都有充電樁,彼此之間可以相互通達,理論上是可以完成從A到D的長途駕駛;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但由於現階段公共充電樁的標準和管理參差,不穩定因素太多了(詳細可以點擊回顧內容的第二篇),去陌生地方尋覓充電樁是個很冒險、而且會讓人焦慮的行為。所以目前考慮純電動車,千萬別想著多用途,首要是解決代步通勤需求,如果像GE3那樣開著又有好感,那就相應加些分數就好。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最後再分享一個事,就是當GE3開回家之後,有兩個人對它頗感興趣:一個是太太,她覺得這車好開,配置又豐富,平時不太喜歡往加油站走,覺得回家充電這操作方便可以接受,認為拿來上下班應該不錯;

另一個是我老爸,處於退休狀態,嫌現在的油費太貴,但無奈又有用車需要。平時不走遠門,考慮電動車是因為沒有燒油的痛。看到GE3的一刻,發現電動車原來也可以有氣囊、空調,好奇心大增,瞬間從“不抗拒”到“可以試試”。

“棄油從電”是否可行?這裡有一份貼地的純電動車使用報告

由此可見,撇除了限牌地區的指標優勢,純電動車對於一部分消費者來說,還是有吸引力。至於能不能成功轉化為客戶,問過兩位,他們的重點考慮因素是:價格。(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