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質:於慈悲、柔軟中重獲教育的勇氣

2017年,張文質老師的文章《我們低估了教師這個職業的難度》

刷爆朋友圈。這篇文章直擊當下教師面臨的痛點:

我們的教學,是建立在對人的理解基礎之上,還是首先想到教學計劃?

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教?哪些因素是我們施教時的選擇標準?如何保持對教學的激情?

怎麼尊重一個學業困難的學生?怎麼有信念看到這個孩子今天的落後可能恰好構成他未來更好的發展?

張文質:於慈悲、柔軟中重獲教育的勇氣

的確,今天的教育處於豐富的變化之中,它與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複雜而深刻地關聯在一起,重新理解人性、理解教育、理解人的發展,是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既需要深入而寬厚的宏大敘事,又要有細緻精微的冥思苦想,更重要的則是積極又富有張力的建設者的心態,變革要從自己開始,從一切可以改變的地方開始。

張文質:於慈悲、柔軟中重獲教育的勇氣

張文質在其新書《教育的勇氣:張文質和青年教師的談話》中具體談到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生命成長,從自己的生命敘事開啟對生命的理解。教師應站在專業的立場上思考,需要有複雜的理解力,特別是對生命的洞見力,保持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生命轉化與改善,重獲教育的勇氣。

他在新書自序《於慈悲、柔軟中重獲教育的勇氣》中說到了寫作這本書的緣由:

2010年我在“1+1”教育網上建立了公益性教師讀寫研修項目“優培寫作計劃”,前後4年時間共有5期150位教師參與其中。2017年“優培”群體又在微信上覆出,我連續為大家講了60天的課,每次課時長多為十分鐘左右。現在輯錄在本書中的就是這次講課的記錄。這些文字與我之前的寫作頗為不同,它保留了某些談訪、聊天的形態,顯得有些“嘮叨”而又“語淺意長”,更重要的是,從我自己的精神狀態而言,我自覺已逐漸步入人生的晚境,因此話題多涉於從今天“往前看”而得到的生命的穎悟,我無意於對他人的教誨,更多做的是對自己“成人”“成事”的再理解。我和青年的朋友分享這些常識、常語,它多多少少可算是一些“晚詞”——人到了什麼年齡,看世界用的詞彙也與之前不完全相同了。我以為“心軟”也可以改變教育。

這幾年我的講座都有一個主題——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生命成長。這個主題是我反覆講的。當然,每一次講時可能針對的重點有所不同,但我在思考教師的職業生涯與專業成長的時候,總是會把教師的生命成長放在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來考量。

其實,教師作為一種職業角色來說,他面臨著多重挑戰。就職業要求來說,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他要應對的這個挑戰是非常複雜、瑣碎、長期的,有時各種任務的不斷添加,甚至到了變本加厲的病態程度。我相信,只要在中小學任教過,對這一點都會有很深的感觸。對一個教師來說,他是從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童年所構成的土壤裡成長起來的,每一個人身上有很多的問題是糾纏在一起的,很難得到很好的解決。當我們遇到職場的各種挑戰的時候,童年的麻煩也糾纏在其中。也就是說,我們有時候所感到的沮喪、憤怒,或者恐懼,不僅僅是來自於職場固有的麻煩,這些麻煩同時也是和從童年帶來的各種複雜的因素糾纏不休,或者說是相互地推波助瀾。作為一個教師,他同時是自己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各種壓力與焦慮,作為第三方的因素加入到職業的困境中去,這三者之間又形成巨大的重壓。當我們談一個人的專業成長時,如果不把這些元素都放置在一塊兒來考量的話,你要單獨地談專業成長,是很難談清楚的。

可以這麼說,這本書就是分開談,試圖談得更清楚一點的書。所關涉的問題想必大家都會有所共鳴,那不妨由此昇華出你們自己對生命成長的各種思考吧。

我講這些課時,不時想到帕克·帕爾默先生的《教學勇氣》一書,我們們中國的教師更需重整自己的心靈,理解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承受我們難以承受的,從失望看到希望,從無助的處境自我尋找援助,這些都是教育人生的重大議題。

——《教育的勇氣:張文質和青年教師的談話》

  •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教師的自勵書

  • 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探索教師生命成長的書,值得每一位教師以及任何關心教育的人閱讀。

  • 突破困境前行 重獲教育的勇氣

張文質:於慈悲、柔軟中重獲教育的勇氣

張文質

基礎教育與家庭教育研究者。

已出版《教育是慢的藝術》《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等教育著作20餘部。

經典語錄

  • 從本性而言,倦怠、 退縮、 無所用心都是常態,一個人要躍動、 朝著明亮的自己並不是一件輕易就能做到的事。人之處境妙趣即在於,人必須是不止息的學習者。

  • 精神的清潔都是個人掙扎與清修的結果, 看到大地黑暗, 你做最小的光亮也是予人溫暖的, 更重要的是你在意的一切仍不會被滅絕。人若是有心伸張自己的志向,它便有一種力量使生命變得意趣盎然。

  • 人獲得知識、 獲得見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對自己的一種激勵與警省,保持有意識的、 自覺的一種生命的轉化與改善, 也許是最為重要的。

  • 我們確實太少提醒孩子: 關於快樂的提醒,關於善於釋懷的提醒——在微小的收穫裡得到大大的快樂的一種體驗。其實,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快樂是需要提醒的,改變是需要提醒的。

  • 如果說,教育真的有朝向更積極方向的變革的話,這樣的變革肯定是從研究兒童開始的,所以,我經常會說,實際上我們的教師,首先要成為生命的引導者。

張文質:於慈悲、柔軟中重獲教育的勇氣

教育,如果能讓一個人憧憬美好,對人類有更遼闊的信念,對自己生命的擔當有更堅定的立場,這樣的教育,可以說是最美妙、最透徹生命本質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