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看電影

這是WeWrite發佈的第300篇用戶投稿

By 中讀用戶@慄莉愛植物

說起我看電影的歷史,那可要追述到學齡前了,而且大多數是武打片,超級熱血。記憶裡最早的電影,是媽媽帶我去瀋陽鐵西區的“和平影劇院”看的《神鞭》。這可是一部1986年上映的片子啊!多少年過去了,“鞭剪了、神留著”的主角傻二早被我忘在了腦後,倒是不管陳寶國老師之後如何的威武霸氣,他在我心目中就是永遠的“玻璃花”。

小時候我看電影

同時期看的電影,還有一部《京都球俠》。那是一個孩子們聽著霍元甲打外國人的故事就莫名激動的年代,這部片子真是太對我的胃口啦!特別是片中詼諧的插曲,逗得我捧腹大笑。這部電影也是和媽媽在和平影劇院看的。還記得影院的犄角旮旯裡投放了滅鼠藥,擺著一個骷髏的標識,讓幼小的我不寒而慄。電影散場後媽媽給我買了特別高級的易拉罐飲料“雪碧”。“嗯,一股九龍口潔淨味兒!“(九龍口潔淨是我小時候流行的一款漱口水,筆者注)嚐了一口之後我如此評價。

小時候看電影當然少不了露天電影院。我常去看的場地就設在勞動公園,夏夜裡屏幕兩邊烏泱泱不知道坐了多少人。我們小孩兒就仨一群倆一夥的屏幕兩遍跑來跑去,正面看一會兒,背面看一會兒,然後驚奇的大聲感嘆:“從這邊看!他們用左手拿筷子吃飯!”影片《鷹爪鐵布衫》裡面,為了具象的表現如何破了敵人練功的罩門,用了一個襠下捏爆生雞蛋的畫面,每次放到這一段小朋友們都齊聲起鬨。現在想想,真是夠黃夠暴力的……長大後還有機會看一次露天電影,是上大學的時候去安寧泡溫泉,發現晚上溫泉鎮的廣場上居然在放映露天電影!我很激動的跑去看,可惜已經忘了是什麼片子,只記得溫暖春夜裡烤鵝蛋和烤蠶豆的香氣。

小時候我看電影

上學後學校都會定期組織看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飛奪瀘定橋》、《挺進大別山》、《大決戰》……可不是白看,要寫觀!後!感!我印象裡最反感的一部電影是《彈道無痕》,觀後感也索性沒有交,究其原因,大概是無法接受那個小護士的演技吧!最好玩的是一群學生一起討論哪部電影裡面的周總理長得最帥,爭執不下,一個說:“我覺得還是《周恩來外交風雲》裡最帥!”另一個說:“廢話!那是紀錄片!”“什麼叫紀錄片?”“就是真的!”……

學校組織看片,也不一定全是主旋律題材,偶爾也會抽風,組織看一場《勇闖奪命島》什麼的,讓同學們相顧失色,因為更不知道怎麼寫觀後感。在學校抽風的間隙裡,《獅子王》、《星球大戰》等等就成了我心中好電影的代名詞。

當然,更好的電影全部來自於每週一期《正大劇場》的譯製片,一部《亂世佳人》要分成上下集連續兩週播出。《剪刀手愛德華》中一句“Avon coming”就是我接觸到最早的植入式廣告,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雅芳是什麼。赫本、費雯麗、英格麗褒曼、伊莉莎白泰勒、蘇菲瑪索這些美人就這樣款款的走進我的視野,但是怎麼廣播節目裡面聽來的《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燃情歲月》、《天堂電影院》等片子,總是緣慳一面呢?

上大學後基本不會再看譯製片。圓通電影院剛開業的時候,women去看《翻譯風波》。妮可基德曼一張嘴我就震驚了:這麼多年過去,丁建華老師真是常青樹哇!

小時候我看電影

世紀之交的時候在我看電影的歷程中出現三個大事件:一個是1998年《泰坦尼克號》的上映,首映在瀋陽中街的光陸電影院,午夜場,票價160元。我想,光陸電影院大概是取“光怪陸離”之意吧,電影院用這名字倒是相當貼切。這片子的轟動我無需贅言,單是周邊產品就席捲了學校周圍的所有文具攤。主題曲《我心永恆》也取代了當年提起英文歌曲言必稱《昨日重現》的地位,其影響力可見一斑。於是,這部電影,我,沒有看,至今也沒有看……

第二個是影片《黑客帝國》,那是2000年的高一寒假,我和一個初中的好朋友在光陸電影院看的。記得我們坐在第三排,如此靠前的位置,如此酷炫的畫面,如此奇詭的劇情,如此晦澀的隱喻……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謂“科幻大片”的魅力,完全被征服。

第三個則是在2000年12月31日這一天,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慶祝新世紀的到來,約在其中一個的家裡吃飯,看了《花樣年華》DVD。在一片“看不懂”之中我只想縱聲狂笑:這是我第一部能看懂的這個導演的電影啊啊啊啊啊……是為記。

大概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我一直偏愛在電影院的大廳看電影。總覺得千把人跟你感同身受一驚一乍,特別的有感覺。可惜現在的電影院,再也沒有帶二樓的大廳。我最後一次在大廳看電影,是2008年寒假媽媽請我看《投名狀》,鐵西區工人會堂的招待票。一走進去,看到銀幕上方高掛著讚美工人階級的紅色大橫幅,真有一種穿越般的快感。在映前廣告層出不窮期間,還有個阿姨側身過來大聲問我:姑娘,電影兒開始沒?頗有喜感。這是我最後一次痛快淋漓的在大廳看電影。

小時候我看電影

隨著技術的發展,3D電影蔚然成風,有些打著3D旗號的片子把人拐進去一看,翔一樣的效果只有字幕是3D的,不禁大呼上當(好吧我說的就是《加勒比海盜4》)!為慶祝告別單身,我和男友去廈門當時唯一的一塊IMAX屏影院看《龍門飛甲》(對沒錯我就是愛武俠)。當戴上眼鏡後視線全部落在巨型銀幕裡,連身邊坐的人都看不到的時候,我無比失落。是的,失落。再恢弘的視聽效果,也不能彌補我內心中希望有人陪伴看電影的渴求。我最會獨處,但是,看電影除外。

大約是上大學以後,時間充裕,盜版發達,看電影變成了門檻極低的一件事,進而成了日常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一部分。片子雖然照看不誤,但已極少為某一部片子動容。和心態無關,和視野有關。當初驚訝、驚歎或驚豔,只是見的世面少。承載我幼時電影記憶的瀋陽和平影劇院、光陸電影院,早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