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劍:以新擔當新作爲護航一方平安

什麼是新時代的擔當精神?在無為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董劍看來,可以用五句話概況:擔當,需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為民情懷;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為官之道;需要“不墜青雲之志”的坦蕩胸懷;需要“滿腔熱血酬知己”的感恩之心;需要“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務實作風。

在日常工作中,董劍也以自己的行動詮釋擔當的含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以永遠在路上的決心和信心,將肩上的責任和壓力轉化為新擔當新作為的強大動力。一些“背後的故事”,是無數江城共產黨員不忘初心、勇於擔當,全力守護城市平安的縮影。

忠誠守護平安

2016年7月1日晚,一段民警入水營救被困女童的視頻引起網友紛紛點贊。視頻中參與營救的民警就是當時剛履新不久的董劍和他的同事們。

7月1日下午5點多,董劍剛營救完一批受困群眾後又接到報警,稱嚴橋社區小山自然村還有五六名群眾被洪水困住,其中最小的女童僅4歲。這時,洪水已經齊腰深了,雨卻在不停地下。如果不及時營救,被困群眾就有生命危險。時間緊迫,董劍來不及調派專業設備,來不及請求增援,只能找來塑料盆、救生圈等簡單設備,帶頭蹚水進村救人。大夥兒深一腳、淺一腳地進入村莊,摸著黑找到了被洪水圍困的幾名群眾。

此時,董劍一邊安排戰友施救受困群眾,一邊抱起一名受困女童,把她放進塑料盆。為保障女童安全,他和戰友沈長城緊緊扶著塑料盆、蹚著已經齊頸深的洪水,慢慢向岸邊移動。幾分鐘後,女童被成功轉移安全地帶,交到其父母手中。營救結束後,董劍和民警們穿著被水浸溼的衣衫,也顧不上休息,便匆匆趕往下一個地點救災。

“身為警察,守護人民的幸福平安是我們的基本要求。”董劍表示,他們著力以警務轉型升級為突破口,組建特巡警專業警隊,使城區發案率大幅下降。2017年以來,實現了街頭暴力犯罪“零發生”的目標,並順利摘除了全省涉黑涉惡重點整治地區和全省毒品重點關注地區兩頂“帽子”。通過一系列舉措,確保“平安建設”行動打有方向、防有重點、治有實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真情彰顯為民

去年11月,董劍在牛埠鎮黃柏村走訪時,有群眾反映因缺乏建設資金,鍾村到蘇村的村通公路一直沒能通車。於是,他通過多方努力,協調解決了13萬元資金,使困擾兩村700餘人的出行難題得到解決。這條路名為“鍾蘇路”,也被當地百姓誇讚為“警民連心路”。

今年6月2日,董劍在牛埠鎮開展包村扶貧工作時瞭解到,該鎮崗橋行政村村民老嚴夫婦的小兒子在2010年外出打工後失蹤至今。於是,他在上門瞭解詳細情況後立即召開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對“失蹤”八年的嚴某展開調查。民警們通過大量走訪後發現,嚴某在杭州市有活動軌跡。於是,董劍立即安排民警趕赴杭州市,並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找到嚴某。6月9日下午,董劍親手將“失蹤”八年的嚴某,交到他白髮蒼蒼的父母手上。親人們終於相見,喜極而泣。

類似的“暖心”之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身為黨員,我們不僅要做群眾的‘守護者’,還要做他們的‘貼心人’。”董劍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除了參與扶貧幫扶外,還以普通民警身份參與“一村一警”包村聯繫工作。他堅持每月不少於兩次利用休息日進村入戶,訪民意、問平安、調糾紛,切實當好“六大員”。

創新增添動力

在日常工作中,董劍堅持科技引領警務的理念,以改革創新提升工作質效。例如,在全縣推行安裝二輪電動車智能防盜系統,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門牌”等等,為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提供決策參考和情報支撐。同時,在全省首創《執法辦案積分制》和《教育訓練積分制》,以積分數字衡量工作績效。在選人用人時,變“伯樂相馬、關門點將”為“賽場賽馬、積分選將”,進一步調動了隊伍的內生動力,為打造智慧公安、過硬鐵軍、護航新發展激發了新活力。

新時代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對此,董劍有著明確的目標:今後,與大家一道進一步營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做到公安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同步,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共振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