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背字帖

在書法學習中,背字帖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功課。

初學者能否快速地掌握書法的特點,把字寫得既漂亮又符合藝術要求,是每個書法學習者所向往和追求的事情。但在實際操作中,並非如此,初學者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歸納起來,最突出的是:怎麼寫也寫不像,或者是臨過的字會寫,沒有臨過的字不會寫。由此,在思想上產生了彷徨和困惑,在精神上產生了苦惱和失望。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學會背字帖。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常用的是“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的學習方法。

“化整為零”的學習方法:採用的是解剖的方法,把“整體”“分解”開。書法字帖的字較多,首先一個筆畫、一個部首,或者一個字進行書寫,做到集中精力、各個擊破。

“化零為整”的學習方法:採用的是“組裝”的方法,把“零散”進行“整合”。把已經掌握的相同筆畫、部首以及結構類似的字歸納在一起,根據內容的需要“組裝”成一個新字或者一幅作品。

這兩種方法的特點是:科學、簡單、直接。採用直奔主題、照本宣科、比貓畫虎的方法,字帖是什麼樣子,就寫成什麼樣子。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屬於書法學習過程中的初級階段,也是每個初學者不可缺少的必經之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提高,簡單、直接的方法已不能滿足書法學習的需要,因為字帖上的字必定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字都有,所以,就會出現了寫過的字會寫,沒有寫過的字不會寫的問題。沒有“貓”了,怎麼畫“虎”?再說,就是有“貓”能畫“虎”,總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試想嬰兒總不能永遠靠大人攙扶著走吧?那樣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

因此,“問題很嚴重,習者很生氣!”,面對這個嚴峻的問題,該怎麼辦?首先要查找問題存在的根源,然後加以解決。俗話說:解鈴還需繫鈴人。問題出就出在“照本宣科”、“比貓畫虎”上,不知道字帖的思想,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書寫的道理,結構、章法組成的方法,形成不假思索、懶惰的依賴式習慣。

解決的辦法:只有從依賴中擺脫,才能在前進中發展。首先要學會擺脫,學會了擺脫,就學會了走路。但是在走的過程中,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思想、有目標地向前走。只要方向正確,想達到心中的目標,那只是早晚的事情。

於是,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探討一下背字帖的問題。一個是“以寫助背”,另一個是“以思助背”。

以寫助背: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背字帖亦然,背字帖首先離不開臨摹,臨摹在技術上是兩種不同的方法,一個是臨帖,另一個是摹帖。

先說摹帖。摹帖有兩種:一是將紙蒙在字帖上,透過陰影直接進行摹寫(注意在字帖上蒙上透明的塑料,以免傷害字帖。)或者用複印機複印後直接摹寫。這種方法的特點:直接、簡單、準確,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二是將紙蒙在字帖上,透過陰影用鉛筆把字帖上的字雙鉤下來,然後在雙鉤的空心字上進行摹寫。這種方法的特點:更加註重了細節的把握,增加了摹寫的次數,提高了記憶的頻率。

再說臨帖。臨帖也有兩種:第一種是看著字帖寫,這叫看臨。這種方法的特點:一是能鍛鍊眼睛的準確性和敏銳的觀察力;二是能鍛鍊手的控制性和模仿能力的形成。第二種是憑記憶臨寫,這叫背臨。這種方法的特點:一是能鍛鍊大腦的思維、記憶能力;二是能鍛鍊手的控制、模仿能力。

臨、摹這兩種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摹帖側重技術方面的訓練,臨帖側重思維方面的訓練。臨摹的共同點是:都能調動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達到協同作戰的作用,大大增強了臨摹字帖的時效性、準確性、記憶性、控制性。這種臨摹的方法表面上看速度有些慢並且有些麻煩,但實際上這種方法是最直接、最簡單、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痛快而丟掉了準確和效率吧。如果沒有了準確和效率,我們所做的功也是徒勞的,那將留給我們的是痛苦、無奈和彷徨,到最後聽到最多的評語是,“好好打基本功”這個再熟悉不過的話題了。

以思助背:俗話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有思想的人,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如果能弄明白字帖上的字為什麼那樣寫,做到心中有數,那是再好不過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與古人對話”。在書法名帖中,從筆畫、結構再到章法,每處都是有思想、有變化的,並非隨意安排。我們只有讀懂它,才能更好地駕御它。其實想搞清楚也並非難事,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其規律性。只要能找到規律,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我們可以把每個漢字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個體,它就有空間、方位,有上下、左右、內外。在漢字“米”型的空間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等的具體形態,以及它們所佔的位置和比例。

研究發現從漢字的筆畫到結構之間都有其規律。從方位上分:“上下、左右、內外”。從形態上分:“上下”是豎線;“左右”是橫線;“內外”是“十”字線。從藝術上分:豎線分長短;橫線分寬窄;“十”字線分大小。然後,我們再把方位和藝術結合“上下分長短;左右分寬窄;內外分大小。”

有了“上下、左右、內外”,就如同有了“座標”。有了“座標”,就能找到漢字筆畫、部首的位置(在上、在下;在左、在右;在內、在外)以及各個部位的形態和規律。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邊寫長了,下邊就要寫短;左邊寫寬了,右邊就要寫窄;裡邊寫小了,外邊就要寫大這一辨證的思想、理念。只要掌握了這些思想、理念,並把這一思想、理念運用到學習中去,一切都變得簡單、容易。就像槍有了“準星”,一瞄一個準。

基礎理論就是藝術的根,根的作用是為藝術輸送營養。把基礎理論擴展到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如用筆、用墨、章法、款式等等,既擴大了書法藝術創作的思維空間,又豐富了書法創作的內容和形式,使書法藝術得到蓬勃地發展。

藝術告訴我們:藝術有變化的一面,也有不變的一面。藝術的變與不變,一是根據天時、地利的變化;二是根據周邊關係的變化。在每一種字帖中,筆畫、結構就如同專利,具有獨特性;在每種字帖中,筆畫、結構之間又有方圓、粗細、相向、向背之別,正是這些變化,使我們的書法藝術獨特而又豐富。所以,在學習背字帖的過程中,要靈活地掌握,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道理。例如在書法的結構中:上邊可以寫長,下邊也可以寫長;左邊可以寫窄,右邊也可以寫窄,關鍵是它們不能同時出現在上下或左右的區域,只要掌握住這些原則,背字帖就變得容易、簡單了。

該走的路,是必須要走的,誰也躲不過,就是躲過了,回頭還要補上這一課。等到回補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初已經走了很多彎路。在書法學習中,如果學會了背字帖,那將是一條直通車,你會在書法的道路上走的更快。相信一個成功者永遠屬於那些永不放棄的人,敢於進取的人!

如何背字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