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蹄疾步穩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本報訊(實習記者李峰 蘇雲霞)近日,記者在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瞭解到,我市通過整合盤活人、地、資金、經營主體、村級集體經濟“五類要素”,試點推進“三變”改革,有效推動了農村各種資源轉化增值,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目前,全市12個鄉鎮29個行政村參與“三變”改革試點,帶動10944戶農戶受益。

清產核資是“三變”改革的前提基礎。我市從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入手,明晰產權歸屬,分門別類建立管理臺賬。目前,金川區93.6%的村完成清產核資,永昌縣111個村全部開展清產核資;全市完成土地確權129.72萬畝,清查核實村集體資金3327.07萬元、資產34795.58萬元;村集體和農戶參股耕地2.16萬畝、資金489萬元,房屋、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3595.89萬元。

試點村立足高原夏菜、草食畜、戈壁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採取外引內聯的方式,引進培育濟川農牧、大漠營盤、德恩普等一批新型經營主體,與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多形式合作。目前,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3家,發展農民合作社1415家,培育家庭農場318家;參與“三變”改革經營主體43家、村集體經濟組織44個。

融資支撐是“三變”改革的動力引擎。我市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三變”改革1370萬元,信貸資金投入3000餘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5613萬元。

通過“三變”改革,盤活了農村閒置資源,推動了資產轉化增值,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目前,試點村入股農民獲得分紅42.88萬元,戶均分紅152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