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隨著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閉幕,這句話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含義,中國樓市發展的新方向浮出水面。

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讓所有人住有所居。這是繼十九大、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後,高層會議再次定調房地產市場,強調其“居住”的屬性。

而“租購併舉”,作為讓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再次成為人們的熱議。對人們來說,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2018年房產市場何去何從?

房子將真正迴歸“住”的屬性

毋庸諱言,這幾年,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暴漲,尤其是越靠近都市圈核心,人口越聚集的地方,房價也漲得越快。很多人抱怨買不起房,甚至有人吐槽:“一年不買房,白乾20年。”

房價過快上漲的背後,既有供給不足、投機投資者炒作等市場內部原因,也有經濟快速增長、城鎮化加速、人口加快集聚、流動性過剩等外部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快速城鎮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資源導致的供需矛盾。

客觀地講,大城市真正用於居住用途的土地有限,加上拆遷難度大,導致住房資源稀缺,難以承載加速增長的人口。於是,住房資源越緊張,人們越買;買的人越多,房價也就抬得越高。一旦樓市過熱,就不得不下“猛藥”,遏制房價上漲。

“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縱觀過去幾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大多以限制“需求側”的機制為主。尤其是2017年以來,全國110個城市累計發佈了250多次調控政策,通過限購、限貸、限漲、限售、限商等措施,使得今年全國樓市降溫,並持續保持平穩。

毫無疑問,這些臨時性的“限制”大招,手段比較靈活,大多也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弊端很明顯,有時會“誤傷”剛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要抑制房地產泡沫,讓房子成為“住的”而不是“炒的”關鍵,在於房地產製度改革和長效機制的建立。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列為2018年重點工作之一。業內認為,隨著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領域多項政策和制度推進,我國房地產市場將逐步形成“租購併舉、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新格局。

“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租購併舉”住房制度下

買不起房的人也不用愁了

與往年只調控需求側相比,今年的一系列調控政策是從“供”、“需”雙向精準發力,來解決市場供需平衡的問題。

在持續從需求端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的同時,供給端除了大力推進“租購併舉”住房制度外,還加大土地供給,增加“租的”房子供應外。

今年下半年,住建部會同9部門印發《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選取了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等首批12個城市,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50個城市出臺了支持住房租賃的政策。

“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一些城市拍出“只租不售”地塊,嘗試通過土地端的調控來彌補租賃市場產品的不足。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還增加了房企自持商品房作為租賃房源。

作為全國房地產改革試點,雄安新區的住房制度執行積分購房。初到雄安的人,都可以租房居住,工作時間長、貢獻大的市民攢夠一定的積分,在租賃10年後就可以進行積分購房。

但買房後,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出售。同時,房屋出售時,政府具有回購優先權,以略高於同期銀行本息的價格回購,避免房屋頻繁“倒手”推高房價。

雄安新區的舉措看似像各地在推行的公租房政策,但又不同,是一種創新的公租房方式。業內人士評價,雄安新區的探索實踐,將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示範“模板”。

“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

未來“租購同權”可期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租房是最後的選擇,只有沒錢買時才租。

而租賃市場的混亂、體驗不佳等現狀,讓原本搖擺在“租”與“購”之間的人,更加堅定了“購”的念頭。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城市只有在買房後才可以上戶口,取得城市戶口才能享有教育等公共服務。

不過,目前已有多個城市開始試水“租購同權”。理想狀態下,“租房”也能享受“買房”的同等待遇,如子女入學、社會保險、大學招錄等教育、社會公共資源。

如果各個城市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高,租房者能平等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務,租房的吸引力也將隨之增強。

“租購併舉”下,“租房”不再是權宜之計,而是權益大計!

在這一方面,廣州率先出臺的“租購同權”文件中提出,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但有一個前提,承租人必須“符合相關條件”。

繼廣州之後,無錫、鄭州、揚州、濟南等一些城市也先後出臺與“租購同權”相關的文件。不同的是,這些城市將同權重點放在了戶籍上。

就現階段而言,做到“租購完全同權”不太現實,但它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是未來的方向所在,到底能放開到何種程度,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針對租賃市場的分散、秩序混亂,杭州、廣州、武漢、成都等城市推出官方房屋租賃平臺,解決虛假房源、房東隨意漲租、更改租期、“二房東”等現象。

從各地出臺的政策看,培育和發展專業化房屋租賃企業已成共識。房地產開發商、中介機構、物業服務機構、國有租賃公司、互聯網企業等競相入場,以更好的居住品質滿足不斷升級的租房需求。

不管是租購同權、官方租賃服務平臺,還是扶持租賃企業等舉措,它們深入租賃市場,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租房成為“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